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5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吴英华  杨明富  金硕  魏万富  马宝通 《天津医药》2005,33(8):495-496,i0001
目的:探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新型手术固定方式。方法:采用经鹰嘴截骨入路、双克氏针张力带组合固定法治疗13例肱骨髁间骨折,并进行随访、总结。结果:本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类型的移位、粉碎肱骨髁间骨折.随访7个月-2年,平均13个月,按Cassebaum标准,优6例,良3例,可2例,2例失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1.2周。结论: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法肱骨髁间骨折具有简单、方便、损伤小等优点,固定可靠,可作为该骨折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62.
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提出避免并发症的方法。方法1993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39例,男34例,女5例;年龄21~65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骑自行车摔伤3例,步行摔伤1例,车祸伤28例,高处坠落伤7例。骨折类型:Sein-sheimerⅡA型5例,ⅡB型2例,ⅡC型1例,ⅢA型18例,ⅢB型1例,Ⅳ型3例,Ⅴ型9例。原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钢丝捆扎固定1例,切开复位梅花钉加钢丝捆扎固定13例,闭合复位Russell-Taylor重建钉固定1例,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固定6例,切开复位钢板固定18例。术后8周内失败2例,8周至6个月失败26例,超过6个月失败11例。内固定失败形式包括骨折内翻畸形35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2例、股骨干过度内移2例。内固定失败原因是术中骨折未解剖复位、内固定不坚强、过早完全负重以及拉力螺钉位置不良。结果对骨折内固定进行翻修,切开复位梅花钉固定2例,交锁髓内钉固定23例,135°动力髋螺钉固定6例,钢板固定4例,人工关节置换4例。随访19~37个月,平均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13个月,平均11.5个月。结论由于偏心负载,股骨转子下区可以产生很高的弯曲负荷。采用髓外内固定时,术中应重建股骨内侧皮质稳定性并植骨。  相似文献   
63.
第三代Gamma钉微创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第三代Gamma钉微创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方法.方法 2006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第三代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9~83岁,平均65.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例,高处坠落伤2例,步行跌伤16例.AO分型:A1型3例,A2型13例,A3型4例.采用Singh分级评定骨质量:Ⅵ级5例,Ⅴ级4例,Ⅳ级9例,Ⅲ级2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第三代Gamma钉固定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8.3 min(30~7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70 ml(100~500 ml).5例患者术中须扩髓后放入主钉,15例患者无须扩髓即可放入主钉.17例患者静力交锁远端螺钉,3例患者未交锁远端螺钉.患者平均部分负重时间7.4 d(2~23 d).TAD平均值是23.5mm(12.5~36.1 mm).随访时间6.7~13.4个月,平均9.6个月.2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皮缘坏死和伤口感染.20例患者主钉入点切口平均2.73 cm(2~3.5 cm).骨折愈合时间3.2~5.9个月,平均4.6个月.全部患者的术后功能均恢复到伤前水平.1例患者术后出现拉力螺钉切出移动,1例患者主钉入点偏外导致10°内翻畸形,1例患者主诉患侧臀部和大转子区疼痛.结论 通过微创操作技术,第三代Gamma钉可以安全地固定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相似文献   
64.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发生于关节、胞鞘或滑囊的慢性滑膜疾病。多见于膝关节,手术根除比较困难。术后常需要辅助放疗,反复发作有恶变可能,应注意随访。笔者遇到1例表现特殊的踩部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 患者女,26岁。主因右裸前侧肿物3个月于1998年7月2日就诊。肿物生长迅速,无明显疼痛,不影响关节活动。否认右躁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见右躁前侧偏内有5 x4crn肿物,皮表无异常,皮温略高。肿物质软,无压痛,边界清楚。皮肤无粘连,表面光滑,无神经血管刺激症状。诊为健鞘囊肿。于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  相似文献   
65.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致骨不连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造成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感染,往往需要取出内固定,同时行病灶清除,控制感染,二期再处理骨折,治疗非常困难。从1998至2003年,我们收治了5例内固定术后感染但无症状导致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探讨该方法在胫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Orthofix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48例,首先将腓骨骨折复位固定,恢复下肢的长度及力线,然后对胫骨远端骨关节面骨折通过有限的切开复位,空心钉或克氏针固定,最后采用Hybrid环形或铰链式外固定器固定。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46例,随访时间6~47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踝活动范围平均背伸20°,跖屈40°。并发症包括针道感染12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根据Helfer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0例,良16例,差10例,优良率为78.3%。结论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地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7.
医学科技领域的发展,离不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认为世界已进入传感器时代,日本将传感器技术列为十大技术之首[1],我国也将传感器技术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固定带的约束力是夹板固定骨折的动力来源和外载荷,其松紧合适程度关系到治疗效果的成败,是  相似文献   
68.
前、后十字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主要维持膝关节矢状面的稳定。前十字韧带的作用主要是对抗胫骨前移,后十字韧带作用则与其相反。两者的联合损伤极为罕见,多见于严重暴力,此时膝关节可能已发生脱位[1]。这种损伤常合并膝关节其它结构的破坏[2,3],导致关节严重不稳,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并可能继发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由于此类损伤广泛而严重,治疗非常困难。从1998年3月~2000年7月,我们共收治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前、后十字韧带联合损伤患者5例,采用髌腱中1/3与腓骨长肌同时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9.
WILLIAM  M.  RICCI  BRETT  R.  BOLHOFNER  TIMOTHY  LOFTUS  CHRISTOPHER  COX  SCOTT  MITCHELL  JOSEPH  BORRELLI  JR  董强 《骨科动态》2006,2(1):1-5
背景:间接复位技术相对于较早期的开放复位技术具有能够提高骨愈合率及减少植骨的优势,我们对以间接复位治疗股骨干假体周围骨折的结果进行了研究。 方法:连续对50例稳定的股骨干髓内假体周围骨折(Vancourvr B1型)进行治疗,根据病例记录包括切开复位、间接复位、外侧单钢板固定且不行同种异体或其他植骨。4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随访时间短,对其余41例(平均年龄72岁)进行了平均24个月的随访,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结果:所有骨折平均12周(7~23周)愈合,对位满意。1例有1根钢丝断裂,2例有1枚螺钉断裂,骨折最终愈合且无明显的内置物松动和对位不良。1例发生围手术期深部感染。41例中30例行走功能恢复到骨折前的状态。 结论:结果证实间接复位骨膜外侧单钢板固定且不进行植骨的方法对于稳定的股骨干髓内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是应该肯定的。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70.
访美见闻     
2004年12月~2005年5月,笔者赴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的肢体延长和重建研究所进修学习了半年,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