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玮  王留彬 《农垦医学》2004,26(4):263-264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AURI)是小儿最常见疾病,在我院儿科门诊年平均就诊比例高达70%。我院近2年在收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了清开灵、鱼腥草、双黄连、穿琥宁等清热解毒中药制剂,不但缩短病程,缓解发热,而且对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有很好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正侧位X线平片和CT诊断脊柱结核的意义。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且均有正侧位X线片及CT片的 2 0 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脊柱正侧位X线片、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3 .7%、98%。 (2 )正侧位X线片、CT对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 74.4%、89.9%。 (3 )凭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便可确诊 90 %。 (4 )对死骨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腰大肌肿胀、骨性椎管受累、附件破坏的显示CT优于X线平片 ,差异有显著性 (Ρ <0 .0 1)。结论  (1)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是诊断脊柱结核的基础方法。 (2 )如需进一步了解死骨、椎旁软组织肿胀、脓肿、附件 ,特别是了解骨性椎管内的情况以指导手术时 ,须CT检查  相似文献   
63.
患者女性,26岁,维吾尔族。1992年初患甲状腺机能亢进,口服甲巯基咪唑(30mg/日)治疗,半年后发现其背部脊椎骨两侧广泛散在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不高出皮肤的灰白和黑灰色的花斑,有的融合成片,斑块表面光滑无脱屑,患者无痛痒感。经多方求医和中西药治疗,花斑没有减轻反而颜色逐渐加深。1年后,患者甲亢治愈,停用甲巯基咪唑,1个  相似文献   
64.
近几年采用自行配制的药物糊剂治疗乳牙尖周炎239例,共276个患牙,平均观察1~3年,临床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称肩关节组织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引起肩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限制肩关节活动,50岁左右的人多见。中医认为本病由肩部感受风寒所致,因患者病后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好像冻结一样,故又称“冻结肩”、“肩凝症”。我科对72例肩周炎患者采用中药配合功能锻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确诊为肩周炎,且排除其他疾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本组72例患者,男22例,女50例,其中单肩50例,双肩22例,年龄在40~55岁之间。治疗前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苯丙醇胺在肠道中的吸收特点.方法:采用在体大鼠肠段回流实验,对苯丙醇胺的吸收特性从其主要影响因素pH值、吸收部位、药浓进行研究;含量测定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检测波长420nm,线性范围0~100μg/ml,r=0.9998.结果:回流液的pH值对吸收有显著影响,pH值在7.4~6.5之间呈特定吸收,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中段的吸收明显大于下段和回肠;药浓在50~400μg/ml范围内无高浓度饱和现象,吸收系数基本保持不变.结论:苯丙醇胺在肠道中主要通过被动转运吸收.  相似文献   
67.
颈椎病X线诊断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病是中老年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出来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大多为多发,可同时累及2~3个椎体,其中以C5-6和C4-5最多见,C6-7,和C4-5次之。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患者临床症状与X线征不一致,有的症状难以用X线征来解释。本文对资料完整的762例颈椎病患者X线片的正侧位、双斜位及过伸过屈位的X线征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8.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脑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脑损伤后CPK值、CT检查及NBNA评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5 2例新生儿HIE按病情分为轻、中、重 3组 ,并于生后 2 4h内、第 3天及第 7天时采静脉血检测CPK值 ;于第 7~ 10天行头颅CT检查 ;同时在生后第 3、7、14d做NBNA评分 ,评价新生儿HIE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中、重度组CPK值与轻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头颅CT及NBNA评分对脑损伤的分型和预后关系密切。 结论 :CPK测定、头颅CT情况及NBNA评分对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9例TIA患者随机分为3组:(1)氯吡格雷组(n=29),口服氯吡格雷75mg/d:(2)阿司匹林组(n=30),口服阿司匹林100mg/d;(3)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组(n=30),口服水蛭素0.32g,3次/d,阿司匹林100mg/d。观察治疗后90d内TIA复发或进展为脑梗死的病例数,观察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90d内总的脑梗死发生率为4.5%,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90d内的TIA复发风险分别较单用阿司匹林降低69%(P=0.0078)和65%(P=0.0170)。总的出血发生率为2.25%,均发生在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组。结论: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可降低90d内TIA复发率的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与单用氯吡格雷相似,但出血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70.
高低不同分化特性人成骨肉瘤MG-63克隆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分化程度高低不同的骨肉瘤细胞株。方法:用有限稀释法将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系单克隆化,并作如下鉴定:(1)细胞增殖;(2)细胞形态学;(3)软琼脂克隆形成率;(4)染色体分析;(5)细胞周期时相分析;(6)碱性磷酸酶的活性;(7)细胞运动能力;(8)裸鼠成瘤实验。结果:共得到23个克隆,命名为MG-63-1~MG-63-23。其中的5、18号细胞株具有明显差异,18号为大核长梭形细胞,无接触抑制,克隆形成率高,体内成瘤时间短,代表低分化的骨肉瘤细胞株。5号以短梭形为主,核质比例变小,有一定的接触抑制,致瘤能力较低,为高分化的骨肉瘤细胞株。结论:通过对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单克隆化,建立了具有高、低不同分化程度的两个人骨肉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