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9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二神丸中补骨脂、肉豆蔻炮制前后对脾肾阳虚泄泻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探讨二神丸中补骨脂、肉豆蔻炮制增效机制。方法以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采集大鼠尿液代谢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式分析(PLS-DA)方法分析二神丸对脾肾阳虚泄泻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结果二神丸对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大鼠的丙氨酸、甘氨酸、琥珀酸、缬氨酸、脯氨酸、蛋氨酸、马尿酸、苯丙氨酸、棕榈酸、肉豆蔻酸和酪氨酸11种相关标志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尤以二神丸Ⅳ组(盐炙补骨脂+麸煨肉豆蔻)干预效果最佳。结论二神丸中补骨脂、肉豆蔻炮制增效作用可能与改善氨基酸、脂类以及能量代谢,调节肠道菌群等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薄荷脑、冰片和樟脑3种清凉剂对红细胞的溶血效应及与苯扎氯铵合用后溶血效应的变化。方法以溶血百分率(Hemolysis Rate,HR)、半数溶血浓度(Half Hemolysis Concentration,HC50)为指标,比较薄荷脑、冰片和樟脑的溶血作用;分别考察相同浓度的清凉剂与苯扎氯铵合用后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并采用等辐射线法分析合用后相互作用类型。结果薄荷脑、冰片和樟脑的HC50分别为2.59 7,3.59 3,11.36 mmol·L-1;清凉剂与苯扎氯铵合用后,溶血曲线左移,HC50均落在两药单用HC50的95%置信区间内。结论薄荷脑对红细胞的溶血效应最大,冰片次之,樟脑最小;清凉剂均可增强苯扎氯铵的溶血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党参黄酮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迁移及迁移过程细胞内多胺(精脒)含量的影响。方法 划痕法复制细胞迁移模型,观察在多胺合成抑制剂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及钾通道抑制剂4-氨基吡啶(4-AP)负荷下,党参黄酮提取部位对细胞迁移的影响;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给予党参黄酮提取部位12 h和24 h后细胞内精脒的含量。结果 党参黄酮提取部位可促进IEC-6细胞迁移,逆转DFMO或4-AP所致细胞迁移抑制;党参黄酮提取部位给药12 h和24 h后可提高细胞内精脒含量。结论 党参黄酮提取部位促进细胞迁移的作用与影响多胺调控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右归丸对腺嘌呤诱导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干预作用。方法取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右归丸低、中、高(2.25,4.50,9.00 g·kg~(-1))剂量组,每组10只。每天上午8点各组给予腺嘌呤(0.15 g·kg~(-1))灌胃制备RIF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下午17点右归丸各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右归丸,给药体积均为10 m L·kg~(-1),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5 d。给药期间定期测定大鼠体质量,实验结束称取各组大鼠肾质量并计算肾指数,肾组织进行病理HE染色,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肾质量、肾指数显著增加(P0.01),SCr、BUN水平显著增加(P0.01),肾小管重度萎缩、坏死。炎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SOD显著降低、MDA显著增加(P0.05,P0.01),炎性因子IL-1β和IL-6显著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组对大鼠体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减轻大鼠肾质量、肾指数(P0.01),显著降低SCr、BUN水平(P0.05),对肾小管重度坏死萎缩、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有显著增加SOD、降低MDA的作用(P0.05),能够显著降低炎性因子IL-1β和IL-6的水平(P0.05,P0.01)。结论右归丸对腺嘌呤诱导的RIF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党参水提物对衰老模型小鼠肝组织micro 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探究中药党参抗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组,低、中、高党参剂量干预组。连续造模42 d,随时监测模型小鼠的一般症状和体质量变化;并在造模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值变化;利用Affymetrix miRNA 4.0微阵列芯片筛选了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和高剂量党参干预衰老过程中差异表达的miRNA,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芯片结果进行聚类及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衰老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LP值显著升高(P0.05);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党参干预组小鼠血清ALT和ALP值有下降趋势,其中高剂量干预组ALP下降较显著(P0.05);芯片聚类分析显示衰老模型组的miRNA表达谱与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党参干预组明显分开,而高剂量党参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iRNA表达谱聚在一起;D-半乳糖致衰老和党参抗衰老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主要都属于7个miRNA基因簇(miR-466a/b cluster、miR-297a cluster、miR-145a cluster、miR-486 cluster、miR-299a cluster、miR-127 cluster和miR-134 cluster);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致衰老过程中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功能显著富集于29条信号通路(P0.01),党参干预过程中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有67个(P0.01)。