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摘要:目的 了解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临床路径实施现状,为此临床路径的实施提供反馈。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变异记录表,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资料进行分析,共计117例。结果 117例患者中,正性变异62例,占53.0%;负性变异32例,占27.4%;未变异23例,占19.6%。住院天数平均为(7.35±2.34)d;术前NRS疼痛评分平均为(5.11±1.04)分,术后24 h平均为(1.35±0.96)分;19例发生早期并发症;均为好转或治愈出院;平均住院费用为20 475.72元,其中手术费用占72.2%。变异组间术后疼痛及住院费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临床路径以正性变异为主,有进一步优化和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3.
延迟清创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围手术期感染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创时间延迟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感染防治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行延迟清创缝合者85例(87肢)。其中男68例,女17例;年龄17~78岁,平均40.5岁。Gustilo分度,Ⅰ度3例,Ⅱ度16例,Ⅲ度66例(其中ⅢA24例,ⅢB12例(14个肢体),ⅢC30例)。受伤8~38h,平均14.20h;其中8~12h37例,12~24h38例,24~36h7例,大于36h3例。合并创伤性休克13例,贫血者38例,营养不良者22例;创面分泌物涂片或培养阳性者19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及时清创,并按骨折Gustilo分度和伤情选择恰当的固定及处理方式。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1~3d,并注重支持对症治疗,及时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结果肢体缺血坏死再截肢2例,二期改行内固定20例。创面甲级愈合50例(58.8%),乙级愈合21例(24.7%),丙级14例(16.5%)。术后合并贫血70例,营养不良67例,均于3d内纠正到满意效果。结论对伤情严重且受伤时间长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只要清创彻底,固定方式恰当,合理使用抗生素,注重支持对症治疗,仍然可以获得较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64.
创伤性踝关节炎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尤其对于青少年患者。缓解疼痛和恢复踝关节功能是各种治疗方案的目的。抗炎止痛药和肢具往往是早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首选。踝关节融合术仍然是中晚期患者治疗方法的金标准。非手术治疗常使用药物、肢具及物理疗法。手术治疗包括关节镜下清理术、同种异体软骨移植术、踝上截骨术、踝关节牵引成形术、全踝关节置换术及踝关节融合术。其余各种治疗方法,通过术前对患者的筛选,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进一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仍需进行以寻求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5.
欧阳植松  李棋  李箭 《中国骨伤》2013,26(9):720-723
目的:探讨经膝后正中小切口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8~62岁,平均36.8岁;病程1~52周。术中采用膝关节后正中小切口,注意保护血管神经。术后通过物理检查、Lysholm及IKDC评分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中无断钉,术后无感染、窦道形成、骨折块移位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切口愈合延迟。随访6~42个月,平均30个月,终末随访时患者均获骨性愈合。2例因未及时复诊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50例术膝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征为阴性或Ⅰ度阳性。术后Lysholm评分高于术前,术后优42例,良5例,中3例。术后IKDC评分高于术前,术后IKDC评分A级41例,B级9例。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而采取后正中后小切口创伤小,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血管神经损伤。用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使用Moss Miami系统经骶棘肌肌间隙入路在APERTURE工具的引导下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2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30~65岁(平均40岁)。其中退变性14例、峡部裂5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1例;Ⅰ度滑脱15例,Ⅱ度滑脱5例。滑脱部位:L4滑脱14例,L5滑脱6例,采用全麻俯卧位下经下腰部正中小切口(5cm),经双侧骶棘肌肌间隙入路在APERTURE工具的引导下放置Moss Miami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和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在C臂X光机监视,经骶棘间隙放置Moss Miami固定系统简单易行,切口较小、显露好、出血少,对骶棘肌等软组织造成的损伤轻,复位固定效果满意。术后经6月随访表明:本组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缓解,X线片显示滑脱复位无丢失、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器械无松动及断裂。结论:在C臂X光机监视下,采用Moss Miami经骶棘肌肌间隙入路在APERTURE工具的引导下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切口小、肌肉软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固定器械放置简单易行等优点,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7.
瘢痕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多种修复细胞及细胞因子等诸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细胞化学、急救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过程。其病理表现为成纤维母细胞的大量增殖和胶原的过度沉积;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发展趋势,不仅严重影响外貌和功能,而且会造成患者的心理异常。如何处理瘢痕一直是创伤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多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瘢痕的处理方法逐渐多样化。现就目前临床瘢痕的治疗方法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23例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护理与康复训练,了解其康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肱骨头置换患者的手术方法,护理及康复并进行了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获平均2.9年随访,功能恢复好,行肩关节功能评分:优占82.6%,良占13%,中等占4.4%,平均86分,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只要严格掌握了适应症,重视了术后病情观察,尤其是康复训练,同时进行术后随访,功能恢复较好,减少了患者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9.
目的:总结护理干预在预防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3月实施的1例胰肾联合移植病例围手术期护理资料.结果: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呼吸道、泌尿道、腹腔、切口、深静脉插管等处感染.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预防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孙官军  杨静  裴福兴 《华西医学》2009,24(3):602-605
目的:探讨妊娠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及髓芯减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3月收治的妊娠后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8个髋关节的早期诊断情况及行股骨头髓芯减压后的疗效及转归。所有病例入院时均行X线及MRI检查,按Steinberg分期法分期,并行患髋Harris评分。术后1、2、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年门诊随访至少1次。每次行X线片检查和Harris评分,必要时行MRI检查。随访观察比较患髋Harris评分变化及影像学进展。术后评价:股骨头坏死发生进展或塌陷视为钻孔减压失败;疼痛缓解,股骨头未塌陷,MRI信号基本恢复视为有效或好转。结果:平均随访2.5年(648个月),5例8个髋关节疼痛均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平均由术前62分提高到95分;X线片显示手术前后患髋均无明显骨质异常,股骨头外形正常。6髋MRI示术前股骨头T2相及抑脂相高信号影、T1相低信号影,2髋T1、T2均低信号影。术后3个月抑脂相股骨头高信号影消失;6个月时股骨头内紊乱信号影模糊,1年时恢复均匀一致。结论:磁共振成像(MRI)可早期诊断妊娠后股骨头缺血坏死;髓芯减压治疗疗效满意,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恢复,X线片及MRI影像学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