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p53、p63、p73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53、p63、p73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6例癌旁组织和36例鼻腔鼻窦的非癌组织中p53、p63和p73的表达。结果:p53、p63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和非癌组织(均P<0.01),p53与p63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1);p73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癌旁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与p63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关性,是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而p73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可能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2.
上世纪 90年代医院购买的电子仪器设备基本上不具备计算机智能化,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资质的主要指标,要将这些医用仪器设备的模拟信号变成计算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信号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以 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 TLC2543 12位串行 A/D转换器,设计了一个串行数据采集 /传输模块,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和主要源程序.  相似文献   
93.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失眠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失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失眠动物模型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小鼠进行每天8 h(过夜)、连续7天慢性束缚应激,制备失眠动物模型。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40 m l/kg,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每天体重变化,观察戊巴比妥钠阈剂量小鼠睡眠时间,检测胸腺、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脾淋巴细胞膜IL-2R(即活化T淋巴细胞CD3 CD25 )百分率及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免疫器官重量、脾CD3 、CD3 CD4 CD8-、CD3 CD4 CD8-/CD3 CD4-CD8 (即CD4 /CD8 )、CD3 CD25 百分率及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经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后,治疗组小鼠体重下降程度明显减轻,免疫器官重量、脾CD3 、CD3 CD4 CD8-、CD4 /CD8 、CD3 CD25 百分率及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均明显升高(P<0.05),且均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失眠可导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有效恢复失眠动物模型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4.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175例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本院近5年出生的175例非糖尿病性巨大儿或其母亲与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174例正常体重儿或其母亲的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平均胎龄、体重、身高、双顶径及男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母亲的平均孕龄、年龄、身高、孕末期体重指数及围产期发病率、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非糖尿病性巨大儿是生长发育全面成熟且有生机活力的,以男性为多;其发生与其母亲孕龄、年龄、身高、产次等非糖尿病性因素有关,并导致其母亲围产期发病率、剖宫产率均显著增高;积极预防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发生是降低围产期发病率和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5.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NID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及其与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检测,同时进行有关合并症、并发症的问卷调查.根据GHbA1c测定将患者分为观察组(GHbA1c>7%)和对照组(GHbA1c≤7%).结果 (1)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者(GHbA1c≤7%)占35.1%(237/676),控制不佳者(GHbA1c>7%)占64.9%(439/676).(2)观察组合并高血压病和脑血管事件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9%V8 55.7%,21.8%vs 8.9%](均P<0.001).但两组合并冠心病的比率无显著性差异[18.7%vs 17.3%](P>0.05).(3)观察组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和脂肪肝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6.0%vs 35.O%,36.9%vs 25.3%](均P<0.01).但两组并发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比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8.7%vs 16.5%,30.8%vs 27.4%,5.0%vs 3.8%](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率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与合并症、并发症有关.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相似文献   
96.
脑池偏密征及其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实用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提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首次CT确诊率及其与其他颅脑损伤的相关认识。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随机选择颅脑外伤有TSAH的CT资料218例,手术证实79例,其余均经CT复查证实。CT扫描均用轴位平扫。结果 218例TSAH中,以纵裂池积血(207例)最多见,其次为侧裂池及天幕区积血。大多数TSAH(167例)为局限性少量积血。TSAH并有其他颅脑内损伤203例。首次CT检查漏诊42  相似文献   
97.
背景 角膜新生血管(CNV)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病变,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其抑制剂是眼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目的 研究人羊膜上皮细胞(AECs)培养液对CNV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方法 消化法培养及鉴定人AECs,并收集培养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IL-1Ra)在培养液中的质量浓度.兔角膜上皮细胞分离后分别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人AECs培养液、混合培养液(DMEM+人AECs培养液)培养48 h,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不同培养液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UVECs),并分别加入无血清DMEM、混合培养液和人AECs培养液,划痕法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培养液对人UVECs迁移的影响.分别在上述3种培养基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0 μg/L的bFGF,CCK8法检测各培养液中人UVECs的增牛情况.在原子力显微镜(AFM)下观察人AECs培养液对人UVECs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 人羊膜培养和传代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证实为人AECs.与无血清DMEM组相比,人AECs培养液组的兔角膜上皮细胞VEGF mRNA(1.00±0.22 vs.2.98±0.46)及bFGF mRNA( 1.00±0.36vs.2.55±0.48)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培养后不同时间人AECs培养液组人UVECs的增生吸光度(A)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UVECs的迁移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M观察见人AECs培养液组的血管内皮细胞膜粗糙、表面颗粒紊乱,细胞间连接及伪足减少.ELISA法检测人AECs培养液中PEDF的质量浓度为(70.41 ±0.68) μg/L,IL-1Ra的质量浓度为(153.56±0.36) ng/L,无血清DMEM组中未检出.结论 人AECs培养液可抑制角膜上皮VEGF及bFGF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这可能是其抑制CNV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8.
背景 丝裂霉素C(MMC)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关于其对细胞膜影响的研究很少. 目的 探讨MMC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膜理化特性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干预.方法 收集翼状胬肉手术切除标本15例,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人成纤维细胞,以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取传3代后对数生长期细胞以5×103个/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将不同质量浓度0、50、100、200、300、400 mg/L MMC加入培养孔中处理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12h,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培养细胞的活力,应用Annexin V-FICT/碘化丙啶(PI)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不同质量浓度MMC作用后人成纤维细胞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 MDA)的浓度以评价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程度;检测细胞外液中漏出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以评估细胞膜的通透性变化;用Fluo-3/AM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变化. 结果 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贴壁1~2周可见大量长梭形细胞爬出,波形蛋白检测呈阳性反应.用MMC处理培养细胞12h后,人成纤维细胞的活力减弱,MMC对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0、50、100、200、300 mg/L MMC处理组细胞凋亡百分比分别为4.2%、4.2%、5.4%、19.3%和25.8%.AFM下可见不同质量浓度MMC作用后人成纤维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异常,不同质量浓度MMC处理组细胞外液中LDH活性及细胞上清液中MD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随着MMC质量浓度的增加,LDH活性及细胞上清液中MDA浓度逐渐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luo-3/AM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培养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增多.结论 MMC能引起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膜的理化性质改变,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细胞膜是其药效和毒性的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以及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59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然后进行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及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结果 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45.2%、82.1%,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9%、39.3%。二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0.3%。结论 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较高,而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较好,二者联合可使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介绍EEG-4400的一些常见故障的分析方法和维修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