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通过主客观评价结合分析挥发性成分变化,筛选美洲大蠊去腥矫臭的炮制方法,研究去腥矫臭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制备美洲大蠊生品、醋炙品、酒炙品与麸炒品,采用志愿者感官评价法结合电子鼻系统评价美洲大蠊生品与炮制品的腥臭气味差异,筛选较优炮制品种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关键性腥臭气味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生品与炮制品挥发性成分差异,探究炮制去腥矫臭的作用机制。结果志愿者评分结果显示生品、醋炙品、酒炙品与麸炒品的平均评分分别为3.38、1.25、2.88与3.04。电子鼻结果显示,醋炙品、酒炙品、麸炒品与生品间的欧式距离分别为7.34、3.77、1.60,但醋炙品的散点分布方向与酒炙品、麸炒品方向相反,提示可能作用机制有异。整合分析主客观评价数据,确定醋炙为最优去腥矫臭炮制方法。ROAV法确认美洲大蠊关键性腥臭气味成分为3-甲基丁醛、己醛、壬醛、庚醛、癸醛、苯乙醛、(E,E)-2,4-壬二烯醛、2-戊基呋喃、(+)-柠檬烯、肉豆蔻醛。挥发性成分的PCA结果显示,4种炮制品可被明显区分开,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生品与醋炙品中存在7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己醛、棕榈酸、油酸、油酸乙酯、醋酸、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醋炙品含量较生品均有减少,其中关键性腥臭味成分己醛减少最为明显。结论醋炙为改善美洲大蠊腥臭气味的较优方法,其炮制机制是通过降低己醛等挥发性腥臭气味成分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历代医家和学者对中药方剂"大小"的认识及中药剂型的发展变化历史,分析现代疾病防治特点,论述膏滋剂在现代慢性病、疑难病、亚健康防治中的优势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余甘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当前市场流通余甘子共计30批,提取直径、厚度、粒重、表皮颜色L*,a*,b*值为外观指标进行量化测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黎勒酸、鞣花酸的含量,利用描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确定各鉴别主征重要程度,探索外观指标与内在成分的相关性,制定余甘子商品等级划分标准,运用肝癌HepG2细胞实验验证其科学性。结果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皮颜色L*,a*,b*值与柯里拉京、诃黎勒酸、鞣花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5,P<0.01),与没食子酸相关性不强(|r|<0.1),综合考虑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结果及没食子酸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余甘子质控指标,最终确定表皮颜色L*,a*,b*值、没食子酸含量作为分级指标;根据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当同时满足表皮颜色L*<44,a*<7,b*<10,没食子酸含量>1.6%可判定为一等品;当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判定为二等品。肝癌HepG2细胞实验表明一等品半抑制浓度(IC50值)低于二等品。此外,利用表皮颜色L*,a*,b*值制定比色卡,为余甘子商品等级的现场评价提供了可视化工具。结论 该研究初步建立了余甘子商品等级标准,有利于引导余甘子商品市场流通分档议价、优质优价。  相似文献   
4.
袁瑞芳  杨金辉  章津铭  贺亚男  任涵  张定堃  杨明 《中草药》2021,52(13):3841-3851
目的基于偏头痛药效研究优化青花椒超临界提取部位热熔压敏胶贴剂成形工艺,并对贴剂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均匀性、涂展性、渗布程度、皮肤追随性、剥离性、反复揭贴性、残留量等感官评价及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热熔压敏胶基质配比进行筛选;采用在体动物评价法,以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挠头次数为指标筛选贴剂载药量;另外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及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评价青花椒超临界提取部位热熔压敏胶贴剂的安全性。结果热熔压敏胶贴剂的最佳基质处方为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弹性体-氢化石油树脂-液体石蜡4∶2∶5;青花椒超临界提取部位贴剂可明显减少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的挠头次数,70 mg/贴载药量组在30~60 min可将大鼠挠头次数降低81.75%,优选为最佳载药量;该贴剂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对新西兰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有轻微刺激性,6 h内自行消除,对豚鼠无过敏性。结论该工艺制备的青花椒超临界提取部位热熔压敏胶贴剂感官性能好,黏附力强,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对本科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多媒体授课、互动提问、个体指导有计划地实施糖尿病知识、技能的教育,对饮食指导、运动治疗、自我血糖监测、胰岛素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教育,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降低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口腔溃疡双层膜剂,研究青黛表面改性前后对膜剂质量与药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和响应面优化法优选膜剂最佳处方,并对膜剂表面形貌、黏附时间、抗拉强度、含量测定以及体外药物释放等性能进行评估。进一步采用化学灼烧法建立大鼠口腔溃疡模型,考察膜剂对溃疡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以及口腔溃疡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 空白隔离层确定为25 mg/mL的乙基纤维素乙醇溶液,载药膜最佳处方为63 mg/mL PVA17-88、55 mg/mL PVP K30、3.0 mg/mL明胶与0.047 mL/mL甘油。青黛表面改性后,双层膜剂比未改性双层膜剂具有更加光滑均一的外观、更高的含量均匀性和有效成分靛蓝释放率。药效学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与青黛改性膜剂组显著降低了溃疡组织TNF-α、IL-1β、IL-6的含量(P<0.05),并减少了炎症细胞的浸润,溃疡组织愈合程度较高。结论 青黛改性之后的口腔溃疡双层膜剂具有更好的质量与更佳的疗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苏娟  贺亚男  杨鑫  谢慧娟  纪奇森  杨明  张定堃  韩丽 《中草药》2023,54(22):7374-7386
