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背景: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属于股骨颈骨折,同时又是囊外骨折,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由于发生率低故相关研究甚少。目的:比较分析高龄(70岁以上)股骨颈基底型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异。方法:1995年9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38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患者,男12例,女26例;年龄70-91岁,平均79.4岁;全部患者均为外伤性新鲜骨折,其中16例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为一组,另22例选择内固定术为一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1年运用Harris评分中部分项目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并结合术后1年髋部正侧位X线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1年后生活自理、髋部疼痛及行走距离等方面较内固定组优异。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年后均未出现假体松动,而内固定组骨折均愈合。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基底型骨折近期效果较理想,具有以下优点:(1)术后可早期负重活动,较快恢复伤前活动能力;(2)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发生几率;(3)近期感觉及功能优于内固定。但同时股骨颈基底型骨折作为囊外骨折血供较好,骨折愈合率高,对于预期生存时间超过5年、骨质量较好的老年患者考虑行内固定治疗,可避免人工关节置换后期的磨损、松动及下沉。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测定载万古霉素骨水泥、人工骨植入骨感染患者体内后全身及局部的药物浓度,对比万古霉素骨水泥及人工骨的局部释放规律。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创伤骨科先后进行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及万古霉素人工骨植入术的16例骨感染患者,术中局部埋置引流管,分别于术后2 h及此后每日清晨留取患者静脉血及伤口引流液标本,直至术后引流管拔除,使用酶放大免疫法进行静脉血及引流液万古霉素浓度测定。结果万古霉素骨水泥、人工骨植入术后平均引流量分别为(504.50±306.52)、(278.68±136.18) ml,局部累计释放率为5.60%±3.61%、19.12%±9.86%,最大释放速度为(6.1±4.4)、(20.8±9.5) mg/h,全身血药浓度C_(max)为(0.66±0.34)、(1.39±0.98) mg/L。结论万古霉素人工骨和骨水泥植入人体后均能获得很高的局部药物治疗浓度,全身药物浓度很低,安全性较好。人工骨较骨水泥局部药物浓度更高,总体释放量、释放率、释放速度及植入后全身的药物浓度均高于万古霉素骨水泥。  相似文献   
63.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纪泉  路奎元 《中国骨伤》2004,17(3):186-188
股骨颈骨折后的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通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有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半髋关节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三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因为其术后较多的并发症而使得选择一种最佳的治疗方式非常困难。骨折是否移位、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神志状况(依从性)、骨骼质量、骨折类型、复位情况以及患者的期望程度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64.
经X-tube微创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手术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胸腔镜脊柱侧弯矫形术国内已经开展,通过微创方法腰椎内固定脊柱融合手术国内尚未报道。我们开展了2例经X—tube脊柱微创系统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体会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65.
中国中老年人群骨折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 了解国内汉族中老年人群骨折(髋部、前臂和脊椎为主)患病率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48615例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胸腰椎侧位X线测量(1/10样本)。结果 国内部分地区50岁以上人群总骨折患病率为26.6%。其中男性24.6%,女性28.5%(P&;lt;0.01);髋部骨折患病率为1.9%,前臂骨折患病率为4.0%,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3.3%;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城乡之间骨折患病率差异亦存在不同程度显著意义(P&;lt;0.01,P&;lt;0.05)。结论 中老年人骨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且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须进一步进行病因探索以防治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基因表达谱差异性基因、差异性基因功能及通路,初步探讨骨关节炎预警基因.方法 入选行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和无关节炎的创伤患者各3例,分成骨关节炎组、RA组和创伤组.分别取关节软骨标本,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采用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技术,通过微阵列差异性基因分析软件两因素不配对检验分析比较骨关节炎组分别与创伤组、RA组关节软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在生物分子功能注释系统中分析差异性基因功能、通路.结果 骨关节炎组与创伤组比较差异基因为145个(其中70个上调,75个下调),骨关节炎组与RA组比较差异基因为281个(其中94个上调,187个下调);骨关节炎组分别与创伤组、RA组比较得到的差异性表达基因功能分属于细胞过程、生理过程、细胞成分、生物调节、信号转导等;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基因通路主要有:凋亡通路、细胞周期通路、P53蛋白信号通路、Fas 信号通路、一氧化氮通路、凋亡级联通路、局部黏附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紧密连接通路、黏着接合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骨重塑通路、硫酸软骨素生物合成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间黏附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P<0.05);骨关节炎.创伤组和骨关节炎-RA组之间差异性基因功能及通路存在差异,同时也存在交叉.结论 从差异性基因表达种数、生物学功能、通路分析三方面获得骨关节炎生物学信息,使得从基因表达人手寻找骨关节炎的早期预警指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7.
