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4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4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402篇
预防医学   18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66篇
中国医学   624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张秀梅  王国成  王征  陈莹  李德馨  陈德翠 《中草药》2019,50(17):4020-4030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分离出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强活性广谱抗癌药物。紫杉醇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传统注射剂采用聚氧乙烯蓖麻油作为助溶剂,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使用前需进行预脱敏处理。因此,紫杉醇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非常活跃,表明临床上对紫杉醇非注射剂型的需求巨大。综述了紫杉醇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包括口服给药系统、阴道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植入释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和吸入给药系统,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目的采用大孔树脂工艺分离得到内酯部位,分离得到主要化合物,考察其抗肿瘤转移活性。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分离,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实验性肺转移小鼠模型,对化合物的抗肿瘤转移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60%的乙醇洗脱部位为内酯部位,同时分离鉴定了两个主要化合物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和新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de),并考察了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的抗肿瘤转移活性。结论首次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到60%的内酯部位,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B16黑色素瘤细胞实验性肺转移小鼠模型实验研究显示,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均在不同方面降低了肺部转移瘤的恶化程度。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制备右佐匹克隆定时释放片,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分别以HPMC作为溶胀层包衣材料,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作为控释层包衣材料,采用高效包衣机制备右佐匹克隆定时释放片,考察影响释放度的主要因素,并测定体外释放度以考察体外释药行为。结果确定了影响右佐匹克隆释放的处方因素,体外释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可达到脉冲式释放。结论右佐匹克隆定时释放片可以达成两次定时脉冲释放,符合让失眠患者快速入睡并维持6 h以上睡眠状态的设计初衷。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通过豚鼠离体回肠模型及小鼠类致敏实验评价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的安全性。方法 建立豚鼠离体回肠模型,依次考察0.2、0.4、0.6、0.8、1.2、1.4、1.6 mg/mL质量浓度的YQFM对静息离体肠、乙酰胆碱(Ach)及组胺(His)诱导的离体肠收缩的抑制率;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C48/80,25 mg/kg),YQFM低、高剂量(780、3 135 mg/kg,分别为临床等效剂量的0.85和3.43倍)组,分为尾iv含0.4%伊文思蓝(EB)的药液及不含0.4% EB的药液两部分进行体内类致敏反应实验,依次比较各组小鼠耳廓蓝染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中His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并对耳、肺组织进行HE染色及病理检查。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YQFM既能够抑制离体肠的自主收缩,又能抑制Ach和His导致的离体肠痉挛;体内实验表明,YQFM低剂量组耳廓蓝染率,His、5-HT含量均在正常范围,组织病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43倍临床等效剂量时耳廓蓝染率,His、5-HT含量略高,病理结果见轻微炎症反应。结论 YQFM的安全性基本良好,临床使用时需对使用剂量稍加注意,以防轻微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7.
维利西呱是一种口服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剂,用于治疗恶性慢性心力衰竭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患者。其通过一氧化氮–环鸟苷酸–蛋白激酶(NO-c GMP-PK)信号通路新机制,改善心肌收缩性,从而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表明,维利西呱对慢性心力衰竭和LVEF降低的患者虽不能显著改善12周后NT-proBNP水平,但有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LVEF和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趋势,同时该药物耐受性较好,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8.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VLCADD)是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初始阶段酶的缺陷所致脂肪酸代谢障碍疾病。发生在从出生到青春期的任意阶段, 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 其严重程度和时间具有显著特征。常见的确诊方法是血浆酰基肉碱谱和ACADVL基因分子检测,亦可通过酶学检测、脂肪酸氧化流量分析、二代测序(NGS)、体外探针测定、免疫印迹法等辅助诊断。治疗应避免长时间禁食,补充中链三酰甘油 (MCT) 、低长链脂肪酸、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应用提高残余酶活性药物、补充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产物等方式改善代谢异常。因此通过早期积极筛查及诊断,指导临床医生对疾病认识并早期干预治疗,可极大地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9.
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临床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刘昌孝院士于2016年提出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新概念和核心理论,建立了中药质量控制系列共性关键技术,构建了中药质量研究新模式,为中药品种的现代化研究指明了方向。以痹祺胶囊药效学、药动学研究为实例,在Q-Marker理论的指导下,从特有性、可测性、有效性和中药理论关联性等方面对痹祺胶囊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士的宁、马钱子碱、甘草苷、丹酚酸B、甘草酸、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可作为该复方的Q-Marker,为痹祺胶囊的质量控制及二次开发提供基础和依据,同时,也为建立痹祺胶囊的全程质量控制及质量可溯源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为了系统分析复方中药结肠炎奇效颗粒的化学组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E)对该制剂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定和归属。方法 色谱条件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0~2 min,5%B;2~16 min,5%~21%B;16~30 min,21%~95%B;30~33 min,95%B;33~34 min,95%~5%B;34~37 min,5%B),流速0.3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2 μL。质谱分析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60~1 200,MSE模式采集数据。通过与对照品、参考文献和自建数据库信息比对后对各离子峰进行鉴定。结果 从结肠炎奇效颗粒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02个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类、黄酮及其苷类、三萜类、苯乙醇苷类、鞣质类、环烯醚萜苷类等,其中黄酮及其苷类主要来源于骨碎补和山楂,苯乙醇苷类和环烯醚萜苷类来源于车前子,三萜类和鞣质类主要来源于山楂和诃子,且已鉴定化学成分包含骨碎补中成分28个,车前子中成分31个,诃子肉中成分53个以及山楂中成分58个。结论 建立的UPLC-Q-TOF/MSE能全面快速地分析结肠炎奇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初步阐明了该颗粒剂的化学成分轮廓,可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