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技术对小型猪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小型猪制成全层皮肤缺损感染创面的动物模型。将160个感染创面随机分为四组:等离子病灶清除组、电刀病灶清除组、锐器病灶清除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用等离子射频技术、电刀、普通刀片对创面进行病灶清除,对照组不处理。分别于术后0,2,7,14d观察各创面的愈合率、组织填充率、细菌定量检查、组织学检查等指标,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所需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0个创面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稀释液后48h,均制成感染性创面。四种处理方式术后创面即时有所不同:低温等离子治疗后创面出血少,创面新鲜、平整、无异物存留;电刀病灶清除后创面出血较少,但有炭化组织,创面较新鲜;锐器病灶清除后创面出血较多。需纱布压迫止血.创面新鲜,有数个压迫止血后的凝血点。术后各组在2d和7d时,创面面积均较术前缩小、组织充填率均不同程度提高、细菌数量均有所减少。术后14d时,各组的创面愈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创面的组织充填率均达到100%,对照组仅为(84%±8%);各组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等离子组愈合时间最短,细菌计数在0,2,7,14d时,均较其他各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4d病理检查结果示:各组创面的新生真皮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以对照组最重,等离子组最轻;等离子组新生上皮较厚,胶原束较致密,电刀组和锐器组次之。对照组最差。结论低温等离子技术能有效去除感染创面的坏死组织,创面细菌数量显著减少,提高创面愈合率.进而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2.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炎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膝关节、髋关节及手指关节等部位[1].晚期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已明确传统医药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能够显著改善疼痛等症状,还可有效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本研究观察塞来昔布(西乐葆)、关通舒及二者联合治疗KOA.  相似文献   
33.
对我院近几年急性髌骨脱位误诊为其他疾病1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经过反复查体,并结合髌骨轴位片、CT及MRI检查确诊。男1例,女9例,年龄12~17(平均14)岁,左膝4例,右膝6例,均为第一次脱位,并都有扭伤史。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灌洗治疗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灌洗治疗,术后进行随访,采用膝关节综合评分表和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6.4)个月。患者术后1、6个月及12个月时优良率分别为86.11%%、89.47%及90.91%。术后1、6个月和12个月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灌洗治疗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脊膜膨出与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脊膜膨出(meningoeele)和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二关系密切,但定义不同,诊断极易混淆,现总结我院患诊断情况并复习献如下。  相似文献   
36.
髌内外侧稳定结构与髌股关节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髌内外侧稳定结构对髌骨的稳定作用,探讨临床中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的治疗作用及效果,为临床治疗髌骨不稳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6例新鲜膝关节标本,对股四头肌进行加载(模拟肌力正常的情况),在不同屈曲度,对髌骨施加外侧方移位载荷,使髌骨外侧半脱位,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1:松解髌内侧支持带(模拟病理状态),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2:在干预1的基础上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模拟手术治疗),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结果:松解髌内侧支持带后,使髌骨半脱位的载荷比支持带完整时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半脱位载荷进一步减小,但与干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内侧支持带在维持髌骨稳定及髌股关节正常运动轨迹中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时,应该重视髌内侧支持带的修复重建,单纯松解外侧支持带的方法并非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激动剂PMA及抑制剂H 7对大鼠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增殖及表达NGF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酶法 ,培养大鼠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 ,消化传代的雪旺氏细胞加入 10 -11mol/L、10 -10 mol/L、10 -9mol/L、10 -8mol/L、10 -7mol/LPMA及 10 0microMH 7共孵育 3~ 6天后 ,一部分台盼蓝染色计细胞数 ,一部分加入3 H TdR测摄取率 ,一部分固定后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 (ISH)测雪旺氏细胞中NGF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PMA使雪旺氏细胞数及3 H TdR摄取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其中 10 -9mol/LPMA使细胞数增加及3 H TdR摄取率达到高峰为最适深度 ,而H 7显著抑制细胞数及3 H TdR摄取率 ,差异有显著意义 ,10 -10 mol/L、10 -9mol/L、10 -8mol/LPMA使雪旺氏细胞NGFmRNA光密度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 ,而H 7则抑制雪旺氏细胞NGF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PKC可能参与了雪旺氏细胞增殖及表达NGFmRNA ,PMA起促进作用而H 7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8例血液透析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联合多学科会诊,围手术期透析时机的选择,各项关键指标的监控,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以及动静脉瘘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7例患者顺利出院,随访6~24个月,疗效满意。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严密精心化管理,可有效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使大部分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卧床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9.
我院2000-12~2004-12应用桡骨茎突切除植骨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13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1例,年龄19~35(平均25)岁。均为跌倒所致腕舟骨闭合性骨折。病史5~14个月,平均8.5个月,X线片显示腕舟骨骨折端吸收或硬化。1.2治疗方法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患肢外展置于小桌上。常规消毒铺单,上臂捆扎气囊止血带。自第一掌骨基底部,经鼻烟窝向近端作纵切口,长约6 cm,注意保护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自拇长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进入,将拇长伸肌腱牵向背侧,将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向掌侧牵开,此时注意…  相似文献   
40.
对6例双侧重度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膝关节置换术,6例患者平均住院12.4 d,5例患者出院时残留10°左右的膝关节屈曲畸形,1例残留30°左右的膝关节屈曲畸形。术后随访6个月至3.5年,至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2.0分。提出对患者加强抗类风湿药物治疗的护理,术前应用3D打印模型对患者进行直观、个体化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康复锻炼、加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可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