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心肌肥厚不仅是心脏维持适当收缩功能对各种病理状态的代偿性反应,而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心肌肥厚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一直是临床基础医学研究热点之一[1]。长久的观点认为心肌肥厚是由心脏负荷增加,尤其是后负荷增加直接引起的。但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许多内分泌因素参与了这一过程。例如:血管紧张素11(AugH)、内皮素、QI肾上腺素、p肾上腺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调节心肌细胞被动拉长或压力超负荷导致的心肌肥厚中起重要作用。Aug11…  相似文献   
12.
前纵裂窥镜“锁孔”入路对Willis环前部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神经内窥镜经前纵裂“锁孔”入路到达Willis环前部的可行性,为窥镜治疗该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本组采用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4例新鲜少年尸头,用0°个软镜、0°、6°、30°硬镜交替配合使用,探讨了前纵裂窥镜“锁孔”入路。结果额部皮肤采取横行皱纹切口1.5-2cm,骨孔1cm。手术通道位于前纵裂内,窥镜经胼胝体池和鞍结节之间的解剖裂隙到达Willis环的部。窥镜“锁孔”入路可以到达Willis环前部、鞍区以及双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结论内窥镜解剖是在尸头上模拟经“锁孔”入路的手术。只有掌握沿途定位标志,明确手术解剖路径,才能在“锁孔”入路中不迷失方向,为窥镜治疗Willis环前部动脉瘤、胼周动脉瘤以及鞍区其他病变如垂体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等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茶色素治疗雷诺氏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诺氏病(Raynaud)是一种病程缓慢,由于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所引起的病变,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主要表现为皮色呈对称性变化,尤以上肢为重,变化的顺序为苍白,继之紫疆,最后潮红色,严重者可见肢端浅表的营养性溃疡.此病北方较南方多见,主要是由于气候寒冷,加之吸烟,精神因素,造成此病,一直困扰许多患者.目前临床上尚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5年以来至今;采用茶色素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我院共收治雷诺氏病人1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2例,年龄在18-35岁,病程最长的10…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缺氧性疾病30例新生儿和18名正常足月新生儿血中过氧化脂质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结果表明,有缺氧史者血清LPO含量均高于正常新生儿组,其增高与缺氧程度有关。全血GSH-PX的测定结果与血清LPO测定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咪唑安定和依托咪酯全麻诱导对眼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单次诱导剂量的异丙酚、咪唑安;定和依托咪酯对眼压的影响,并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45例择期外科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n=15),于插管前测基础状态的眼压值(IOP),并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诱导用药为:静注安定10mg,氟芬合剂1单位;A组;异丙酚1.0~2.0mg.kg^-1,B组,咪唑安定0.1~2.0mg.kg^-1,插管后接麻醉机,吸入异氟醚。分别在插管瞬间、插管后5mi  相似文献   
16.
IL-1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IL-1β在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Longa方法建立了MCA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用ELISA方法检测IL-1β水平。结果 再灌注IL-1β水平明显高于岂血组和对照组再灌注后6hIL-1β水平最高。结论IL-1β在大鼠局部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加速了缺血损伤的病程。  相似文献   
17.
集落刺激因子 1主要由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 ,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巨噬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及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成熟 ,即参与血细胞的生长调控 ,并具有抗肿瘤活性及降低血浆胆固醇等作用 ,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血细胞的生成过程是造血实质细胞在形态上经历不同阶段的变化过程 ,它与造血微环境及各种因子的影响与调节密切相关 ,其中造血生长因子在影响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集落刺激因子 1(colonystimulatingfactor 1,CSF 1)就是其中之一。CSF 1是选择性地刺激巨噬细胞集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前角运动神经元酶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前角运动神经元酶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定性分析针刺治疗前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乙酰胆碱酯酶(ACHE),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的含量变化;同时,运用全自动义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ACHE和SDH含量减少;ACP含量增加。而针刺组针刺后均较对照组同时段点ACHE、SDH酶含量高;ACP酶含量低,结论:针刺能调节脊髓损伤后前角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82条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中各种情况的研究与分析,针对各种可能靠官股静脉2的损伤的因素,得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预防术中股静脉损伤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自1998年5月以来,我们应用Peacock系统治疗颅内外不规则形肿瘤11例,疗效匀佳。11例中侵袭蝶窦并向鞍上鞍旁发展、大小约5cm×6cm×7cm、术后复发垂体腺癌1例,经Peacock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至2cm×3cm×3cm;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手术后复发,于放化疗结束后出现双侧侧脑室、三脑室转移且“铸形”1例,此时病人已失去X刀、γ刀治疗机会,经Peacock治疗半个月后肿瘤消失;鼻咽癌9例,治疗1~2个月后肿瘤消失,随访1~12月,病人未发生并发症。Peacock系统是美国N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