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 分析声触诊组织量化在精索静脉曲张(VC)不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 年 7 月—2018 年1 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不孕不育男科门诊就诊,并经超声诊断为左侧VC 的90 例患 者作为VC 组,选取同期该院49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实施声触诊组织量化检测,并根据VC 超 声诊断标准分为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SVC)和临床型静脉曲张(VC Ⅰ、VC Ⅱ及VC Ⅲ),比较精液常 规结果的差异。结果 VC Ⅰ组、VC Ⅱ组及VC Ⅲ组左右侧睾丸组织剪切波速度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 SVC 组左右侧睾丸组织剪切波速度值均高于VC Ⅱ组、VC Ⅲ组(P <0.05);VC Ⅰ组左右侧睾丸组织剪切波 速度值均高于VC Ⅱ组、VC Ⅲ组(P <0.05);VC Ⅰ、VC Ⅱ及VC Ⅲ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SVC 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均高于VC Ⅰ组、VC Ⅱ组及VC Ⅲ组(P<0.05);VC Ⅰ组精子密度、 精子活率高于VC Ⅱ组、VC Ⅲ组(P <0.05),VC Ⅱ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高于VC Ⅲ级组(P <0.05)。VC 组睾丸组织剪切波速度值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呈正相关(P <0.05)。结论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测量睾丸 组织剪切波速度值可作为预测VC 患者精液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BISAP、APACHE II、Ranson评分系统对发病早期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2014年3月收治的AP患者(病程≤48 h)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第1次BISAP、APACHE II、Ranson评分,比较各评分系统预测AP患者器官功能衰竭、胰腺坏死、死亡的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按纳入与剔除标准,最终共纳入135例患者,其中24例(17.7%)诊断重症胰腺炎(SAP)(19例器官衰竭诊断,5例死亡);20例(14.8%)在入院期间诊断胰腺坏死。BISAP、APACHE II和Ranson评分诊断器官功能衰竭的AUC分别为0.773、0.821、0.897(P<0.001),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880与0.530、0.872与0.642、0.740与0.982;预测胰腺坏死程度的AUC分别为0.819、0.785、0.825(P>0.05),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715与0.885、0.844与0.630、0.833与0.672;预测死亡的AUC分别为0.773、0.786、0.889(P>0.05),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740与0.830、0.843与0.752、0.865与0.886。 结论:3种评分系统在预测AP患者胰腺坏死程度与死亡方面价值相似,BISAP在预测AP器官功能衰竭方面不如Ranson与APACHE II,但其评分简单,能够快速评估和动态监测,有利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TEVAR)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19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标准诊断急性肾损伤。结果:193例患者中,36例(18.7%)发生TEVAR后急性肾损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术中造影剂用量、肾动脉累及范围与TEVAR后急性肾损伤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OR=4.458,95%CI=1.176~16.897,P=0.028);入院收缩压(OR=1.036,95%CI=1.011~1.063,P0.01);造影剂用量(OR=1.025,95%CI=1.012~1.038,P0.01);肾动脉受累情况(OR=3.130,95%CI=1.222~8.017,P=0.017)是TEVAR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结果分析显示,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急性肾损伤患者(22.6%vs. 6.3%,χ~2=8.00,P0.005),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与无糖尿病病史患者(P0.05)。结论:入院收缩压水平、糖尿病病史、术中造影剂用量、双肾动脉受累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TEVAR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密切相关。TEVAR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病死率明显增加,同时糖尿病病史对于术后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下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影响因素,来指导今后此类手术的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接受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患者31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并用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术中并发症例数为20例,占比为6.37%,术后并发症例数为80例,占比25.48%,术中并发症影响因素包括国际产科联盟(FIGO)、手术时间、医生手术经验,其中医生手术经验OR值最高,为2.00,95%置信区间为1.00~4.25;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体质指数(BMI)、淋巴结转移、FIGO、医生手术经验、手术时间,其中手术时间OR值最高,为4.69,95%置信区间为1.05~2.84。结论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下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很难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对年龄、BMI、淋巴结转移、FIGO、手术时间和医生手术经验等影响因素的控制尽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损伤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AP组,TNF-α抑制剂治疗组,每组20只。各组建模48 h后处死动物并收集标本,测血清淀粉酶,TNF-α,尿素氮和肌酐;应用TUNEL法检测肾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NF-κB的表达,RT-PCR检测ET-1 mRNA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SAP组和治疗组(P<0.05)。SAP组TNF-α,血清淀粉酶,尿素氮,肌酐和NF-κB IOD水平分别为(185.36±10.95)ng/L,(7 257.30±361.20)U/L,(17.28±0.87)mmol/L,(78.83±3.02)μmol/L和316.25±20.90,治疗组以上指标分别为(124.32±15.11)ng/L,(6182.60±291.63)U/L,(13.66±0.88)mmol/L,(68.68±3.38)μmol/L和241.90±19.0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AI为3.33±0.49,明显低于治疗组的7.04±0.41(P<0.05)。SAP组中ET-1 mRN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TNF-α抑制剂可促进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对肾的损伤,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HA(0,25,50,100,200 μmol/L)分别作用人肝癌Bel-7402细胞24,48,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分别用流式细胞仪、real-time PCR和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上述梯度浓度的DHA作用 Bel-7402细胞48 h后的凋亡情况、Bim基因表达和caspase-3活性。