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50篇
  2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07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50例,2组均应用奥扎格雷钠80 mg,2次/d,及活血化瘀、脑保护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尿激酶20万~30万U溶于1OOml生理盐水中静滴,30 min内滴完,1次/d,连用5~7 d.分析卒中进展因素并对每位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21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 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医源性因素、感染、发热均为SIP危险因素,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2.
自1993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共收治100例入院诊断为脑震荡后又经MRI检查的病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53例,女47例,年龄8~70岁,14~50岁90例。致伤原因:加速伤74例,减速伤12例,旋转伤1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72h。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国产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7月收治STEAMI患者60例,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且≤3 h能接受溶栓治疗并在1周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分成常规组(24例)和联合组(36例)。常规组用尿激酶150万U 30 min内静脉滴入。联合组在溶栓同时应用替罗非班。两组均配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记录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CAG,观察间接和直接冠脉再通指标、院内心脏事件、药物不良反应,评价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在冠状动脉间接指标再通率、直接指标再通率、溶栓后胸痛缓解时间、CK-MB峰值、CK-MB达峰值时间、1周后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1周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平均住院天数、院内紧急血运重建、院内再发心肌梗死和常规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心电图ST段回落≥50%、1周后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Ⅱ级、1周后后心肌TMPⅢ级、1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院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院内心脏事件方面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组溶栓24 h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计数和出血事件方面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 h的STEAMI在早期静脉溶栓的同时联合应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在改善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和心肌灌注方面优于常规溶栓组,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4.
1995年6月至1998年12月,笔者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内服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7年。中医辨证分型:脾虚型21例,脾肾阳虚4例,肝旺脾虚型8例,脾虚夹湿热型4例,饮邪留肠型1例。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腹胀、肠鸣,大便或有粘液、脓血,或不消化食物,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脾虚甚者伴有食欲不振,饭后饱胀,大便时溏时泄等;脾肾阳虚者伴见五更肠鸣腹泻,腰膝酸冷,四肢欠温;肝旺脾虚者每遇精神刺激,情志不和而触发,胸肋胀满,嗳气…  相似文献   
85.
孙毅  李贞  谭伟超 《临床医学》2006,26(10):69-69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较常见的静脉曲张,它小但影响美观,而且由于疼痛使患者行走困难,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小腿溃疡,血栓形成后脱落,可致肺栓塞,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成为必要措施。自1995年10月~2005年10月笔者采用小切口点式结扎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6.
1999- 0 1以来我们采用腹腔灌注顺铂化疗加高频透热治疗转移性恶性腹水8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4 6例,女34例。年龄32~73岁,平均5 8岁。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治疗前均经腹部B超、CT等确诊有中至大量腹水,并多次腹水细胞学检查见恶性肿瘤细胞。其中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腹水2 1例,胃癌转移性腹水19例,食管癌转移性腹水16例,肺癌转移性腹水16例,胰腺癌转移性腹水5例,宫颈癌转移性腹水3例。1.2 方法 先行静脉输液10 0 0 ml,然后行腹腔穿刺术,最大限度排尽积液(首次不超过2 0 0 0 ml) ,顺铂10 0 mg…  相似文献   
87.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近年发病呈增加趋势,我科自1992年3月~1993年2月,对38例淋菌性结膜炎应用1∶20万单位青霉素单纯局部滴眼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20例,均为出生后1~2天发病。患婴34例为产道分娩,约占89.47%,4例为剖宫产(有早破膜史),出生后严格执行 Crede' 氏滴眼预防。均未发现泌尿系及病理性黄疸等全身感染症状。  相似文献   
88.
患者男 ,5 0岁。因心前区疼痛 14年 ,PTCA +支架术后再发 1月余入院。缘于 1988年开始时有胸痛、憋气 ,常以劳累为诱因 ,间断服用“消心痛”等药物治疗。临床诊断 :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 1998年 6月在解放军 3 0 1医院行冠脉造影显示 :右冠、前降支及第一对角支病变 ,PTCA术后植入支架 ,术后症状缓解 ,间断服用雅施达、普拉固等药物 ,但用药和生活习惯不规律。 2 0 0 1年 12月再次发生不稳定心绞痛 ,2 0 0 2年 1月 10日行冠脉造影显示 :前降支近段原支架近端偏心性狭窄 95 % ,第一对角支近端弥漫性狭窄 85 % ,诊断 :冠心病三支病…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究分析脑脊液分流术治疗原发性颅内肿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82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行脑脊液分流术治疗,对照组行基本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内的生存情况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56%、90.24%、80.49%、70.73%、63.41%,总有效率为80.4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5年的生存率(70.73%、63.41%、53.66%、43.90%、39.02%)及总有效率(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分流术治疗原发性颅内肿瘤的效果更明显,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80例合并营养不良的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1.5±7.3)岁(36~75岁)。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给予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组(术前3d和术后5d均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营养支持组术前(入院第1天)和术后(术后第5天)人体测量学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同时监测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结果:对照组和营养支持组无论术前还是术后人体测量学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营养支持组人体测量学指标轻微下降;术后营养支持组清蛋白、前清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但是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营养支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出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给予短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减少外科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