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对比分析躯干等速肌力训练与腰腹肌功能锻炼对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治疗作用,以寻求NLBP防治的最佳力量训练方法,为NLBP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40例确诊的NLBP患者随机分为躯干等速肌力训练组(实验组)和腰腹肌功能锻炼组(对照组),分别采用躯干等速肌力训练法和腰腹肌功能锻炼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指地距离(FFD)、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量表(OSW)以及躯干屈、伸肌群峰力矩(PT)及相对峰力矩(PT/BW)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VAS、OSW积分指数及FFD指标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在60°/s和90°/s角速度下躯干屈、伸肌群峰力矩(PT)及相对峰力矩(PT/BW)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在VAS、OSW积分指数、FFD及PT、PT/BW指标上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躯干等速肌力训练与腰腹肌功能锻炼对治疗NLBP均具有显著疗效,等速肌力训练与腰腹肌功能锻炼在疗效上比较不具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力胶囊联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三六三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皮下注射鲑降钙素注射液,50 IU/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骨力胶囊,0.9 g/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5%、9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的BMD都明显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NALP)水平均显著下降,骨钙素(BGP)、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均显著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力胶囊联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疼痛,增加BMD,改善骨代谢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任艳  黄玉霞  喻杉  池继敏  张峰 《四川医学》2020,41(10):1001-1006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益气抗栓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治疗的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103例,给予利伐沙班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者是否还有血栓及D-二聚体(DD)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n=44)和异常组(n=59)。正常组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4)和正常研究组(n=20),正常对照组停药3个月再进行复查,正常研究组采用益气抗栓丸继续治疗3个月。异常组再随机分为异常对照组(n=27)和异常研究组(n=32),异常对照组继续利伐沙班治疗3个月,异常研究组采用利伐沙班联合益气抗栓丸继续治疗3个月。除正常对照组治疗时间为3个月,其余各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观察各组临床疗效、肝肾损伤及出血情况,并于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检测各组凝血功能指标(FIB、FDP、DD、FM)。结果治疗6个月后,正常对照组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与正常研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常研究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异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异常组中FDP、DD水平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和异常组中,治疗后FIB、FDP、DD、F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正常对照组停药3个月后FM结果较停药前显著增加(P<0.05)。与异常对照组相比,利伐沙班联合益气抗栓丸治疗3个月后DD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DVT痊愈后,继续益气抗栓丸辅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血栓再次形成。同时,与单用利伐沙班相比,利伐沙班联合益气抗栓丸可有效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改善凝血指标,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5 T MRI各扫描方位及序列对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诊断价值及其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患者50例作为患者组(均为单肩,共50个肩关节),纳入正常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均为双肩,共40个肩关节);观察2组肩袖间隙结构、下盂肱韧带结构分别在T1WI、T2WI、PDWI-FS序列,以及斜冠状位、斜矢状位、横轴位图像上的显示情况;分别计算MRI各扫描序列及方位对肩袖间隙结构异常和下盂肱韧带结构异常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及约登指数,总结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特征性MRI征象。结果:患者组50例中47例(94.00%)肩袖间隙内见边缘模糊的片团影,均见下盂肱韧带肿胀增厚。对肩袖间隙结构异常的显示,斜矢状位诊断敏感度为84.00%,特异度为87.50%,总符合率为85.56%,约登指数为0.715,为最佳扫描方位;PDWI-FS序列诊断敏感度为94.00%,特异度为65.00%,总符合率为81.11%,约登指数为0.590,为最佳扫描序列。对下盂肱韧带结构异常的显示,斜冠状位诊断敏感度为78.00%,特异度为72.50%,总符合率为75.55%,约登指数为0.505,为最佳扫描方位;PDWI-FS序列诊断敏感度为96.00%,特异度为72.50%,总符合率为85.55%,约登指数为0.685,为最佳扫描序列。结论:PDWI-FS是MRI诊断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最佳扫描序列,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分别是显示肩袖间隙结构及下盂肱韧带结构的最佳扫描方位。肩袖间隙内边缘模糊的片团影及下盂肱韧带肿胀增厚是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特征性的MRI征象,肩关节周围滑囊积液是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重要伴随征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郑氏推拿按摩手法对Pilon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Pilon骨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功能康复治疗,试验组术后在常规功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郑氏推拿按摩,比较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P0.05)。2组患者均运用(GQOLI-74)生活质量评分表,对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方面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郑氏推拿按摩手法对Pilon骨折术后进行康复治疗能更好的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桡骨远端B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程亚博  杨顺 《中国骨伤》2016,29(9):859-86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B型骨折腕关节镜直视下复位后予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采用腕关节镜直视下手法复位及撬拨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同时修复关节内软组织损伤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7~69岁,平均45.3岁;病程为伤后4~7d。受伤后患者具有典型桡骨远端骨折体征,X线片及CT明确诊断,并确定不合并其余部位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无手术禁忌证。按AO/OTA分型:B1型8例,B2型7例,B3型13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28例桡骨远端B型骨折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1±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测量掌倾角(15.2±3.4)°,尺偏角(20.4±6.4)°。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评估疗效,优21例,良5例,可2例。术中关节镜检合并舟月韧带撕裂3例,合并月三角韧带撕裂1例,合并TFCC损伤16例。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型骨折可使关节面平整度最大程度恢复,应用Herbert螺钉固定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同时可对骨折合并关节内韧带及软骨损伤一并修复恢复关节稳定性,降低腕关节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电针治疗Ⅰ型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选取收治的82例Ⅰ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女18例,男23例;年龄20~52(39.31±5.80)岁;左侧12例,右侧29例;病程3.2~35.4个月;采用肌内效贴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19~53(40.67±6.13)岁;左侧11例,右侧30例;病程3.0~36.0个月;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电针治疗,3次/周,连续性治疗3周。治疗组每次电针治疗后,立即贴扎肌贴并保留2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以及治疗后1、3、8周后采用肩关节 Constant-Murley 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1例在治疗1周后因对肌贴胶布过敏拒绝治疗,对照组1例在治疗1周后因对金属针过敏而拒绝治疗,其余80例完成全部治疗及随访。治疗后即刻,以及治疗后1、3、8周后治疗组VAS评分分别为(2.06±1.03)、(2.74±1.66)、(3.28±1.04)、(3.90±0.12)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 评分分别为(86.41±3.52)、(82.44±3.14)、(80.46±2.54)、(76.97±2.01)分;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35±0.41)、(3.08±0.92)、(3.77±0.67)、(3.96±1.04)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 评分分别为(75.82±2.73)、(74.72±1.53)、(73.66±1.53)、(70.68±1.95)分;两组治疗后即刻VAS、Constant-Murley 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即刻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VAS、Constant-Murley 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VAS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 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8周VAS、Constant-Murley 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Ⅰ型肩峰撞击综合征采用肌内效贴联合电针治疗,能够减轻局部疼痛,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患者运动时配合肌贴的保护,运动能力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良好的即时效应,而且无创伤,患者愿意接受,是一种即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临床症状、颈部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CS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一般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改善情况、颈功能活动度和椎间孔内臂丛神经根内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痛量表(NPQ)、视觉模拟评分(VAS)均降低,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和右侧屈等颈功能活动度明显改善,C5~7神经根内径明显减小,且观察组的NPQ、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各方向颈功能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C5~7神经根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CSR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缓解神经根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