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54篇
  免费   2238篇
  国内免费   973篇
耳鼻咽喉   531篇
儿科学   160篇
妇产科学   236篇
基础医学   1869篇
口腔科学   2612篇
临床医学   4342篇
内科学   3983篇
皮肤病学   264篇
神经病学   1305篇
特种医学   421篇
外科学   3457篇
综合类   8170篇
预防医学   3255篇
眼科学   629篇
药学   2905篇
  65篇
中国医学   1073篇
肿瘤学   1088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913篇
  2022年   574篇
  2021年   828篇
  2020年   937篇
  2019年   1315篇
  2018年   1125篇
  2017年   1051篇
  2016年   1227篇
  2015年   1133篇
  2014年   1460篇
  2013年   1621篇
  2012年   1939篇
  2011年   2044篇
  2010年   1995篇
  2009年   1938篇
  2008年   1728篇
  2007年   1864篇
  2006年   2057篇
  2005年   2420篇
  2004年   2188篇
  2003年   2008篇
  2002年   1881篇
  2001年   1353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目的系统评价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对不孕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旨在更合理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Pubmed、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FMJS)中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联合IUI治疗不孕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研究,共8814个周期。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行IUI的不孕症患者,促排卵周期组与自然周期组相比,妊娠率[OR=1.47,95%CI(1.26,1.72),P0.00001]、流产率[OR=2.49,95%CI(1.49,4.16),P=0.0005]、多胎率[OR=6.94,95%CI(1.94,24.83),P=0.003]均大于自然周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HSS发生率[OR=4.17,95%CI(0.74,23.49),P=0.11]和宫外孕发生率[OR=2.22,95%CI(0.92,5.37),P=0.08]无明显差异。结论对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联合IUI治疗不孕患者的有效性而言,促排卵周期组能更好的改善其妊娠率,但其流产率和多胎率的发生较高,因此促排卵方案用于IUI时,其疗效及安全性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由于纳入文献存在质量和数量不足以及方法学差异,本研究结论仅作为临床分析的参考,尚需后效评价和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UBE2C基因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Oncomine数据库整合分析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正常膀胱组织表达差异最显著的基因作为候选目的基因,然后采用GSE13507基因表达数据集来分析该目的基因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Oncomine数据库分析得到UBE2C为差异最显著的基因。GSE13507基因表达数据集分析结果显示,UBE2C基因表达水平在男性中高于女性(P=0.005),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P=0.001),在T分期(P=0.001)和N分期(P=0.036)更高者高于分期更低者,在肿瘤进展患者中高于无进展患者(P=0.011);但在患者年龄(P=0.264)、远处转移(P=0.711)和肿瘤复发(P=0.481)方面无统计学差异。UBE2C基因诊断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04,生存分析显示UBE2C基因高表达组的预后差于低表达组(HR=1.82,95%CI:1.13~2.94,Logrank P=0.011)。结论 UBE2C基因高表达可能与膀胱癌肌层浸润、高T分期、高N分期和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3.
34.
35.
上颌前突矫治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矫治上颌前突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情况,探讨其稳定性。方法:对21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男性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上中切牙切缘点Is平均后移6.1±2.7m(mP<0.01),上唇突点Ls平均后移4.6±1.6m(mP<0.01),鼻唇角Cm-Sn-Ls平均增加6.8°±5.6(°P<0.01),上下唇间隙Stms-Stmi平均缩小4.5±3.5m(mP<0.01),露齿程度Is-Stms平均减小2.1±2.2m(mP<0.05),上唇突度减小,上唇厚度、长度及软组织面型角G-Sn-Pgss无显著改变(P<0.05)。术后1年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稳定性与术后早期相比,在水平方向上,所有指标复发率均超过10%。在垂直方向上各项指标复发率均在10%以内。结论: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矫正上颌前突,患者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明显,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36.
镓合金用于牙体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镓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牙体修复材料在临床中的使用情况。方法:对48个牙体充填后经过6月、9月、12月、24月随访观察。结果:48个修复体中Ⅰ类洞40个、Ⅱ类洞6个、Ⅴ类洞2个,除4个修复体因充填后牙尖折断及乳牙替换而脱落,其余修复体均完整,无边缘折断或裂缝。优良率达95.5%。失败率4.5%。结论:镓合金对口腔黏膜及牙龈组织无刺激,无毒,无过敏反应,不污染环境,是一种良好的牙体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7.
38.
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的流行越来越广,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造成很大的困难。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为其代表菌种。收集武汉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近1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共543株,用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菌株初筛和确证试验,以了解该院产ESBLs菌的流行、分布状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滑液及血清中一氧化氮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aitric oxide,NO)是一种高反应性细胞毒自由基,其在许多疾病中对组织造成损伤已得到证实。我们通过检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关节滑液及血清中NO,探讨NO在TMD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上消化道重建术后胃肠动力受到影响,且手术创伤致分解代谢增强,半数以上患者在短期内存在营养不良及吸收障碍,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一、上消化道重建术后营养支持治疗途径的选择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临床上进行营养支持的两个有效途径,均能明显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但经过多年的临床实际应用证实,EN较PN能更有效地维持和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PN治疗存在诸多缺点,如代谢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肠黏膜萎缩、肠道菌群失调、肝功能损害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且费用昂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