结论 miRNA的靶向调控作用在D-半乳糖致衰老及党参抗衰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从效应T细胞活化的源头Treg/Th17入手,探讨溃结灵调节Th17和Treg的平衡转化机制,揭示溃结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深层次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25 g?L-1 TNBS+50 %的乙醇)诱导复制U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另取12只SD大鼠设为正常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占总CD4 T细胞百分比及计算Treg/Th17之比。结果 模型组Treg/Th17之比,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组Treg/Th17之比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溃结灵对TNBS诱导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外周血CD4 Foxp3 Treg细胞比例和降低CD4 IL-17A Th17细胞比例,进而恢复机体Treg/Th17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在细胞水平上验证其具有美白活性。方法使用MTT法测定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L-Dopa氧化法测定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细胞内黑色素含量的影响;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均有抑制作用,且其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结论马鞭草经皮透过液不仅影响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同时也影响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以及黑色素的合成,提示马鞭草具有对皮肤美白活性的功效,对开发成天然美白产品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慢性胃病不同中医证候胃黏膜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并探讨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临床选取慢性胃病患者117例,并招募健康志愿者11名。根据中医证候将慢性胃病患者分为脾胃湿热证组(57例)、肝胃不和证组(30例)及脾气虚证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美蓝染色和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情况;常规HE染色法观察炎症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性、定位检测MMP-7及TIMP-1蛋白水平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与肝胃不和证患者Hp感染率和感染程度相当,虽均呈略高于脾气虚证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湿热组及脾气虚证组比较,肝胃不和证胃黏膜炎症程度更重(P0.05),脾胃湿热证呈高于脾气虚证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炎症活动度呈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气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p阴性患者比较,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及脾气虚证Hp阳性患者胃黏膜炎症活动度更重,脾胃湿热证及脾气虚证Hp阳性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更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及脾气虚组患者胃黏膜TIMP-1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脾胃湿热证组Hp阴性患者MMP-7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脾胃湿热证组Hp阴性患者比较,脾胃湿热证组Hp阳性患者MMP-7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脾气虚证组比较,脾胃湿热证组TIM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胃黏膜炎症程度与MMP-7表达呈负相关,与TIMP-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Hp感染程度与胃黏膜MMP-7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胃黏膜TIMP-1表达呈正相关(P0.05);其中胃黏膜MMP-7表达与TIMP-1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胃黏膜炎症中MMP-7相对低水平表达及与TIMP-1平衡紊乱,可能是慢性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其在不同证候表达差异对"同病异证"微观研究有一定的阐发,且情绪波动可能也是慢性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 蓄积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中医认为,NAFLD可归属“肥气”“积聚”“癥瘕”等范畴,脾失健 运是NAFLD的核心病机,以运脾化积法干预NAFLD可取得良好疗效。该文通过整理近10年有关运脾化积法治疗NAFLD的 临床研究及其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发现运脾化积法治疗NAFLD可通过采用复方制剂内服及针推理疗外治取效,其疗效机 制具有多功效、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该文献综述可为中医临床诊疗NAFLD提供思路,为运脾化积法防治NAFLD的药物 研发、机制探索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从效应T细胞活化的源头Treg/Th17入手,探讨溃结灵调节Th17和Treg的平衡转化机制,揭示溃结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深层次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25 g?L-1 TNBS+50 %的乙醇)诱导复制U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另取12只SD大鼠设为正常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占总CD4 T细胞百分比及计算Treg/Th17之比。结果 模型组Treg/Th17之比,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组Treg/Th17之比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溃结灵对TNBS诱导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外周血CD4 Foxp3 Treg细胞比例和降低CD4 IL-17A Th17细胞比例,进而恢复机体Treg/Th17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