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4篇
中国医学   81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术式--扣式缝扎注射法治疗直肠前突性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方案,选择符合直肠前突诊断及纳入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扣式缝扎注射法"组和"Block法"组,对比两组术后疗效和并发后遗症.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扣式缝扎注射法组有效率84.6%,Block法组有效率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两组术后并发后遗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扣式缝扎注射法具有远期疗效好、痛苦小、并发后遗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直肠前突性便秘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聪耳颗粒对实验性老年豚鼠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耳廓反射正常的3月龄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耳聋左慈丸组和聪耳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另取10月龄老年豚鼠作为自然衰老模型组。除对照组、自然衰老模型组外,其余各组豚鼠经腹部 sc D-半乳糖造模。末次给药后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阈值,静脉取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丙二醛 (MDA)。结果 聪耳颗粒各组豚鼠 ABR 值较D-半乳糖模型组和自然衰老模型组明显下降;聪耳颗粒高、中剂量组豚鼠的 SOD 活性较 D-半乳糖(模型组)和自然衰老模型组明显升高;聪耳颗粒各组 MDA 较 D-半乳糖模型组和自然衰老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 聪耳颗粒对 D-半乳糖造成豚鼠衰老和听力下降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基于附子强心组分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 HI)、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 SA)、棍掌碱(coryneine,CO)共有的肾上腺素类似结构,构建了以邻二酚羟基基团与茜素红S-苯硼酸体系置换反应为核心的光化学比色传感器,用于快速鉴别生附片的强心作用。研究表明,传感器最优条件为:茜素红S (alizarin red S, ARS)和苯硼酸(phenylboric acid, PA)的摩尔比1∶3、反应温度0℃;供试品制备方法优选为:取生附片粉末2.5 g,加10倍量甲醇, 300 W、40 kHz超声15 min;方法学研究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通过显色测定得出14个样品的|△G|值(绿色G,|△G|=|G后-G前|);采用LC-MS/MS测定生附片中3种强心成分的含量,发现强心成分的总含量排序与|△G|总体上基本一致;随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2高达0.87,证明了本方法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该研究填补了生附片优质性快速评价方法的空白,为生附片市场流通与临床应用优质优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究针刺对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豚鼠巩膜组织形态特点及巩膜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普通级3周龄健康三色豚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各24只)。用半透明气球作为眼罩分别固定于模型组和针刺组豚鼠右眼及头面部建立FDM模型,左眼充分暴露作自身对照;针刺组在豚鼠模型建立当天起,于每日相同时间对豚鼠进行针刺和电针干预治疗,空白组豚鼠不做任何干预。记录每组豚鼠造模前、造模后2周及4周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造模后4周处死豚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巩膜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豚鼠巩膜中HIF-1α蛋白表达,比色法测定各组豚鼠巩膜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 造模后2周和4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针刺组豚鼠遮盖眼近视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豚鼠遮盖眼近视屈光度减小,眼轴增长明显减缓(均为P<0.05)。造模后4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巩膜厚度明显变薄,胶原纤维分布稀疏,有明显纤维空隙且排列不规则;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豚鼠巩膜层...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近年来中医研究艾滋病方面的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其中涉及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研究的内容.结果与结论:艾滋病的病因病机为"疫毒"直中五脏并在五脏长期潜伏,耗损五脏精气,导致全身正气虚弱;艾滋病应尽早治疗,还可借鉴其他类似疾病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76.
目的:验证黄连上清片提取工艺,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结果:实验得到的工艺参数合理可控。讨论:所得参数可用于黄连上清片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制备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THC)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MPEG-PLA)纳米颗粒(THC-MPEGPLA-NPs),考察其理化性质,探究四氢姜黄素纳米颗粒在体外对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制备THC-MPEG-PLANP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仪考察粒径和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利用皮肤成纤维细胞划痕实验模型探究纳米颗粒在体外的创面愈合作用。结果:制备的THC-MPEG-PLA-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32.70±1.15)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9.49±0.03)%和(16.58±0.01)%;第12h,与未加入THC-NPs的成纤维细胞的迁移率56.3±8.5%相比,加入THC-NPs(THC给予量是5.0和10.00μg)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迁移率更高,分别是77.5±2.9%,69.3±4.7%。结论:溶剂萃取法可成功制备THC-MPEG-PLA-NP;四氢姜黄素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在创面愈合领域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8.
山豆根临床上常与成药、复方中配伍应用,用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其临床应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近年来有关山豆根毒性的病例报道不断增多,影响山豆根及其成药的临床安全使用及国际准入,因此,急需开展有关山豆根的安全性研究工作。现对山豆根化学成分、毒理学研究、临床不良反应、药性(毒性)变化、毒性表现和毒性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西藏不同产地的铁棒锤、榜嘎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方法。方法:色谱柱:AichromTM C18(4.6mm×150mm,5?滋m);柱温:35℃;流动相:甲醇-0.05mol·L-1磷酸二氢钾-醋酸-异丙醇(67:173:4:4);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L·min-1。结果:乌头碱在0.09632~0.4816?滋g(r=0.9998)范围内呈线性。乌头碱加样回收率为96.3%,RSD为1.87%(n=6)。结论:方法可控,结果稳定,为乌头类药材含量测定提供一个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萝蒂药材中槲皮素的薄层色谱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眦法对萝蒂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槲皮素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2)(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360nm;流速:0.8ml/min;柱温:35℃.结果:各批萝蒂药材TLC色谱中均能检出槲皮素;槲皮素HPLC色谱峰与其它色谱峰分离良好,进样量在0.04536~0.27216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13%,RSD=1.18%(n=6).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为控制萝蒂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