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三维增强磁共振造影是利用钆造影剂缩短血液弛豫时间的效应产生信号而不依赖自然血流的成像方法,是一种无创伤、无辐射、简便和实用的影像诊断方法。三维增强磁共振造影能够清楚显示靶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及其狭窄程度。高质量的三维增强磁共振造影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最佳的延时扫描时间、合适的注射速率、注射总量、扫描序列及其参数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三维增强磁共振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很好的一致性,是一种有效的、快速的、全面的和准确的造影技术,是四肢血管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2.
吴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12):1810-1810
全口托牙 ,是粘膜支持的活动修复体由假牙与基托的两部分组成 ,咀嚼压力直接用假牙的牙合面经过基托传导至粘膜和牙槽骨上 ,主要利用基托与牙槽嵴 ,颌骨的粘膜及唇 ,颊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取得固位。全口义齿的修复由于无牙牙合条件的差异 ,全口义齿修复后树脂基托易断裂 ,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 ,作者结合临床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 ,采用了全口义齿树脂基托加成品金属网的方法修复了 32 0例患者 ,收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自 1997年开始 ,将成品金属网加强基托应用于临床共修复全口义齿 32 0例 ,随机分成两组 ,基托加…  相似文献   
83.
背景:猪在遗传上与人类相似,因此猪是研究人类疾病最好的动物模型,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报道较少。目的:建立诱导性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载体。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10/200805在吉林大学农学部畜牧兽医学院完成。材料:DH5a菌株E.coliDH5α,质粒pcDNA3.1(+)、PET28a(+)、pClneo,重组质粒PMD—Cre和猪成纤维细胞由北华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教研室保存;重组质粒pGC—FRT2NeoRRRR和Mx1克隆载体pGL3-Mx1由意大利Stefano教授馈赠。方法:构建的载体包括以下元件:Mx1启动子用来启动Cre的表达,Cre的作用是工具便于以后做基因敲除,BGHpolyA是一个终止信号,FRT2NeoR中的FRT是FLP酶的识别位点便于切除筛选标记,NeoR是筛选标记。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别从pGL3Mx1载体上和pcDNA3.1(+)载体上扩增猪Mx1启动予和BGHpolyA。利用重叠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获得猪源的Cre重组酶基因,并从pGCFRT2NeoR上用XholIandSalⅠ酶切得到FRT2NeoR盒子。将上述4个片段利用SOE—PCR及酶连接的方法用T4DNA连接酶连接,然后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出Cre表达载体Mx1—Cre—BGHpolyA.FRT2neoR。主要观察指标:Cre重组酶表载体PET28a(+).Mx1—Cre.BGHpolyA—FRT2neoR的鉴定。结果:PET28a(+)-Mx1—Cre—BGHpolyA.FRT2neoR重组质粒经NheI和NotI双酶切后完全符合理论上可切出的大小片段,载体构建成功。结论:成功的构建了诱导性表达Cre重组酶表达载体Mx1-Cre.BGHpolyA—FRT2neoR。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B7-H1和B7-H4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中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浸润的关系,为判定CRC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CRC患者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B7-H1、B7-H4蛋白的表达和Treg的浸润情况,并与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CRC患者CRC组织中B7-H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72.34,P<0.01)。不同浸润深度的CRC组织中B7-H1表达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RC组织中B7-H1高表达频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Duke's分期C+D者CRC组织中B7-H1高表达频数高于Duke's分期A+B者(P<0.01)。CRC组织中B7-H4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78.92,P<0.01)。不同浸润深度的CRC组织中B7-H4高表达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RC组织中B7-H4高表达频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5);肿瘤组织中Treg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分化程度不同CRC组织中Treg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RC组织中Treg阳性细胞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Treg浸润与B7-H1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Cramer's=0.463),Treg浸润与B7-H4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Cramer's=0.320)。结论:B7-H1和B7-H4在CRC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并与肿瘤中Treg浸润增加有关,可作为评估CRC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5.