结果:不同浓度、不同时间DHA作用后,Bel-7402细胞增殖明显抑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均P<0.05);细胞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呈明显浓度依赖性(均P<0.05),但无明显时间依赖性(均P>0.05)。不同浓度DHA作用48 h后,Bel-7402细胞凋亡率、Bim基因表达和caspase-3的活性均明显增加,且均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结论:DHA可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帮助外科医师更加直观地观察肝脏内的血管分布、了解相关的变异、计算肝脏切除量及剩余肝体积。本研究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搜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相关试验性、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9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分,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1 283例患者,其中647例采用三维影像行术前评估(三维组),636例采用二维影像行术前评估(二维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二维组比较,三维组手术根治切除率(R_0切除率)提高(OR=3.05,95% CI=1.42~6.55,P=0.004)、术中出血量减少(MD=-83.87,95% CI=-104.68~-63.05,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OR=0.52,95% CI=0.36~0.76,P0.05)、术前预测切除肝脏体积与术中实际切除体积偏差减小(MD=-103.25,95% CI=-173.24~-33.26,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MD=-2.03,95% CI=-10.23~6.17,P0.05)、住院时间(MD=-1.10,95% CI=-2.52~0.32,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可提高R_0切除率、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可能与三维可视化技术能清晰、准确、直观的对肝脏及目标进行显示和测量有关。因此,与传统影像学相比,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提高肝脏手术安全性,在临床外科手术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β(GMFB)是一种17 kDa、高度保守的脑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GMFB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然而,GMFB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研究通过检测GMFB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Ki-67表达的关系,探讨GMFB在H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qRT-PCR和Western bolt方法检测36对新鲜冷冻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MFB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91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石蜡组织标本中GMFB和Ki-67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GMFB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以及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qRT-PCR和Western bolt结果显示,HCC组织中GMFB mRNA与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均明显升高(均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MFB和Ki-67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均P0.001);GMFB的表达与HCC微血管侵犯(P=0.045)、Edmondson分级(P=0.032)、BCLC分期(P=0.012)明显有关;在HCC组织中,GMFB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_s=0.265,P=0.01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MFB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及总生存时间(OS)均明显短于GMFB阴性表达患者(DFS:4.52个月vs.10.48个月,P=0.001;OS:27.67个月vs.39.75个月,P=0.007);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GMFB与Ki-67的表达上调是影响HCC患者DFS(HR=0.441,95% CI=0.242~0.801,P=0.007;HR=1.818,95% CI=1.012~3.269,P=0.046)与OS(HR=0.504,95% CI=0.287~0.886,P=0.017;HR=1.787,95% CI=1.083~2.935,P=0.02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MFB在HCC中呈现高表达,且与HCC进展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GMFB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故推测其可能通过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调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癎)前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Tr)和cD4+CD25high 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 CD25high Tr)在子(癎)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对安徽省立医院子(癎)前期患者30例和正常早、晚期妊娠及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各13例、22例及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Tr和CD4+CD25high Tr占CD4+T细胞的比率,分析其与子(癎)前期的关系.结果 子(癎)前期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和CD4'cD25 highrrr表达率分别为(6.64±1.10)%和(0.53±0.17)%,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妇女的(12.26±1.32)%和(1.18±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表达率(10.8±1.05)%和正常早期妊娠组CD4'CD25'Tr表达率(11.21±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5).结论 CD4+CD25+Tr和CD4+cD25high Tr可能与子(癎)前期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的血管重塑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行TEVAR的50例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术后3、6、12个月主动脉各平面段真假腔直径及假腔血栓化情况及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结果:TEVAR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8例失访。其余4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显示,TEVAR术后各时间点胸主动脉段真腔直径较术前明显扩大、假腔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均P0.05),而腹主动脉段真腔和假腔变化与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胸主动脉段术后假腔血栓化比率高于腹主动脉。多因素分析显示,假腔内存在分支血管灌注(OR=27.45,P0.05)、存在多破口(OR=19.02,P0.05)是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后胸主动脉段重塑优于腹主动脉段;假腔内存在分支血管灌注、存在多破口是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