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94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035篇
预防医学   68篇
药学   153篇
中国医学   1421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18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标准建设在各行各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彰显,中医药标准建设则是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中医药更好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关键所在。伴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及更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中医药标准建设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紧跟标准改革的步伐,同时面向行业的需求,梳理了当前中医药行业标准研究与制定的概况,解析新时期下标准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不足,旨在为中医药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王冰倩  周瑾欣  魏星  于生  张丽  吴啟南  单鸣秋 《中草药》2023,54(17):5541-5549
目的 通过超声辅助大孔树脂对荆芥穗Schizonepetae Spica水提物中总黄酮和总酚类化合物进行富集并对比处理前后化合物含量及活性变化。方法 从7种不同类型树脂中筛选超声辅助最佳树脂型号,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研究下,对超声温度、功率、上样质量浓度及解吸溶剂百分比等影响因素进行工艺优化。测定了优化处理前后各成分含量及活性变化。结果 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表明,荆芥穗总黄酮适用于Langmuir模型,且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熵增,总酚则为自发放热熵减并适用于Freundlich模型,据此不同的吸附机制优化了2类成分同时富集的最佳工艺,在超声辅助AB-8大孔树脂,温度25 ℃、时间2.5 h,功率150 W,上样质量浓度0.1 g/mL,70%乙醇解吸附的过程下,荆芥穗水提物中总黄酮和总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2~3倍,其单体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和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均显著增加。结论 超声辅助大孔树脂技术为荆芥穗总黄酮和总酚类成分的有效可行富集技术。  相似文献   
23.
袁胜男  张新庄  刘婧  范小雪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2023,54(10):3197-3204
目的 探讨杏贝止咳颗粒对豚鼠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的治疗作用。方法 除对照组外,将3~4周龄SPF级雄性Hartley豚鼠采用鼻滴脂多糖、烟熏、辣椒素雾化激发来构建PIC豚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及杏贝止咳颗粒低、中、高剂量(0.93、1.86、3.72 g/kg)组、阿斯美(21.62 mg/kg)组和苏黄止咳胶囊(313.88 mg/kg)组,末次给药后24 h,通过辣椒素雾化诱咳测定咳嗽次数及潜伏期,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神经肽A(neurokinin A,NKA)、神经肽B(neurokinin B,NKB)、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缓激肽(bradykinin,BK)含量,血液分析仪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分类,并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24.
金祎敏  谢燕  王东帆  章晨峰  曹亮  谢雪  肖伟  王振中  吕耀中 《中草药》2023,54(22):7482-7488
目的 从桂枝茯苓胶囊(Guizhi Fuling Capsules,GZFLC)临床用于治疗痛经的功效出发,探索建立基于子宫平滑肌收缩活性测定的GZFLC质量生物活性评价方法。方法 通过注射雌激素增加小鼠子宫敏感性,建立缩宫素诱导的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模型,采集给药前后小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幅值和峰面积,以收缩峰面积为指标进行统计并对药效进行归一化处理。考察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如雌激素注射方式与天数、缩宫素浓度、动物周龄和GZFLC前处理方法。建立GZFLC质量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测定10个批次GZFLC合格样品及2个GZFLC高温破坏样品的生物活性。结果 连续3 d ip雌激素10 mg/(kg·d)后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峰面积较高且收缩节律较好;最适缩宫素造模质量浓度为0.050 μg/mL;将GZFLC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125 g/mL的药液并超声溶解60 min有利于药效发挥;重复性考察RSD为11.298%,日内精密度RSD为12.452%,日间精密度RSD为10.438%;10批次GZFLC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1.526~1.631 mg/mL,高温破坏后GZFLC的IC50明显增大。结论 基于子宫平滑肌收缩活性测定的GZFLC质量评价方法重复性和精密度较好,为后续GZFLC的综合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随着有机溶液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逐渐普遍,涉及到提取、醇沉、树脂洗脱剂成分制备等环节,从而衍生出衔接性的热处理精制引起中药成分转化、溶剂污染等问题。纳滤具有常温化分离优势,但适用于水溶液的分离模型在有机溶液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通过综述纳滤分离机制,结合复杂溶液体系下中药成分的真实状态和传质行为,以期发现适用于有机溶液环境的中药成分纳滤分离研究策略,提升纳滤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的适用性,推动中药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面向放疗危及器官自动勾画构建基于U-Net的模型并针对肝脏分割构建3种改进模型。方法:采集共计184例肝癌患者和183例头部放疗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及组织结构信息,并结合公开数据集Sliver07用于模型的训练与评估。通过搭建U-Net模型并针对肝脏分割分别结合空洞卷积、SLIC超像素算法、区域生长算法进行训练并得到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对自动勾画结果进行预测。采用交并比(Io U)和平均交并比(MIo U)评价预测结果的精确性。结果:测试集头部放疗危及器官自动勾画预测结果MIo U为0.795~0.970,肝脏分割使用U-Net预测结果MIo U约为0.876,使用改进后模型预测结果MIo U约为0.888,并很好地约束了预测偏差较大结果的出现,使得测试样本中Io U结果小于0.8的数量占比从16.67%降至7.5%。直观勾画方面结合改进算法的模型比U-Net更能捕捉到复杂、混淆性的边界区域。结论:构建U-Net模型能够在头部放疗危及器官和肝脏自动勾画上表现良好,3种改进的模型能够在肝脏分割上具有更优的表现。  相似文献   
28.
29.
我国枣属(Ziziphus)植物可供药用的主要有枣、酸枣和滇刺枣,均属药食同源品种,资源需求量大。但其在生产及深加工过程产生大量废弃物及副产物,因无有效利用途径而废弃,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进展,对该类群药用植物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及副产物的产生及其潜在资源价值进行了分析,对其资源利用途径与系统利用策略进行了整理,以期为我国枣属药用植物资源产业链延伸提供支撑,为其资源价值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大鼠慢性应激引起的行为学和血清代谢组变化以及辛弗林抗抑郁的有效治疗,发现潜在的抗抑郁新药先导化合物和生物标志物。方法 将24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辛弗林组。模型组为6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大鼠,用体质量变化、糖水偏好、开场实验作为抑郁评估指标,后2周辛弗林(Syn 20 mg/kg)干预治疗后采集大鼠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测定,研究CUMS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变化,以及辛弗林的干预作用,寻找其抗抑郁潜在的先导化合物和生物标志物,并找到相关靶向代谢通路。结果 辛弗林干预后,在增加CUMS大鼠体质量、提高糖水偏好率、增加开场运动总距离和理毛次数的同时,还能逆转CUMS大鼠血清中磷酸乙醇胺、苯甲酸、胆固醇、谷氨酸等14种代谢物的变化使其趋于正常组,并发现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代谢、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等9条主要牵涉辛弗林的靶向代谢通路。结论 辛弗林可能通过调节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代谢、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等生物学途径发挥对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调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