肩袖损伤后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肩峰下撞击征所致肩袖损伤后的修复反应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剪取同侧肩胛冈骨块移位于肩峰底面,建立肩峰下撞击模型,对侧行假手术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第3、7、14、28、56d处死动物,切取整个肩关节,观察冈下肌肌腱的修复反应及bFGF的表达,并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bFGF的表达变化,图像分析结果中光密度值(OD)和阳性面积值分别表示bFGF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结果所有动物实验侧的冈下肌肌腱均出现滑囊面撕裂,肌腱断端细胞增生,来自肩峰下滑囊的结缔组织覆盖其表面。对照侧冈下肌肌腱完好,仅有少量的腱细胞和滑囊细胞表达bFGF;而实验侧沿腱外膜排列的腱细胞、从肩峰下滑囊迁移的炎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表达信号增强。结论肌腱损伤后bFGF的表达增强;肩峰下滑囊是肩袖修复的基础和bFGF分泌的主要来源,修补肩袖时应尽量给予保留。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不同时期磁共振( MRI )信号改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磁共振影像检查,并与 X 线影像对比,对骨折后24个月内 MRI 信号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椎体内 MRI 信号变化特征: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T2WI+FS 信号进一步增高,信号伴随整个骨折发生、临床愈合及愈合后修复重建过程,在骨折后6个月内均出现信号变化。一般在6~12个月修复重建结束后椎体内磁共振信号逐渐恢复为 T1WI 等信号、T2WI 等信号、T2WI+FS 等信号。骨折后12~24个月磁共振信号完全恢复正常。与 X 线比较,磁共振可通过信号变化特征反应椎体内骨折发生、愈合及修复重建过程,推测骨折时间。临床上可区分新鲜骨折及陈旧骨折,可对 X 线检查无法早期发现的骨挫伤、隐匿性骨折及跳跃性骨折做出早期诊断。结论椎体内磁共振信号变化反映了骨折发生、愈合及修复重建变化,有利于揭示椎体内松质骨骨折病理生理过程;可提高隐匿性椎体骨折、跳跃性椎体骨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对已变形椎体可提示椎体骨折时间,是否引起临床症状,有利于诊断、治疗方案制订及指导治疗及康复进程。磁共振作为一种可靠的影像学工具有利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调查中国不同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患病率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多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 5 5 93例 4 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结果 我国部分地区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 (按累计丢失率最高部位计算 )为 16 1%。其中男性 11 5 % ,女性19 9% (P <0 0 1)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差异亦存在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城乡之间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差异 (女性 )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重点在中老年女性 ,对男性骨质疏松症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鲑鱼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骨折愈合的影响,评价治疗的安全性与依从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干预、上市后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均接受鲑鱼降钙素注射或鼻喷剂治疗并且观察随访12周。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SF-36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后急性疼痛缓解的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统计分析手术后12周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全国21个研究中心、共计32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完成试验患者317例,占总人数的96.9%,其中男性92例,女性235例,年龄53~96岁。给药前基线VAS均值为(83.6±17.3)分,给药后第1周VAS均值下降至(55.6±23.1)分,第4周下降至(19.1±19.9)分。生活质量评分:基线总分均值为(79.3±29.0)分,给药后第2周为(92.0±16.6)分,给药后第4周为(106.9±17.0)分,与基线相比升高27.7分(P0.001);给药后第12周为(126.8±16.7)分,与基线相比升高47.8分(P0.001)。手术后12周患者骨折愈合率为89.9%。2例患者(0.6%)发生与鲑鱼降钙素有关的轻度不良事件。结论鲑鱼降钙素可有效控制骨折部位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未见对骨折愈合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