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7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3篇
  2篇
中国医学   589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01.
目的 评价清达颗粒对不同焦虑水平的1级高血压病患者的诊室血压及焦虑评分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o. ChiCTR2000033890)。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非劣效临床试验设计,将552例1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76例)和对照组(276例)。治疗组给予清达颗粒加缬沙坦胶囊模拟剂,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加清达颗粒模拟剂,疗程4周,停药后随访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诊室血压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变化。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468例,其中治疗组231例和对照组237例。治疗4周后,治疗组内HAMA评分7分的患者收缩压和脉压差的降幅明显高于HAMA评分<7分的患者(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相同焦虑水平患者的血压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末及停药4周末两组HAMA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达颗粒在改善不同焦虑水平1级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及焦虑评分方面疗效不劣于缬沙坦胶囊。  相似文献   
902.
秦晓艳  王妍  陈金英  胡佳奇  张葛  张英  李杰 《中医杂志》2023,(15):1616-1620
肺腺癌脉络膜转移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对患者的视力产生极大影响且颇具治疗难度。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腺癌脉络膜转移病例1例,采用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的同时,治以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为法,治疗期间据证调方,化疗6个周期视物遮挡感基本消失,视力较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03.
<正>据统计,2010年由于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所有死亡人数4%,其中亚太地区受肝病影响最为严重,占全球肝病死亡人数62.6%[1]。大量的研究证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是致病性、毒性、代谢性或病毒性疾病导致肝细胞受损和免疫细胞浸润,激活肝星状细胞(HSC)转分化为产生胶原蛋白的肌成纤维细胞,导致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过多,从而破坏正常的肝脏结构[2]。  相似文献   
904.
从"肝"论治疑难杂症往获疗效。文章记录了一则从"肝"论治失眠合并血精症的临床验案,以"异病同治"和"形神兼治"为治疗原则,将共同病机归纳为肝郁血瘀,治以疏肝养血,活血化瘀,收效显著。文章结合古今各家医论探讨了"肝"之理论与失眠合并血精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05.
多汗是肿瘤患者的临床常见症状,现代医学称之为多汗症,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汗证”的范畴。汗出与阴阳运动密切相关,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保持汗液正常排泄的基本条件,而汗出情况是判断病邪性质及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肿瘤患者自身脏腑阴阳失衡,加之不同治疗手段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影响,导致患者汗出异常,对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皆产生消极影响。而异常汗出的不同特点亦是对脏腑阴阳状态的反映,对于肿瘤相关性汗证患者,辨汗在分析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基于脏腑阴阳学说,文章总结了肿瘤患者手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的不同病理特点,以阴阳失衡为病机总纲,从脏腑阴阳角度分别阐述肿瘤患者自汗、盗汗、手足汗以及头汗、胸汗、脊汗的具体病机及治疗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性汗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6.
张海艳  石霞  周瑞玲  王冰  苗青 《中医杂志》2023,(21):2188-2191+2196
支气管扩张症存在宿主防御损害、气道黏液清除障碍、细菌定植、感染和炎症之间的“恶性循环”,导致患者反复急性加重、生活质量低下。基于“恶性循环”假说,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思路:首先,治“痰”,改善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廓清气道是该病治疗的基础;其次,补脾扶正,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反复感染和急性发作频率;最后,清热泻肺,减轻感染和炎性损伤。打破该病的“恶性循环”过程,以期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07.
络病病机具有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多瘀多滞、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特点,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络病相似,病机为脾虚络瘀,故可归属于胃络病。莪术具有“辛以走窜,引经通络”“温以消积,缓攻宿疾”的功效特点,专攻“气中血滞”,恰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络瘀之病机,故以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获良效。临床与黄芪、木香、黄芩、蒲公英等药配伍,更能增强通络之效。  相似文献   
908.
阳微阴弦是《金匮要略》对胸痹病因病机的阐释。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产生的心脏毒性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阳微阴弦对心脏毒性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肿瘤患者因病而虚、因药致虚的阳微之本是化疗心脏毒性发生的基本病机,痰浊、血瘀、药毒等阴弦标实是其发作或加重的病理基础。化疗期间,依据患者机体“阳气尚足—阳气渐虚—阳气衰败”及“阴弦不盛—阴弦渐盛—阳衰阴盛”等特点分析不同阶段心脏毒性的病机及临床特点,并以此提出以益气健脾防病生、祛痰化瘀阻其变、温阳利水培其本等治法分阶段论治,以期为中医药在化疗心脏毒性的防治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09.
目的 观察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对血小板的影响,分析影响血小板的临床因素特征。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9月-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19个分中心共164例接受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6个月的CAA患者,筛选出血小板较入组基线值上升>20×109/L的CAA患者25例,按治疗6个月时血小板恢复程度,分为正常组13例和未正常组12例,分析2组患者临床因素及病例特点。结果 应用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CAA,患者年龄<50岁,治疗前血红蛋白(HGB)≥60 g/L、网织红细胞比率(Ret%)≥0.5%、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越高、粒系比例越低、CD3+CD19-<70%、CD3+HLA-DR+≥10%、Th1%越低、GATA3%越低,其血小板更易恢复正常(P<0.05)。结论 年龄、HGB、Ret%、白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计数、粒系比例、CD3+<...  相似文献   
9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属于中医“善忘”“痴呆”“呆病”等范畴,以神志异常为主要症状表现。《灵枢·本神》篇中对“神”及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将其分属五脏,因“心、脾、肾”三脏的功能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故构成主宰神志活动的“心-脾-肾”轴。基于“心-脾-肾”轴理论,AD的发生发展可责之于三脏各自功能的失调及其相互影响。因此以“心-脾-肾”轴理论为基础,通过古方分析探究AD治疗思路,以期通过调节“心-脾-肾”轴功能恢复神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