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1篇
基础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2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狭基线纹香茶菜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狭基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var.gerandianus(Benth.)Hara)即中药溪黄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物的水混悬液经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再对乙酸乙酯层运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S、ephadex LH 20、ODS等柱层析手段并配合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方法及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既6去羟基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6 dehy-droxyl rosmarinate,1)、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2)、咖啡酸(caffeic acid,3)、6,7二羟基香豆素(6,7 dihydroxycoumarin,4)、槲皮素(quercetin,5)、蓟黄素(cirsimaritin,6)。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药大黄酸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丽  汪涛  蒋秀蕾  汪豪  叶文才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7):1476-1477,1500
目的:建立大黄酸和有关物质的RP-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150mm×6.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7%醋酸水溶液(70:30),流速为1mL-min-1,在254 nm波长处检测。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均采用外标法。结果:本法测定大黄酸的线性范围为0.1-2.0μg(r=0.999 9)。结论:本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大黄酸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  相似文献   
33.
藤茶总黄酮对拘束负荷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对拘束负荷造成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拘束负荷方法引起小鼠应激性肝损伤模型。赖氏法和TBARS法分别测定小鼠血浆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HPLC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中维生素C及谷胱甘肽水平,ORAC方法测定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指数及藤茶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与拘束模型组相比,藤茶总黄酮可以明显提高拘束负荷小鼠肝组织匀浆的抗氧化能力指数、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水平,有效降低血浆中丙二醛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水平。藤茶总黄酮及二氢杨梅素在体外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结论藤茶总黄酮对拘束负荷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来自于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34.
香豆素类基本骨架化合物的微波辐射辅助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合成香豆素基本骨架化合物.方法 在微波辐射和氨基磺酸的催化作用下经Pechmann反应得到相应产物,其结构经IR、1H-NMR波谱确证.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8个苯并吡喃酮类化合物,反应收率74%~95%.微波辐射辅助可以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减少溶剂的使用.实验结果显示,氨基磺酸是Pechmann反应的良好固体酸催化剂.  相似文献   
35.
繁缕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繁缕Stellariamedia(L.)Cyr.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进行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繁缕新鲜药材的汁液中分离并鉴定了21个化合物,分别为:环(亮-异亮)二肽(1),环(缬-酪)二肽(2),α-乙基-D-吡喃半乳糖苷(α-ethyl-D-pyranogalactoside,3),尿嘧啶(uracil,4),胸腺嘧啶(thymine,5),胸苷(thymidine,6),鸟苷(guanosine,7),2-氯-腺苷(2-chloroadenosine,8);另外还分离并鉴定了13个氨基酸(化合物9~21),包括11个常见氨基酸和2个特殊氨基酸,分别为: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γ-氨基丁酸及d-氨基-y-羟基-戊二酸.结论:此2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6.
龙葵全草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新兰  何祥久  周光雄  叶文才  姚新生 《中草药》2006,37(11):1618-1621
目的研究龙葵Solanum nigrum全草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ODS开放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手段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龙葵全草60%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柱吸附,获得的60%乙醇洗脱部分再经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及波谱分析确定这些化合物结构分别为uttroside B(Ⅰ)、uttroside A(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Δ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Ⅲ)、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呋甾-Δ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Ⅳ)、5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Ⅴ)、5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呋甾-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Ⅵ)、dumoside(Ⅶ)、5α,20S-3β,16β-二醇-孕甾-22-羧酸-(22,16)-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Ⅲ~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7.
西藏胡黄连中的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常用传统中药西藏胡黄连Picrork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根茎中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1H、^13CNMR等坡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其中3个环戊烷单萜:rehmaglutinA(1)、rehmaglutinD(2)、3'-methoxyspecionin(3),4个环烯醚萜苷:picrosideⅡ(4)、picrosideⅠ(5)、picrosideⅢ(6)、pikuroside(7).结论:其中化合物1,2、3和7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3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一叶萩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从一叶萩总碱部位中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NMR及MS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自一叶萩枝叶的总碱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β-ethoxy-14,15-dihvdroviroallosecurinine(1),一叶萩碱(securinine,2),二氢一叶萩碱(14,15-dihydrosecurinine,3),4-epiph),llanthine(4),securitinine(5),右旋别一叶萩碱(viroallosecurinine,6),一叶萩醇A(securinol A,7),secu’amamineA(8),ent-phyllanthidine(9),(+)-aquilegiohde(10)和(+)-menisdaurilide(11)。结论:1为新化合物,4,8,10和11为首次从一叶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9.
对叶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研究对叶大戟Euphorbia soror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对叶大戟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山柰酚(kaempferol ,1),莨菪亭(scopoletin,2),山柰酚3-O-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quercetin,4),香草酸(vanillic acid,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E-p-hydroxy-cinnamic acid,6),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7),6,7-二羟基香豆素(6,7-dihydroxycoumarin,8),β-谷甾醇(β- sitosterol,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束缚应激反应对小鼠晶状体抗氧化能力指数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束缚应激模型,采用荧光酶标仪测定晶状体的抗氧化能力指数,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测定小鼠晶状体中谷胱甘肽含量。结果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小鼠晶状体的抗氧化能力指数和谷胱甘肽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束缚应激状态下,晶状体的抗氧化能力指数和谷胱甘肽水平均相应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晶状体内的内源性抗氧化能力降低及氧自由基产生过多和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