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6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28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919篇
内科学   348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136篇
外科学   336篇
综合类   1364篇
预防医学   171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450篇
  7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18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分析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d PCR法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技术(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分别检测58例NSCLC患者及TKI治疗后耐药患者20例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Kappa检验验证dd 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与ARMS法的一致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共检出34例患者,其中双突变患者5例,dd PCR法共检出38例患者,其中双突变患者10例;两者Kappa值=0.72,阳性一致率为97.50%,阴性一致率为72.73%,总一致率为86.30%;dd PCR法检测接受TKI治疗患者的20外显子p.T790M位点突变检出率为50.00%(10/20),而无TKI用药史患者均未检出;dd PCR法检出突变丰度1%的突变位点占总突变位点的29.17%(14/48),ARMS法仅检出其中的35.71%(5/14)。结论 dd PCR法与ARMS法相比具有更高敏感性,且可绝对定量,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自制药物浸泡治疗氢氟酸烧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我科对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氢氟酸烧伤住院患者,早期应用自制药物浸泡灼伤创面,后期应用拔甲、手术切除氢氟酸烧伤组织等治疗方法。结果 20例氢氟酸烧伤患者伤口均愈合,无1例死亡。结论我科早期应用药物浸泡治疗,能有效缓减疼痛,清除坏死组织,减轻创面进一步加深,降低致残率。对于氢氟酸烧伤早期就诊的患者,我科应用自制药物浸泡治疗氢氟酸烧伤,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巨细胞血管母细胞瘤(giant cell angioblastoma,GCAB)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骨原发性GCAB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为成年女性,1例为男童。病变分别位于第2腰椎、左股骨远端和左手第3~5掌骨。患者均以局部骨疼痛就诊,其中2例伴活动受限,2例伴周围软组织肿胀。影像学显示为骨质破坏,2例累及邻近软组织。低倍镜下见组织由丛状增生的不规则形血管瘤样结节组成,结节之间为纤维结缔组织。高倍镜下,血管瘤样结节由增生的小血管和周围的胖梭形周皮细胞组成,后者可呈同心圆状围绕小血管,结节内可见散在的破骨样巨细胞。免疫表型:结节内小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31和CD34,其周围的周皮细胞表达α-SMA和vimentin,破骨样巨细胞表达KP-1。结论 GCAB属于局部侵袭性的中间型血管内皮瘤。除周围软组织外,少数病例可原发于骨内,并可发生于成人。GCAB需与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簇状血管瘤和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84.
[目的]介绍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患儿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临床实践。[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以"降低患儿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要因思考解决对策,依据5W1H制定解决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患儿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发生率由活动前的42.00%降至活动后20.8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患儿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影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OR=12.85,P=0.006)、坐骨棘间径(OR=23.70,P=0.001)、肿瘤距肛缘的距离(OR=54.84,P=0.032)、腹部手术史(OR=17.5,P=0.029)、术前放化疗(OR=21.25,P=0.015)、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和/或糖尿病)(OR=13.61,P=0.013)是影响手术时间的独立因素。患者年龄(OR=13.14,P=0.021)和合并基础疾病(OR=25.19,P=0.046)是影响术中失血量的独立因素。结论患者年龄、BMI、坐骨棘间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腹部手术史、术前放化疗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可影响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方案行手术部位标识对骨科患者手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于我院骨科的3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医护一体化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一个月的疼痛评分情况,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方案行手术部位标识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骨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7.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一类由基因组序列转录形成,但不具备蛋白质合成功能的RNA。根据分子链长度不同,ncRNA可分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200bp)和短链非编码R NA(shor tnon-codingR NA;<200bp)。其中,短链非编码R NA又分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内源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PiRNA(PIWIinterferingRNA)等。目前发现多种miRNA和lncRNA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表达异常,与肠黏膜炎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炎症性肠病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8.
[目的]编制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实习生与毕业生追踪量表,为在校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追踪提供调查工具。[方法]依据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的规定与要求,结合现代研究情况制定量表的框架;通过文献查阅拟定量表的条目,采用便利抽样法抽样并对量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构建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实习生与毕业生追踪量表结构效度良好,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03,分半信度为0.738,重测信度为0.913。[结论]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实习生与毕业生追踪量表整体可接受性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供护生追踪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 L )患者中let‐7a‐3启动子的甲基化态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实时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 (RQ‐MSP)分别检测25例对照者及52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et‐7a‐3启动子未甲基化水平。结果52例CM L患者未甲基化let‐7a‐3启动子(59.6%)为阳性,而对照组仅1例(4%)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let‐7a‐3启动子未甲基化作为辅助诊断CM L有较好的特异性。未甲基化let‐7a‐3启动子水平与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641,P=0.001),但与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P>0.05)。在慢性期和加速期let‐7a‐3未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急变期。结论 let‐7a‐3基因低甲基化水平随疾病进展而降低。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甲钴胺对缺血-再灌注(I-R )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35只随机均分为五组 :A组为空白对照 ;B、C、D和 E组分别用0.9% 氯化钠20 ml · kg-1 ·d-1 、尼莫地平1mg·kg-1 ·d-1 、甲钴胺50μg·kg-1 ·d-1和100μg·kg-1 ·d-1灌胃1周后建立脑I-R模型.观察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灌注6、12和24 h ,用T U N EL法检测大脑皮层细胞凋亡 ,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层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再灌注24 h后 ,C、E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B、D组( P<0 .05或P<0 .01 ).C、D和E组神经细胞凋亡数均少于B组 ,E组少于D组(P<0 .01).C、D和E组大脑皮层Caspase-3表达均低于B组 ,D组高于C组(P<0 .01).结论 预用甲钴胺对大鼠脑I-R损伤有保护作用 ,可能与抑制大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