目的 研究阴干、晒干、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寻找差异成分,并建立HPLC-DAD同时定量分析5种吲哚类生物碱成分的方法,以期为建立规范的马蓝叶干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UHPLC-Q-Orbitrap HRMS对4种干燥处理的马蓝叶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热图聚类分析(heat map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差异成分。结果 共鉴定出67个共有化合物。HCA和PCA将阴干和热风干燥归为一类。OPLS-DA筛选出14个差异成分,多为生物碱类,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HPLC-DAD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马蓝叶中的5种吲哚类生物碱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热风干燥样品的靛蓝含量最高,靛玉红含量最低;阴干样品的靛红、色胺酮、靛玉红含量最高。结论 不同的干燥方式对马蓝叶的品质有明显影响。热风干燥和晒干有利于吲哚苷水解合成靛蓝,但靛红和靛玉红的含量较低。而阴干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的靛蓝含量较低,而靛玉红含量较高。阴干和热风干燥能显著提高马蓝叶药效成分的总含量。建议在初加工马蓝叶时使用阴干或热风干燥,为进一步探究马蓝叶的产地加工方式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为评估马蓝叶的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附子强心组分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 HI)、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 SA)、棍掌碱(coryneine,CO)共有的肾上腺素类似结构,构建了以邻二酚羟基基团与茜素红S-苯硼酸体系置换反应为核心的光化学比色传感器,用于快速鉴别生附片的强心作用。研究表明,传感器最优条件为:茜素红S (alizarin red S, ARS)和苯硼酸(phenylboric acid, PA)的摩尔比1∶3、反应温度0℃;供试品制备方法优选为:取生附片粉末2.5 g,加10倍量甲醇, 300 W、40 kHz超声15 min;方法学研究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通过显色测定得出14个样品的|△G|值(绿色G,|△G|=|G后-G前|);采用LC-MS/MS测定生附片中3种强心成分的含量,发现强心成分的总含量排序与|△G|总体上基本一致;随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2高达0.87,证明了本方法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该研究填补了生附片优质性快速评价方法的空白,为生附片市场流通与临床应用优质优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许润春  贺亚男  裴瑾  耿福能  杨明  张定堃 《中草药》2020,51(6):1517-1529
目的优化川乌-花椒挥发油凝胶贴膏成型工艺,探究花椒挥发油配伍川乌凝胶贴膏增效机制。方法以皮肤追随性、揭帖性、初黏力、剥离度为指标,对9种市售贴膏基质性能进行评价,并以量化的综合感官评价、初黏力、持黏力以及剥离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混料设计试验对凝胶贴膏基质辅料配比进行筛选,并采用在体动物评价法,以小鼠醋酸扭体次数为指标,筛选凝胶贴膏的载药量;另外采用甲醛致痛小鼠模型与代谢组学探究花椒挥发油对川乌凝胶贴膏药效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牌凝胶贴膏其追随性、揭帖性、初黏力、剥离度差别较大,且凝胶贴膏的初黏力与剥离度对其揭贴性影响较大,初黏力与剥离度越大,凝胶贴膏揭帖性越差;川乌凝胶贴膏的基质处方为3%聚丙烯酸钠NP700、1.5%羧甲基纤维素钠、0.25%卡波姆、0.06%结晶氯化铝、0.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26%甘油、61.5%水、4%硅藻土、0.15%酒石酸;每贴川乌凝胶贴膏载药量为560 mg川乌提取物。花椒挥发油能够增强川乌凝胶贴膏的镇痛疗效,可能主要通过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等发挥疗效。结论为保证凝胶贴膏具有较好的追随性与揭帖性,所制备的凝胶贴膏的初黏力应控制在7~18号小球之间,剥离度应控制在0.03~0.97kN/m;所制备的川乌凝胶贴膏剂外观、黏附力、赋形性良好,镇痛效果明确,且花椒挥发油能够增强川乌凝胶贴膏的疗效,为川乌外用新制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该文针对附子不同栽培叶型间的农业性状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选取大花叶和艾叶附子栽培型,以其子根为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组装与注释,筛选表达活性显著差异的发育相关基因、转录通路与功能富集,解析其与附子农业性状与品质形成的相关性,为揭示附子品质形成及差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完成大花叶、艾叶共6株附子的转录组测序、组装,获得52.23 Gb核苷酸,组装得到52 471条单基因,功能注释获得28 765条匹配结果。2种附子表达量相差2倍以上的转录本有1 052条,808条可注释,GO,COG分析发现它们主要富集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催化过程、转运过程、连接等功能。KEGG分析显示262个差异基因富集在78个代谢通路中,如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传递、碳化合物转运等。关键差异基因与通路分析表明,大花叶附子的诸多基因调控淀粉等向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小分子转化,另一些基因又调控氨基酸积累,这可能是2种叶型附子品质与抗病性差异形成的重要生物学原理。本研究为附子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