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勇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0):1088-1092
脂肪干细胞(ADSC)是一种来源广泛、含量丰富、分离简单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可能是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文中回顾了ADSC的分离、培养、鉴定、多向分化潜能、临床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以求推动ADSC作用机制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经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初步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椎间孔内或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月到2006年12月间32例连续接受经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患者,年龄18岁至46岁(平均28.3岁).通过临床量表和问卷的形式以VAS评分和Macnab标准比较手术前后腰腿痛的缓解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病损.其中5例为腰3-4、其余27例为腰4-5椎间盘突出.两例术后出现短暂小腿及足外侧感觉减退,另一例由于手术减压不完全,3d后行切开减压.平均随访20.8月(15~27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的7.8降到术后的3.4.根据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3.7%.结论 经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是治疗椎间孔内或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3.
何志伟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07,20(11):789-791
软骨缺乏血运,仅靠自身修复能力有限,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的兴起,构建出人工的组织工程化软骨来替代自身缺损的软骨组织已广为研究,研究重点也集中在寻找适合软骨细胞生长,且能满足自身内部环境并能降解的支架材料上。藻酸钙支架构建方式简单;具有水凝胶及三维多孔结构2种形式;在改变物理及化学因素的条件下能改变自身材料的力学及生物特性;且能与其他因素(如高分子聚合物、生长因子)构建出新型的复合材料,因此在软骨组织工程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概括了藻酸钙支架材料的特点和优势,就复合其他成分(生长因子、基因片段)的藻酸钙水凝胶和三维结构2种不同形式,联合整复软骨缺损甚至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4.
人工髋关节假体磨损微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年来关于髋关节假体磨损微粒的研究。聚乙烯微粒的大小在 1μm以下直至 30 0 μm之间 ,金属微粒的大小有相似的发现 ,近期的研究显示 ,这两种微粒绝大多数 <1μm(亚微米 )。而对于骨水泥及陶瓷微粒的大小尚无准确报道 ,一般认为骨水泥微粒相对较大 ,有粒状、杆状、纤维状、不规则状等各种形状。机体对各种微粒的反应非常复杂 ,多种细胞及介质参与这一反应 ,其中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 ,其大体过程为微粒引起巨噬细胞的趋化和吞噬 ,进一步释放各种炎性介质 ,激活成纤维细胞和破骨细胞 ,引起假体周围纤维化和骨质吸收 ;同时还直接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 ,引起骨重建的改变。  相似文献   
65.
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因主诉颈部、双下肢疼痛伴行走受限3个月,于2007年3月13日收入住院。入院前半月出现咽部不适伴吞咽梗塞感,同时伴有盗汗、低热、乏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颈椎、胸椎、腰椎多发性结核,并给予抗结核治疗,因结核破坏颈椎椎体引起脊髓压迫症状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入院检查:颈、胸部伴双下肢疼痛,双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下颈椎段、胸6、腰3段软组织肿胀明显,无明显波动感。体温37.8℃,血沉86 mm/h,C-反应蛋白39 mg/L,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间接喉镜检查:咽后壁明显隆起,黏膜较苍白,会厌及双侧声带正常。咽喉…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下骨折愈合时环氧化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愈合时的组织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方法新西兰兔行单侧肱骨干横断截骨,试验组以形状记忆接骨器内固定,在骨折端造成持续动态压应力,对照组以加压钢板内固定。分别于术后第3、7、14、21、28、56和84天时在骨折间隙内取材。行组织学、生物化学和Real-time RT-PCR等研究。结果环氧化酶-2mRNA的表达量较骨折前显著上升。且术后21~28d时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物化学结果则显示21~28d时试验组的骨痂钙磷含量和血中B-ALP活性也较高,而此时试验组骨折间隙内软骨内成骨也领先于对照组。结论形状记忆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压应力诱导了COX-2基因的转录,并因此促进了软骨内成骨,加速了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7.
骨肉瘤是起源于间充质细胞的恶性肿瘤。这种异形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取决于新生血管的生成和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抗血管生成策略正应用于骨肉瘤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文献证明在骨肉瘤患血管生成标志物与肿瘤血管及重要的临床特点密切相关。血管生成的标记物与重要的临床特点,包括肿瘤是否有转移性病灶,肿瘤大小,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和预后具有相关性。目前定量分析肿瘤血管生成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循环标志物检测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68.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s)能使染色质结构更加紧密从而起到转录抑制的作用。一些研究结果表明HDACs与病变软骨的相关基因表达和骨关节炎( OA)进展有关。本文总结了OA和软骨发育研究领域HDACs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期更深入的了解OA的发病机制以及为OA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9.
云帆  王瑞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14,27(6):529-532
破骨细胞是一种巨大的多核细胞,起源于单核巨噬细胞/单核系造血前体细胞,在骨吸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异常可导致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等许多疾病,因此破骨细胞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靶点之一。目前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研究较多,但对破骨细胞如何识别、降解骨组织方面的研究较少。骨盐被认为是破骨细胞识别的重要成分,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骨基质不是破骨细胞激活的必需成分,玻连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也能使破骨细胞出现骨吸收的特有形态,玻连蛋白对破骨细胞的激活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最近的研究证明骨基质降解产物的吞入和分泌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的保持有重要意义。这些分子机制的研究可能为骨骼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计忠伟  包倪荣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14,27(11):970-975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功用于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膝关节疾患的终末期治疗,尽管TKA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但术后仍有不少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膝关节疼痛。这种疼痛症状绝大多数与手术相关或因技术失误造成,通常需要外科干预。只有对疼痛原因有了准确地判断,才能正确评估手术及其他因素,并做出恰当处理。本文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原因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地了解疼痛发生原因,降低疼痛发生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