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2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696篇
内科学   261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144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738篇
预防医学   24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33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带缝匠肌深层肌间隙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转位治疗股骨颈部位病变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对缝匠肌深层的肌间筋膜的血管分布和走行进行观察。1例进行摹拟手术。结果 该肌间隙行走的血管主要由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及其分支一阔筋膜张肌支、髂嵴支、臀中肌支、髂前下棘支和来自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的缝匠肌节段性血管,上述血管相互吻合形成丰富的肌间筋膜血管网。采用缝匠肌深面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移植,髂嵴支和缝匠肌的节段性血管可保留,肌筋膜蒂的长度可以达到6—8cm。结论 以缝匠肌深层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转位移植可用于修复股骨颈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2.
53.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合并肺部感染5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因粒细胞数量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我科自2002-2004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合并肺部感染54例,均为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4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pstein-Barr病毒(EB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伴异常淋巴细胞增多为典型表现.我科2002-2005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剂量与时机.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10例),各组均连续输注维库溴铵,术毕前5 min停止输注维库溴铵,周围神经刺激不能引起反应时A组先予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15 mg·kg-1 阿托品0.15 mg,待T1恢复至10%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 mg·kg-1 阿托品0.25 rng;B组即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 mg·kg-1 阿托品0.25 mg;C组待T1自然恢复至10%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 mg·kg-1 阿托品0.25 mg;记录从停止输注维库溴铵至T1恢复至90%,TOF恢复至0.7和0.9的时间;术毕15 min时T1、TOF比值.结果:A组T1恢复至90%,TOF(四个成串刺激)恢复至0.7和0.9的时间较B、C组缩短(P<0.01,P<0.05);术毕15 min时T1、TOF比值A组较B、C高(P<0.01).结论:应用新斯的明的剂量与时机影响维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拮抗.  相似文献   
56.
左氧氟沙星在老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在老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以老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左氧氟沙星300 mg/次,1~2次/d,静脉点滴,疗程7~14 d. 结果 32例患者痊愈17例,显效10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84.4%,不良反应有1例血管刺激症状、2例表现为夜间失眠,不良反应发生率9.4%,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肯定,副作用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7.
消毒隔离与SARS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对预防和控制SARS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针对我省医疗机构在SARS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知识培训,提高全省医务人员认知水平,规范消毒隔离程序,实施科学防范措施,强化管理、层层把关以确保措施落到实处.结果实现了全省医务人员无感染、SARS疫情无扩散、无输出病例、患者无死亡"4个零"的突破,取得了SARS防治的阶段性胜利.结论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SARS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遏制的.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重症感染性肺炎病儿血糖水平的调节及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纳入重症感染性肺炎病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益生菌。两组病儿分别于入组当天和治疗第8天监测血糖浓度,并测定血浆硫化氢(H2S)、D-乳酸以及粪便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正丁酸)水平,同时观察两组病儿的血糖变化、波动情况和预后,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儿入组当天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8天时,治疗组病儿血浆H2S浓度和粪便中乙酸、正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病儿血浆D-乳酸浓度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8天,治疗组病儿的血糖水平和高波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32.5%)(P0.05)。治疗组病儿的临床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血糖浓度与H2S、乙酸水平呈明显负相关,与D-乳酸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重症感染性肺炎病儿应用益生菌可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加强肠道屏障功能,增加血浆H2S的浓度,调节和稳定血糖水平,并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0.
目的对郑州人民医院近3个月全肠道外营养液(TPN)处方设计进行分析,为TPN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汇总郑州人民医院近3个月TPN处方并就其配方的成分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人民医院近3个月TPN处方669张,设计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非蛋白热卡不足、含氮量偏低等问题,经审核排除不合格用药处方张数55张,占总处方数的8.22%。结论临床医生应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准确,合理的设计TPN配方,提高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药师应通过审方来进一步保证处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