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71篇
  免费   2190篇
  国内免费   821篇
耳鼻咽喉   215篇
儿科学   156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2473篇
口腔科学   2211篇
临床医学   1920篇
内科学   1452篇
皮肤病学   168篇
神经病学   555篇
特种医学   788篇
外科学   1035篇
综合类   8270篇
预防医学   1530篇
眼科学   164篇
药学   1595篇
  46篇
中国医学   3060篇
肿瘤学   522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17篇
  2022年   637篇
  2021年   849篇
  2020年   654篇
  2019年   687篇
  2018年   476篇
  2017年   499篇
  2016年   659篇
  2015年   735篇
  2014年   1044篇
  2013年   1142篇
  2012年   1234篇
  2011年   1290篇
  2010年   1291篇
  2009年   1242篇
  2008年   1256篇
  2007年   1257篇
  2006年   1065篇
  2005年   1053篇
  2004年   880篇
  2003年   764篇
  2002年   614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485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3篇
  1986年   136篇
  1985年   505篇
  1984年   590篇
  1983年   585篇
  1982年   550篇
  1981年   367篇
  1980年   307篇
  1979年   197篇
  1978年   126篇
  1977年   93篇
  1976年   65篇
  1974年   77篇
  1965年   101篇
  1964年   82篇
  1959年   1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前列腺癌合并骨转移的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和人腺体激肽释放酶mRNA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中PSA、PSMA和hK2mRNA表达.结果:巢式PCR能够检测到经淋巴细胞稀释的LNCaP细胞的PSA、PSM和hK2mRNA的灵敏度,稀释浓度分别为10-6、10-6及10-7.检测初发伴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PSA、PSMA和hK2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59.45%、51.35%、59.46%,其中三种检测同时阳性的为32.43%;检测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出现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57.14%、85.71%、83.33%,其中三种检测同时阳性的为52.48%.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健康男性及健康女性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以β-actin mRNA做为内参照,所有临床标本检测均为阳性.结论:采用巢式RT-PCR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PSMA、hK2和PSA mRNA有助于发现进入循环系统的前列腺癌细胞,提示隐匿性转移的存在.PSMA和hK2较适合用于内分泌治疗后患者的检测.三种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92.
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乙状结肠造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结肠造瘘术的手术技巧。方法:1999年3月-2002年10月间应用管状吻合器施行乙状结肠造瘘术5例,其中包括直肠下段癌4例和直肠癌伴肠梗阻1例。手术方式是乙状结肠单腔造瘘4例,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1例。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人工肛门出血、坏死、内陷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平均1.8(1.1—2.9)年,造瘘口的吻合钉在术后1年后逐渐脱落,人工肛门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应用管状吻合器进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具有操作简便、造瘘口形态一致,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3.
采用同位素掺入法,以同位素标记物掺入速率为指标,观察了鳖血清对艾氏腹水癌细胞和正常小鼠骨髓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鳖血清可强烈地抑制~3H-TdR、~3H-UR和~3H-Leu掺入癌细胞,其抑制率分别为96.8%、94.8%和91.9%,而对~3H-TdR和~3H-UR掺入骨髓细胞的抑制率为39.4%和37.3%。将鳖血清在50℃加热十分钟,其抑制同位素标记物掺入靶细胞的活性几乎全部丢失。但鳖血清在生理盐水中透析不影响它的抑制活性。这些结果提示,鳖血清中存在某种不耐热的组份,可强烈抑制癌细胞生长,同时对正常骨髓细胞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
杨红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8):122-123
药学专业课程教学突出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讲授,重点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第一课堂教学存在学时有限、课程知识结构单一、多学科综合应用性差、缺乏挑战性等缺点,不能实现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部分素质较好、能力较高的学生存在“吃不饱”的现象。有效地结合各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中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5.
本文联系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结合课件制作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6.
本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及如何应用该技术评价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度;同时对基因芯片技术在其他方面,例如局部缺血后的基因表达改变,鉴定可能对心血管调节有影响的基因家庭及信号传导通路在心脏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作了简单介绍,最后展望了基因芯片技术的进展与前景。  相似文献   
97.
患者 ,男 ,68岁 .甲状腺癌术后 35a,近 4个月因多尿于 1 999年 1 2月 2 8日收住北京军区总医院 .患者 1 964年 7月在 466医院行“甲状腺右叶切除术及左叶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示“甲状腺囊腺癌” . 1 996年CT示“左坐骨支转移癌” . 1 997年因“右侧肾上腺肿物”先后在军区总医院行手术及“右侧肾上腺导管栓塞化疗” ,术后病理示“右肾上腺转移癌” .近 4月出现多尿 ,夜尿多 ,伴口干、乏力入院 .其父母为非近亲结婚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入院查体 :T 37 7℃ ,P 75次 /min ,R 1 8次 /min ,BP 2 2 7/1 4 0kPa ,左锁骨上及腹股沟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出蛰后的达乌尔黄鼠巢蚤和体蚤的调查,发现这一时期的巢蚤组成为阿巴盖新蚤,占41.8%,光亮额蚤,占30.8%,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占25.6%,其它,占1.8%;鼠体蚤组成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占67.8%,光亮额蚤,占17.8%,阿巴盖新蚤,占13.5%,其它,占0.9%。巢蚤和体蚤的数量在黄鼠出蛰后的一个月内变化不大,处于低水平状态,一个月后数量开始明显上升。怍者认为黄鼠出蛰后一个月内是灭蚤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99.
道路伤害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道路伤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收集沈阳市皇姑区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的事故组驾驶员406例,并同期在皇姑区内于随机时间、随机地点调查道路上正常行驶的对照组驾驶员438名。采用统一问卷、面询方法,调查内容包括驾驶员的一般情况,连续驾驶时间,事故/调查前睡眠状况,急、慢性困倦程度(采用Stanford和Epworth困倦量表测量),饮酒,吸烟,驾驶安全态度和行为,车速,车辆状况等。结果:处于慢性困倦状态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非困倦状态驾驶员的1.98倍(OR=1.98,95%CI:1.26—3.12),事故组驾驶员的困倦程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OR=2.38,95%CI:0.89—6.31)。夜班或倒班发生事故的危险是常白班的2.09倍(OR=2.09,95%CI:1.48—2.94),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非酒后驾车的3.59倍(OR=3.59,95%CI:1.13--11.39),无人约束时会违章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不违章驾驶员的1.73倍(OR=1.73,95%CI:1.22—2.46)。结论:慢性困倦、夜班或倒班、酒后驾车、违章等是道路伤害的危险因素,急性困倦可能是道路伤害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
电镜和荧光显微技术在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荧光显微技术在检测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VP-16及化学毒物叠氮钠分别诱导HL-60细胞凋亡和死亡,用透射电镜和经Hoechst 33258染色的荧光显微镜对凋亡及死亡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HL-60细胞在VP16处理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核浓缩、染色质凝集、核碎裂等凋亡特征;而叠氮钠诱导的细胞死亡则出现核溶解、核染色质弥散,但无上述改变;两者电镜的观察与荧光显微镜的改变一致;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呈不同的形态特征。对处理的不同时间点细胞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处理后4h核形态开始变化,有核浓缩的细胞比例在处理8h达高峰,然后下降,核碎裂细胞的比例在24h达高峰,约占80%,表明核浓缩发生在核碎裂之前。结论:荧光显微镜技术可明确观察判断细胞凋亡及坏死,并可进行动态及定量分析,是良好的凋亡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