背景:已有实验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分化为骨骼、神经干细胞及造血干细胞的巨大潜能,而黄芩甙具有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目的:探讨黄芩甙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培养Wistar纯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并将分离的骨髓基质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干预,实验组用黄芩甙(350-400 μmol/L)诱导,2组的培养环境相同.持续诱导6 d后选取生长良好的细胞进行蛋白质印迹和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结果与结论:黄芩甙诱导7 d后,骨髓基质细胞形成较典型的神经细胞形态.诱导前骨髓基质细胞不表达神经细胞标记蛋白mRNA和蛋白;诱导6 d表达神经细胞标记蛋白和mRNA;对照组不表达神经细胞标记蛋白和mRNA.证实黄芩甙在体外可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86.
背景:尽管组织工程皮肤已应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治疗,但远未达到完全代替永久性皮肤的程度.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组织工程皮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12),检索词为"tissue-engineered skin";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2002-01/2007-12),检索词为"组织工程皮肤".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226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或内容重复性的研究,共保留11篇文献进行分析.皮肤组织工程学目的是创建出组织学及功能特性上最接近人类皮肤组织的皮肤替代物,尽管目前已经有多种较为成熟的组织工程皮肤产品应用于临床,并且又研制了多种人工皮肤类型,但是它们大多数只是在结构上与人体皮肤类似,只具有皮肤的屏障功能,由于缺乏皮肤附件,所以它们并不具备完整的皮肤功能,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皮肤重建.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应具有表皮层和真皮层,真皮层可以快速的血管化和神经再分布,可促进快速的生理性的伤13修复;表皮层可以快速地获得充分的屏障和保护功能,与伤口创面充分一体化.一种良好的真皮载体除了应具备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能,如强度、柔软度、弹性、透气、透湿性能,才能保证真皮和创面贴附良好,为细胞生长提供理想的纤维支架,从而促进自体皮生长.组织工程皮肤应用前景良好,但目前在生物相容性、皮肤功能重建等方面仍存在各种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8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的病因不清,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多个假设,取得了较大进展.PBC患者的家庭成员有较高的患病风险,且其一级亲属多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PBC与HLA Ⅱ型抗原关系较密切,但欧美各国与中国研究结果存在差异,说明PBC的遗传学与流行病学可能与地理分布有关;非HLA遗传因素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在CTLA-4、IL、维生素D及细胞色素 P450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同进展;PBC易感性还可能与X连锁基因相关;近期利用重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2亚单位(PDC-E2)特异性二聚体IgA单克隆抗体(mAbs)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AMA进行的研究阐述了IgA在PBC 患者胆管上皮细胞(BECs)损伤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新的假设.对Sp 100的研究发现其对抗原始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与PBC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近来不断有新的物质被鉴定与 PBC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腹伴有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的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取健侧指、弃指、足底内侧、足背、腕掌侧静脉皮瓣倒置后将皮瓣静脉与指固有动脉吻合,桥接血管缺损,恢复血流通道,闭合创面.结果 5例19个游离静脉皮瓣仅1例一侧坏死约0.5cm×0.5cm,其余皮瓣均成活,手指远端血运正常,皮肤外形美观.结论 游离静脉皮瓣损伤小,是修复手指近节指腹伴有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的较好皮瓣.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血清铃蟾肽、促胃液素与胃癌、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0例正常人,64例胃癌患者,2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胃溃疡患者,7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清铃蟾肽、促胃液素含量.结果60例正常人血清铃蟾肽和促胃液素含量分别为(2.07±0.67)pg/mL和(67.4±8.63)pg/mL.32例胃癌患者二者含量分别为(1.98±0.72)pg/mL和(65.7±7.92)pg/mL.5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二者含量分别为(1.97±0.65)pg/mL和(74.5±3.73)pg/mL.60例胃溃疡患者二者含量分别为(2.01±0.68)pg/mL和(75.7±4.32)pg/mL.72例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二者含量分别为(3.96±0.92)pg/mL和(193±11.4)pg/mL,此组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血清铃蟾肽、促胃液素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清铃蟾肽、促胃液素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据此,临床上可考虑将血清铃蟾肽、促胃液素联检作为一个方便,无创性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指标  相似文献   
90.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与多种胃部疾病有密切关系,人群感染率在50%以上。该菌分泌的空泡毒素VacA在其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幽门螺杆菌菌株的VacA存在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不同基因型的致病性不同,不同地区的基因型分布亦不同。研究该菌VacA基因(vac4)及其产物,以及不同基因型与疾病的关系,对于进一步阐明幽门螺杆菌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