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临床资料 女性,24岁,2010年12月2日因轻微外伤致左大腿肿痛、畸形、活动受限2h就诊,查体:患者智力发育正常,听力良好,语言清楚.头颅大小正常,双眼巩膜呈浅蓝色(图1),牙齿发育良好,脊柱发育正常.左大腿中上段肿胀畸形明显,压痛,可扪及异常活动及骨擦感,下肢纵向叩击痛阳性.X线片示:骨盆扁平、不对称,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复方伤痛胶囊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肋骨骨折合并血胸患者 68 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复方伤痛胶囊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凝血功能情况对比:治疗后 5 天、10 天、15 天 TT、APTT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 5 天、10 天观察组 D-D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VAS 疼痛评分:治疗后 5 天、10 天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血胸出血量测定:治疗后 5 天、10 天、15 天观察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骨架密度 CT 值对比:治疗后 15 天、45 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对于肋骨骨折合并血胸患者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伤痛胶囊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早期的凝血功能,促进血胸积血迅速吸收和骨折迅速愈合,改善机体状况,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3.
颈椎病、椎间盘突出、髋关节及下肢手术的病人,由于术后强迫性卧位,容易发生尿潴留.我科于1998年~2003年应用通便排尿法观察比较治疗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共140例,取得良好效果,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逆行和顺行置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按置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经大转子顺行置髓内钉治疗,25例)和观察组(经股骨髁逆行置髓内钉治疗,32例)。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和顺行置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逆行置髓内钉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无需使用牵引床、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更利于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45.
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作者应用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跟痛症患者48例,并随机抽取同期口服依托度酸缓释片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系统观察,比较用药20d后发现治疗组的治愈率、疼痛减轻及明显减轻均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曹贻训(1934-),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调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根本大法,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方法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肥胖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以骨质疏松及肥胖为关键词在相关疾病数据库(Disgenet、TTD、OMIM、Drugbank、KEGG)中筛选相关基因,去重整合后将两组预测靶点进行映射得到关键靶点,通过STRING网站获得靶点PPI互相作用网络,根据degree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并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以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相关疾病数据库搜索筛选与骨质疏松症和肥胖相关靶点分别为336个和398个,映射出关键靶点56个,以degree≥13筛选出核心靶点15个并导入DAVID数据库获得31项GO富集结果(P0.05)及55条KEGG信号通路(P0.05)。结论 AKT1、IL6、LEP、TNF等核心靶点作用于TNF通路、HIF-1通路、脂肪细胞因子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等同时对骨质疏松及肥胖起到调控作用,两种复杂代谢性疾病虽然各自包含众多作用靶点,但仍在分子机制上有着密切联系。应用生物信息学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和参考价值,为探索疾病间关系提供了新方向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中药自拟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中原癌基因c-my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 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自拟方大、中、小剂量组及胃复春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自拟方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胃生药含量为2.088、1.044、0.522 g/ml的自拟汤药,胃复春组灌胃胃复春混悬液0.076 g/ml,给药量1 ml/100g大鼠;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12周。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胃黏膜中原癌基因 c-myc、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自拟方大、中剂量组与胃复春组c-myc[(30.25±3.56)%、(45.37±4.81)%、(38.79±4.02)%比(63.45±7.08)%]表达降低(P<0.01或P<0.05),caspase-3[(36.85±5.02)%、(31.24±4.55)%、(31.57±4.62)%比(23.43±2.95)%]表达升高(P<0.01或P<0.05)。结论中药自拟方可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中c-myc的表达,激活caspase-3,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9.
虫类中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活血通络,搜剔攻逐之性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中疗效独特。越来越多的医家针对虫类中药治疗DVT展开探索和研究。基于DVT的发病机制,本文从虫类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治疗DVT的作用机制方面,回顾性总结了虫类中药治疗DVT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的资源开发和临床运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