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较高,骨折风险较大,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其临床防治方法也涉及多个层面。本文从慢阻肺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如何预防以及治疗等方面展开,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骨质疏松研究的最新进展,旨在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2.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培养后与不同基质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支架材料。SD大鼠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扩增,进行成骨细胞表征后,种植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实验分为4组:实验组A,纤维蛋白(FB)和纤维连接蛋白(FN)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B FN)-nHAC);实验组B,纤维蛋白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B-nHAC);实验组C,纤维连接蛋白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N-nHAC);对照组D,单纯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HAC)。通过检测支架材料的细胞黏附率、不同时间点(3、7、10、14d)支架材料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比较分析不同支架材料与细胞生物相容性差异。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d后,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及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细胞与支架材料黏附率A组最高为74.4%;支架材料中细胞数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长,且A组细胞数增加较快,与相同时相点其他各组材料中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相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A组最高,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发现4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A组的细胞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组。大鼠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FB FN)-nHAC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与细胞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较理想的新型复合支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醋酸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 Acetate MPA)与部分脱钙异种骨复合在骨缺损修复中诱导成骨及免疫排斥反应进行本项研究.方法将4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大组.各大组再随机分成五小组,手术造成兔双侧桡骨中段8mm骨缺损.其中一大组动物右侧骨缺损植入复合异种骨(部分脱钙猪骨加MPA),另一大组动物右侧骨缺损植入单纯异种骨(部分脱钙猪骨);两组左侧均植入自体新鲜骨,两大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2、4、6、8周处死,标本作病理切片观察植骨周围组织学变化及形态学变化,两大组8周末处死的8只动物于术前及术后2、4、6周各抽心脏血一次,行IL-2活性及T细胞转化测定,结果 X线摄片复合异种骨侧第二周末骨缺损区可见密度增高影,第四、六周末可见骨钙化影充填并连接断端,第八周末部分动物骨缺损区骨髓腔再通,与自体新鲜骨侧变化类似.结论复合异种骨侧各时间植骨周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较单纯异种骨组明显少,IL-2活性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统计学结果示,复合异种骨与单纯异种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醋酸甲基泼尼松龙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又在局部应用抑制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4.
人工髋关节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Charnley在20世纪60年代,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做出一系列开创性贡献后[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广泛开展,成为治疗髋关节严重病变的有效手段.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不可忽视感染、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断裂、磨屑造成的骨吸收等已成为影响手术远期效果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很大程度上都与术后的应力分布异常(对比生理状态)有关.近年来生物力学研究已经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在体外联合和单独应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SD大鼠的MSCs分离培养后,分为4组:对照组;A组(加入100 μg/ml BMP-2);B组(加入 10 ng/ml FN);C组(加入100 μg/ml BMP-2和10 ng/ml FN),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3,6,9,12天)各组细胞数量﹑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成骨细胞表型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比较分析各组成骨诱导能力的差异.结果:A组、B组和C组细胞形态,成骨细胞表型检测都发生了变化;各组的细胞数和ALP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C组变化最明显,与相同时间点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发现各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C组细胞的黏附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组.结论:BMP-2和FN在体外能明显促进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两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可以作为理想的成骨诱导剂应用于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加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1996年6月至2009年10月我科19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减压后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进行评价,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并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出血平均160 mL,手术时间平均105 min。随访14~45个月(平均2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90.7%,优良率94.2%。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加颗粒骨椎间植骨是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不稳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预防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皮肤坏死的方法。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4例(2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手术均采用外侧入路“L”型切口;植骨19足,采取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植入;术后均留置引流管并冷敷,石膏托或弹力绷带包扎制动。结果:术后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10足、良13足、可5足,优良率为82.14%。术后表浅皮缘坏死6足,占21.42%(6/28),经负压换药后均在6周内痊愈,余病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手术前后的冷敷、固定,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术中操作规范、微创,跟骨外侧壁良好复位,尽量自体骨植骨,术后通畅引流,是避免跟骨骨折手术后切口皮肤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4足)采用切开复位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时,Bhler角从术前的13.6°±3.5°改善至25.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issane角从术前的87.8°±7.7°改善至115.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优24足,良6足,可4足,优良率为88.2%。结论采用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铁调素对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膜铁转运蛋白1( FPN1)的表达,探讨铁调素对RAW264.7细胞作用的可能通路和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铁调素加入含有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RANKL)的RAW264.7细胞培养基,24 h后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方法测定FPN1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 CLSM )测定细胞内铁离子的浓度。结果 RAW264.7细胞膜上存在FPN1受体的阳性表达;在本实验铁调素浓度干预范围内,FPN1的表达随着铁调素浓度的增加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同时细胞内铁离子的含量随着铁调素浓度的增加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结论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是铁调素作用的靶细胞,铁调素可通过降解其细胞膜上的FPN1增加细胞内的铁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