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出现双下肢不等长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经常出现的问题[1.2]。据统计,THA术后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概率为50%~80%.下肢不等长超过1.5cm,患者可出现跛行、行动障碍、腰腿疼痛等问题[3~5]。对于THA如何有效防止双下肢不等长问题的出现,国内外的专家各有对策,方法多样,各家均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就目前THA下肢长度控制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下肢不等长预防方法.方法对50侧(56髋)行全髋置换术,在股骨转子下垂直打入第1枚克氏针(股骨颈骨折者先复位), 在该针纵轴线相对应的髂嵴上打入第2枚克氏针,测量两针之间的距离.股骨柄假体在试模时将髂嵴上和股骨转子下克氏针插回去, 再次测量两针之间的距离与原先比较,差距用不同尺寸的柄颈和头作相应的调整.结果 50例(56髋)术后经平均1.8年的随访,患者日常生活自理,均不扶拐.两下肢等长48例,相差2.0 cm以内2例.结论该方法实用,疗效较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非化脓性增生性滑膜炎为主的对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初会影响小关节,逐渐发展为大关节,最后影响皮肤、眼睛、心脏、肾脏和肺部.RA发病机制特殊,目前虽诊疗手段繁多,却暂无完美诊疗手段.现有的用于治疗RA的药物诸如甲氨蝶呤类慢性抗风湿类药物(DMARDs)、类固醇(GC)、非类固醇消炎药(NSA...  相似文献   
14.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术后并发症原因。方法应用LISS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3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8(14±2.5)个月。除骨不愈合、接骨板断裂1例外,42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6(14.5±3.2)周。按照Rasmussen骨折复位评分标准:优31例,良9例,中2例,差1例。术后1年HSS膝关节评分57~98(85.5±8.1)分,优29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0.7%。术后并发症为:膝关节强直1例,骨不愈合、接骨板断裂1例,骨折对位不良2例,接骨板皮下不适2例,骨折部位骨质疏松7例。21例骨折愈合后行接骨板取出,有8例共15枚锁定螺钉取出困难。无感染、皮肤坏死及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LISS为股骨远端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部分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技术及LISS有关,手术经验和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腰骶椎结核是一种能造成椎体结构破坏的感染性疾病,脓肿形成可压迫脊髓,造成患者残疾。由于腰骶椎结构的特殊,难以固定,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后路腰骶骨盆重建内固定治疗8例腰骶椎结核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对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明珠  徐群杰  董丽丽 《新中医》2020,52(17):164-167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常规疗法在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患者早期康复方面的效果。方法:将110例THR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均给予术后持续48 h硬膜外镇痛,口服氨酚曲马多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共用药7 d,并给予护理康复措施。观察组加用艾灸,共治疗14 d。于术后3、5、7和10 d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于术后1、3、5、7 d计算下肢周径差以评价下肢的肿胀程度,于术后6周评价髋关节功能,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下肢血流速度,并记录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DVT)、下肢麻木、下肢皮色变化和皮温下降的发生情况和血流缓慢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 d、5 d、7 d和10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3 d、5 d和7 d的下肢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6周,观察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木、血流缓慢、皮色改变、皮温下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虽也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灸能有效减轻THR术后肿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了术后DVT形成的风险,促进了髋关节功能恢复,有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MED)下保留腰椎上关节突侧隐窝狭窄扩大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56例患者,在腰椎间盘镜下先摘除突出髓核,再将狭窄节段上关节突内侧皮质隆起及增生骨赘咬除,扩大狭窄侧隐窝,松解该处神经根。结果:56例患者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8个月。52例术后疗效良好,占92.8%。2例术后症状减轻,但留有麻木,占3.6%。2例症状减轻,不能重体力劳动,占3.6%。复查腰椎动力位片均未见明显不稳定迹象。结论:MED下行侧隐窝扩大保留了小关节突的完整,最大程度保留了腰椎后柱结构,避免了腰椎运动节段术后不稳定的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肘关节侧方脱位临床少见,1993年6月~2000年3月我们收治3例,其损伤机制、临床体征和X线表现均有别于肘关节前后脱位类型。1 病例资料例1,男,23岁。因车祸致右肘关节畸形,活动障碍伴环、小指电灼样麻木感3h。患者在驾驶摩托车时撞上围栏,导致人向侧前方摔出坠地,当时右肘呈半屈曲状,右手掌先着地,躯体着地之前曾感全部体重压于右手上,顿觉右肘部剧痛,伴有环、小指触电样麻木。查体:右肘关节外翻畸形,屈肘位,肘后三角改变,鹰嘴在关节外侧扪及,鹰嘴窝空虚,右尺侧一个半指痛觉迟钝。X线片示:右肘关节外侧脱位,尺骨鹰嘴、冠状突卡于肱骨外髁…  相似文献   
19.
脊柱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构成、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为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的651例脊柱手术患者,收集切口感染患者体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进行切开引流、彻底清创、灌洗引流,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等对症治疗,同时统计分析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脊柱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651例脊柱手术患者发生感染10例,感染率为1.54%;切口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3株,革兰阴性菌占76.93%、革兰阳性菌占23.07%;切口感染患者治疗后随访6~24个月,10例切口感染患者全部痊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4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切开引流、内固定取出、彻底清创、灌洗引流,抗菌药物静脉滴注可有效治疗切口感染,年龄、合并糖尿病、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为脊柱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3月~2009年4月,我们对2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效果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75~93岁.左髋16例,右髋9例.均为外伤后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移位明显,轻度骨质疏松症.Garden分型: Ⅲ型11例, Ⅳ型14例.致伤原因:跌摔伤19例,车祸撞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中19例分别并存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脑等内科疾病.伤后至手术时间4~7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