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100篇
药学   305篇
  2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66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41.
目的 :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3′ UTR多态性及其和烟酒茶嗜好相互作用与贲门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淮安市进行了一个病例对照研究 (贲门癌 89例 ,人群对照 2 2 3例 ) ,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 ,采用PCR RFL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TS 3′ UTR基因型。结果 :贲门癌组TS 6/ 6bp、 6/-6bp和 -6/-6b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 9%、43 8%和 48 3 % ,与对照组( 8 1%、5 4 3 %和 3 7 7%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携带TS 6bp等位基因且不吸烟、每周饮酒 <2次和饮茶者相比 ,在吸烟、每周饮酒≥ 2次和不饮茶者中 ,携带TS -6/-6bp基因型者发生贲门癌的危险性显著上升 ,调整后的OR分别为 3 99( 95 %CI:1 5 1~ 10 5 0 )、3 2 2 ( 95 %CI :1 2 1~8 5 5 )和 6 14 ( 95 %CI:2 3 9~ 15 77)。结论 :TS 3′ UTR基因多态性影响吸烟、饮酒和饮茶与贲门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GSTM 1和GSTT 1基因的多态性和饮酒习惯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性。方法 在肝癌高发区江苏省泰兴市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 ,并应用多重PCR法检测了 2 0 7例原发性肝癌及其 1∶1配对的正常对照的GSTM 1和GSTT 1基因型。结果 GSTM 1空白基因型的频率 ,病例组为 5 8.94% ,对照组为 5 7.0 0 % ;GSTT 1空白基因型的频率 ,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5 2 .17%和 46.86%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GSTT 1的空白基因型与非空白基因型相比 ,当其长期饮用高度白酒达2 3年以上或月饮酒量大于 3 0 0 0 g时 ,患肝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OR =2 .5 6,95 %CI为 1.0 8~ 6.0 5或OR =3 .48,95 %CI为 3 1.47~ 8.2 2 ) ;此外分析饮酒总量 (kg·年 )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OR =3 .71,95 %为 1.5 1~ 9.12 )。结论 携带GSTT 1空白基因型且有长期大量饮酒习惯者 ,其患肝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43.
全方从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局部观与整体观,病因研究中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等方面探讨了胃癌病因学研究中辩证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中TNF -α和IFN -γ的表达规律。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的TNF -α和IFN -γ的表达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 (未化疗者 )外周血细胞的TNF -α和IFN -γ的表达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肿瘤化疗者的外周血细胞的TNF -α和IFN -γ表达率显著高于尚未化疗者 (P <0 0 1)。肿瘤转移者血细胞的TNF -α和IFN -γ的表达率均显著低于肿瘤未转移者 (P <0 0 1)。结论 恶性肿瘤未能引起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细胞因子含量的明显变化 ;化疗可导致患者血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肿瘤转移能使患者血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为肿瘤化疗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 ,为判断肿瘤恶性度和预后提供了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各种肿瘤转移促进基因在不同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117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的CD4 4S、CD4 4V5、CD4 4V6、cerbB 2基因编码蛋白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瘤组织细胞的CD4 4V5 +、CD4 4V6 +和cerbB 2 +细胞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或P <0 .0 5 )。在各种肿瘤之间 ,不同肿瘤转移促进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区别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各种肿瘤转移促进基因编码蛋白在不同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不同 ,这提示不同肿瘤的转移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46.
江苏省肿瘤医院1996年获卫生部“九五”科技攻关课题一项,江苏省卫生厅1997-1998年科研课题九项,创该院科研招标工作历史最好水平,其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一、组织好科研申报工作该所研究部是具体负责申报课题的职能部门。研究部对上级来的申报课题的通知,及时上报有关领导,按领导的指示,及时发文和复印有关文件下发有关科室,再召开有关科室负责人,或课题负责人会议,宣讲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讨论招标指南,初拟申报课题,改变过去不开会、不发文、不研究的局面。经常把文件送上门、认真宣讲,有时结合指南和该所实际情况,主动提…  相似文献   
47.
用间接诱变剂环磷酰胺(CP)对人体外全血淋巴核细胞核异常测试法进行了验证研究,实验结果表示,CP可诱发各项核损伤指标的增量,即微核率(MNF),核变形率(INF),核破裂率(KNF)等,并且与测量呈正相关,其中以综合核损伤指标核异常率(NAF)为优,MNF和INF次之,表明该方法不失为一种快速简便,稳定的哺乳动物体外测试方法,可用于化学诱变剂遗传毒性的评价,但应根据测试化学品合理选用核异常指标的组  相似文献   
48.
胃复安又名灭吐灵,广泛用于肿瘤化疗中的止吐治疗,一般认为,随着剂量的增加疗效增加,但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加[1]。1992年~1996年,我们用胃复安预防和治疗1300例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呕吐反应,发生锥体外系反应25例,发生率1.9%。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8岁~60岁。其中肺癌8例,肝癌4例,胃癌3例,食管瘤3例,乳癌2例,肠癌1例,恶性淋巴瘤2例,卵巢癌1例,鼻咽癌1例。二、剂量与发生率:根据胃复安的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0mg/kg)和高剂量组(>1.0mg/kg)。使用低剂量胃复…  相似文献   
49.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对20例大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人体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检测。结果发现4例(20%)HPV16型扩增阳性,其中1例显示HPV16.18型双重阳性。初步表明大肠癌组织中存在HPV的感染。  相似文献   
50.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肿瘤化疗机理,作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单参数分析方法,检测了45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细胞的凋亡(Apo)、S期细胞比率(SPF)和增殖指数(PI)的变化。结果表明,肿瘤患者血细胞A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化疗结束时进一步升高(P<0.01),化疗后1个月又恢复到化疗前的水平。肿瘤患者的SPF和P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化疗结束时明显减低,PI尤为显著(P<0.01),并持续到化疗后1个月。从而可见,化疗使患者血细胞Apo呈“一过性”增高,肿瘤的化疗机制主要是化疗药物使细胞增殖活性减低,细胞聚积在Go/G1期,同时药物诱导细胞凋亡增加,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