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是由Harms等~([1])于1998年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标准方法~([2-3]),然而该术式需广泛剥离和长时间强力牵拉椎旁肌,导致椎旁肌肉去神经化~([4])。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借助管状通道对肌肉组织均匀撑开,减压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不必广泛剥离椎旁肌肉,降低了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5-6])。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96例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神经损伤的诊断、手术方法及肢体缺血时间等因素对挽救肢体的影响。方法在显微镜下行血管神经修复,术后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术。结果96例患者中,90例肢体血运良好,动脉搏动可扪及,功能恢复好;6例截肢。23根神经损伤中,15例基本完全恢复正常,5例部分恢复,3例无恢复。结论早期诊断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时精确修复血管神经损伤,是提高肢体成活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节段数目不同对AO-C型胸腰椎骨折脱位疗效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6年6月洛阳正骨医院收治AO-C型胸腰椎骨折脱位(II度及以上)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8枚椎弓根螺钉4节段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6枚椎弓根螺钉3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资料、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伤椎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伤椎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伤椎高度比值大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位复位的比例和治疗有效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I度及以上的AO-C型胸腰椎骨折脱位,与6枚椎弓根螺钉3节段固定相比,8枚椎弓根螺钉4节段固定在脊柱整体稳定性、神经功能恢复和脱位复位效果方面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16.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治疗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英杰  柴旭斌 《中国骨伤》2016,29(6):561-565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混乱,笔者复习文献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体会,提出将脊髓型颈椎病依据责任节段区分为:单节段,双节段(连续型、跳跃型)和多节段(≥3节段);强调责任节段数目的确定是诊断的前提,也是手术减压范围的关键,应依靠临床、影像和电生理3个方面综合分析,仅靠影像学行预防性减压不可取,应避免手术范围扩大化。有关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仍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研究的热点、焦点,目前尚没有治疗标准及相应的指南。笔者认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倡个体化,手术的方式遵循能简勿繁原则,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后前联合减压,同时前后路固定更是多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