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96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053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153篇
中国医学   142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18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瘤并肝转移的诊断、治疗方式和预后。方法:回顾1例肝转移性胰高血糖素瘤患者2次入院临床资料,结合患者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后病史,分析该病治疗的方式选择和预后。结果:该例肝转移性胰高血糖素瘤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明确诊断后,行超声刀肝右后叶切除+肝左叶肿瘤局部切除+胆囊切除术后好转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恢复良好。结论:胰高血糖素瘤术后可并发肝转移,手术治疗为有效手段,预后较好,必要时可行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系统评价青少年癌症患者的生活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期刊数据库,纳入关于青少年癌症患者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限制在建库至2019年7月1日。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7),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归纳和整合。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提炼出40个主题,归纳出10个类别,形成2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癌症导致患者心理压力,产生不同的应对态度。整合结果2:希望得到外界支持。结论青少年癌症患者经历巨大的心理压力,家长及医护人员需了解患者内心体验和需求,给予必要的自主权和情感支持,引导其以积极应对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态度适应癌症。  相似文献   
103.
吴鑫  左雯雯  李存玉  顾佳美  彭国平 《中草药》2019,50(6):1316-1322
目的采用低场-高场核磁联用技术探索缔合态对平肺方中芒果苷提取、分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1-脱氧野尻毒霉素(DNJ)-柠檬酸成分为对照,以氢T_2弛豫时间及氢化学位移值的变化为指标,采用低场核磁分析缔合态氢的弛豫特征,结合高场核磁技术验证缔合物结构。结果 DNJ-芒果苷在溶液中以缔合态的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从而抑制了成分从药材向溶液的迁移,透过率下降,图谱中T_2峰向左偏移,高场核磁中化学位移也发生变化。结论阐明了成分存在状态对芒果苷提取分离行为的影响机制,为研究中药复方煎煮方法及机制探索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4.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学术引领系列·国家科学思想库·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材料科学》指出:材料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赖以发展与深化的实质性环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基础和先导作用;一类新材料的出现还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领域的诞生。过程工业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而化学工程一直是实现物质高效转化和能量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化学工程的目标已转化为:依托性能优越、环境友好和功能齐备的新型结构功能材料发展新的过程工业技术,形成新的工艺流程和集成技术,以达到高效、低耗、无污染的目的。膜技术以先进分离材料为载体,可在温和、低成本条件下实现物质分子水平的分离,特别适合现代工业对节能、低品位原材料再利用和消除环境污染的需要,已成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能源、水资源、环境等领域重大问题的共性关键技术。膜材料与装备应用于中药产业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通过分析膜材料与技术在国外医药产业和国内中医药产业的应用概况,面向中药产业应用过程的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提出将材料化学工程理论与方法引入中医药领域,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研究,构建以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分离过程、分离流程及其专属装备,实现中药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通过阐述20年来本课题组在中药及其复方水提液体系、油水混合体系等复杂体系分离过程产业化基础研究探索与工程化应用实践,为建立以特种膜技术为核心的中药新型分离过程的设计、集成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05.
膜分离技术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在物质分离中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食品净化、生物技术、环境保护与优化等工业领域。中药(含复方)来源丰富、化学组成多元化,作为一类特殊的物料,分离操作贯穿整个工艺流程,并且是整个生产过程的主体部分。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中药制药行业逐渐将新型分离材料及其相关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等用于工业生产。基于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对近10年来该技术在中药(含复方)分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膜分离技术深入应用于中药(含复方)的高效分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利用聚醚砜中空纤维膜对脉络宁注射液生产废水的小分子药效物质进行富集。方法以共性高分子(蛋白质、鞣质、淀粉、果胶)截留率和小分子药效物质绿原酸的渗透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出超滤膜过程停止时间和膜型号,进而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优化出超滤膜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在共性高分子截留率中,影响因素A(温度)B(错流压差)C(进料速率),并且与温度呈负相关性;在绿原酸透过率中,影响因素A(温度)B(错流压差)C(进料速率),并且在温度与速率一定时,绿原酸透过率与错流压差存在"∩"型关系。优化工艺结果为药液温度35℃,进料体积流量为262 mL/min,错流压差15.0 psi(1 psi=6.895 kPa),工艺验证绿原酸透过率为(91.470±0.988)%,高分子截留率为(80.080±2.296)%,综合评分为(85.780±1.641)%,RSD为0.46%,与预测工艺偏差较小。结论中空纤维膜对于生产废水中的小分子药效物质有良好的渗透率,并对共性大分子有优良的截留效果,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资源化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7.
