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SKY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用SKY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致椎体压缩性骨折12例18个椎体。比较伤椎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及前中后椎体高度。结果手术平均时间50 min,出血15 ml,平均注入骨水泥5.6 ml;所有患者术后1~3 d均可下床活动,患者后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1月VAS评分降至1.5分,较术前8.5分显著降低(P<0.01);术后Cobb角平均17.1°,较术前30.8°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随访时间9.3个月,均无明显Cobb角丢失。术后椎体前缘和中线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18.0 mm,术后为24.4 mm,椎体中线平均高度为14.4 mm,术后为19.1 mm,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缘高度术前平均24.0 mm,术后24.5 mm,无显著性差异(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无一过性骨水泥过敏反应,未出现血管栓塞及肺栓塞。结论SKY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3.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是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1], 胸腰椎多见,其次为颈椎和骶椎.脊柱转移瘤引起的疼痛和脊髓受压导致的截瘫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脊柱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对原发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提高了生存质量.对脊柱转移瘤的治疗观念、对策也在发生转变,现就近年来脊柱外科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4.
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1998年7月~2007年10月,采用胫骨内侧张开式高位楔形截骨结合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共49例72个膝关节.患者术前、术后8周、术后1.5年行患肢全长X线片检查,测量胫股角、胫股内侧关节间距大小.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72膝术后随访18~128个月,平均58个月;胫股角术前187.5°±5.3°,术后172.6°±3.6°,膝关节功能由(47.2±17.6)分增至(83.2±15.3)分,胫股内侧关节间距由(2.4±1.2)mm增至(4.3±1.2)mm.植骨均愈合满意,无膝内翻复发.术后疼痛缓解及行走功能改善显著.术中出现关节内骨折3例,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皮肤感染切口延迟愈合2例.[结论]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结合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可作为治疗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与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两种不同的X线摄片方法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敏感性。[方法]1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人分别在相同条件下拍摄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和患侧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片,在X线片上测量最小关节间隙,所得数据用SPSS11.5软件做统计处理。[结果]17例内侧胫股间隙骨性关节炎的最小关节间隙平均值在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和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上分别是(4.65±1.44)mm和(2.52±1.69)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14例外侧胫股间隙骨性关节炎最小关节间隙在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和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上分别是(6.23±1.02)mm和(4.63±1.84)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4)。[结论]单肢站立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摄片与双膝伸直站立前后位相比,更敏感地反映骨关节炎关节间隙变化,有望成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检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系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水泥固定假体与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的生存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搜索国内外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和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核定检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提取所需研究数据,采用RevMan 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临床对照研究12篇,共计3 244膝全膝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固定假体组和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组分别为1 877膝和1 367膝,假体生存率分别为96.7%和93.0%,荟萃分析加权后OR=2.58,95%CI(1.76,3.78),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小于等于5年组还是大于5年组,均是骨水泥固定假体生存率高于非骨水泥假体生存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应用骨水泥固定与非骨水泥固定相比,术后假体生存率高,但二者间的比较仍需大规模多中心的RCT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