李博  彭静  郭立玮  朱华旭 《中草药》2019,50(8):1811-1817
目的分析中药鞣质模拟体系的膜过程污染机制。方法以中药水提液中的鞣质和小分子药效物质(小檗碱、栀子苷)组成的模拟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模拟溶液的膜过程通量、共性高分子物质去除率、小分子药效物质透过率等指标,借助Hermia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对于鞣质模拟溶液、鞣质+小檗碱+栀子苷模拟溶液,其膜通量变化和滤饼过滤模型拟合程度较高。滤饼层的形成是其通量降低和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滤饼层的存在使得小檗碱和栀子苷透过率(分别为67.63%和87.55%)并不理想。结论 Hermia数学模型可以作为研究中药提取液膜污染机制的重要手段,滤饼层的形成和存在可能是中药提取液膜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8.
丁菲  李除夕  周颖  莫冬萍  郭立玮 《中草药》2019,50(8):1759-1767
面向绿色制造的中药制药工艺路线设计,亦称"绿色设计",其目的是极小化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协调优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膜技术为核心的制药分离工艺技术与药物绿色制造息息相关,"环境、性能和成本"三大要求和成熟度、分离技术原理是制药分离工艺绿色设计的基本要素,"清洁工艺"可降低原料及能源耗损,切合"预防优于治理"的理念,也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以构建膜与树脂技术系统集成为例,介绍中药制药工艺绿色设计具体实施方案,对中药制药分离工艺设计的技术经济问题开展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9.
中药工业能耗惊人,能耗的重头浓缩工段的蒸汽耗量约占全厂的60%左右,甚至更高。膜浓缩技术具有"能耗小、成本低"的重要优势,但因不同膜过程本身技术原理所造成的各自缺陷,而受到制约。引进国际先进的膜集成设计策略与方法,针对有望适用于中药物料浓缩需求的"反渗透与膜蒸馏集成"的技术关键——浓缩过程对中药物料流变性的劣化及其对膜传质作用的拮抗,以代表性中药复方为实验体系,借鉴流变学理论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手段,通过工艺过程动态精密分析,建立"时间-物料流变学特征-膜传质过程"三维模型;融合多学科手段,探索中药物料流变学规律及其对膜浓缩过程的影响,阐述膜浓缩过程对中药物料的传质作用及机制,寻找临界渗透压(反渗透过程)与临界通量(膜蒸馏过程)2个关键工艺参数的平衡点,探索"反渗透"与"膜蒸馏"2种膜过程的优化组合方案。破解膜浓缩工艺中药行业产业化的技术瓶颈,为其成套技术设备研制及工艺设计提供支撑,促进中药制药工程理论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整体评价菊茎叶水提取物(JST)和乙醇提取物(JCT)对肠功能失调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脂多糖(LPS)制备兔肠功能失调模型,给予JST和JCT,应用1H-NMR技术研究兔粪便内源性代谢物变化规律。结果相比对照组,模型组乳酸盐、甲酸盐显著增加,丙酸盐、谷氨酰胺、谷氨酸盐、天冬氨酸等显著下降;JST和JCT均能够增加天冬氨酸、腺嘌呤、苯丙氨酸、酪氨酸水平,同时降低甲酸盐水平。结论代谢通路分析表明JST和JCT通过调节LPS所致紊乱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盐代谢,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发挥改善肠道功能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