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了解β-catenin基因外显子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突变及其与肿瘤病理分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方法对36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标本,进行了β-catenin基因外显子3突变研究分析.结果在3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中,19.44%(7/36)发生了β-catenin基因外显子3突变,其中4例突变位于密码子53.β-catenin基因外显子3的突变率与病理类型无关(P>O.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O.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标本中,β-catenin基因外显子3的突变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病例(P<0.05).结论研究显示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β-catenin基因外显子3有突变,并且在我国的突变率较国外的报道要高;β-catenin基因外显子3的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相关,提示β-catenin基因外显子3的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2.
糖尿病是严重损害我国人口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代谢紊乱所引发的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丰要原因。如何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所产生的并发症是糖尿病研究的热点课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或血管病变导致足部缺血性坏死并合并感染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对其发生机制不完全明了,目前临床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3.
目的 了解抗癌药物对人胰腺癌细胞小分子RNA 155(miR-155)及其前体B细胞整合簇(BIC)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人胰腺癌PANC-1细胞分别给予吉西他滨等抗癌药物处理后,实时定量RT-PCR测定BIC RNA和成熟的miR-155表达变化情况.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相关激酶抑制剂渥曼青霉素了解PI3K相关激酶是否与BIC RNA的调节有关.结果 经抗癌药物处理后,PANC-1细胞内BIC RNA表达显著上调,1.0、2.5、5.0、10.0 mg/L吉西他滨处理后48 h BIC RNA 的表达量分别是37.1 ±4.1、29.0±5.7、21.0±7.6、40.4.±9.0,均高于对照组(1.6±1.1,均P<0.05);处理后72 h BIC RNA表达分别为27.7 ±3.1、43.1 ±1.2、31.8±5.4、23.1±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1,均P<0.05),10 mg/L 5-氟尿嘧啶和100 mg/L博来霉素处理后48 h,BIC RNA表达分别为5.2±1.1和11.5±0.7,均高于对照组(1.7±0.7,均P<0.05).各浓度吉西他滨处理后48h,PANC-1细胞内miR-155水平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处理后72 h,miR-155水平高于对照组(2.21±0.40、1.86±0.03、2.47±0.04、3.24±0.05比1.11±0.09,P<0.05).吉西他滨诱导的BIC RNA上调可以被渥曼青霉素抑制,1μmol/L渥曼青霉素+5 mg/L吉西他滨组和10μmol/L渥曼青霉素+5 mg/L吉西他滨组BIC RNA表达均低于5 mg/L吉西他滨组(5.34±1.11、1.26±0.07比11.82±3.11,均P<0.05).结论 抗癌药物处理能明显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BIC RNA上调,并引起成熟miR-155上调,吉西他滨诱导的BIC RNA上调与PI3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测定theacrine灌胃后在大鼠血浆中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RP-HPLC检测血浆样品,以咖啡因为内标.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4.6 mm×250 mm,5μm),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90nm,柱温为25℃.结果:Theacrine 血浆中质量浓度在0.5~1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9),最低定量限为0.5mg·L-1.在theacrine 血浆质量浓度为0.5,5.0,50 mg·L-1时,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5.8士8.6)%,(92.5士5.0)%,(90.3±5.2)%.当给药质量浓度为30 mg · kg-1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35.45±2.68) mg·L-1,tmax(0.51±0.13)h,t1/2(3.13±1.37)h,AUC0-∞(265.39±94.71) mg.L-1·.结论:经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该研究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灵敏度较高、重复性良好,可为theacrine在体内的代谢研究提供依据,为探讨theacrine作用机制及药效学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白虎加桂枝汤对尿酸性肾病(HN)大鼠的治疗效果,并从肾小管损伤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虎加桂枝汤高剂量组(BHJGZ高组)、白虎加桂枝汤中剂量组(BHJGZ中组)、白虎加桂枝汤低剂量组(BHJGZ低组)、别嘌醇组,每组10只。采用腺嘌呤灌胃联合腹部皮下注射氧嗪酸钾构建大鼠尿酸性肾病模型,连续造模18 d。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给予对应药物灌胃,连续干预8周。观察大鼠体质量、活动能力、精神状态及毛色,检测大鼠血清尿酸(UA)、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通过HE染色、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高尿酸血症(HUA)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肾小球系膜增生以及肾间质纤维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6周后,白虎加桂枝汤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活动能力、精神状态及毛色好转(P<0.05)。BHJGZ中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Scr水平(P<0.01),BHJGZ中组、BHJGZ高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BUN水平(P<0.01);白虎加桂枝汤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HUA大鼠血清UA、24 h UTP水平并改善肾组织形态学、肾小球系膜增生及肾间质纤维。结论:白虎加桂枝汤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减少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延缓HN进展。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启动子-675 4G/5G多态性对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30例)和健康人(20名)分列为轻度哮喘组、中重度哮喘组和健康人组,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O)法测定PAI-1启动子区域-675位点多态性,ELISA法测定血浆PAI-1、TGF-β1和MMP-9水平,高分辨率CT(HRCT)观察所有受试者肺部影像学特征,运用PickerPQ6000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厚度(T)、气道壁面积(WA),采用气道壁厚度/气道外径(T/D)和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面积百分比(WA%)作为标化指标。结果PAI-1的4 G/4 G、4 G/5 G和5 G/5 G 3种基因型表达的TGF-β1、T和W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I-1仅与血浆TGF-β1存在相关关系(r=0.335,P〈0.05),与T、T/D、WA和WA%无相关关系(P〉0.05)。多元方差分析显示PAI-1基因多态性、血浆TGF-β1、血浆PAI-1水平与PAI-14G/5 G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气道重塑表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0,P=0.026,P=0.030)。结论PAI-1启动子4 G/5 G多态性可能是哮喘气道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TNF-αⅠ型受体(TNFRl)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iNOS,HO-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TNFR1基因敲除的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TNFR1)和野生型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分别给予5ng/mL TNF-α刺激24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Westem blot方法检测两种细胞iNOS基因和HO-1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给予TNF-α刺激后,iNOS mRNA和蛋白表达仅在野生型脑血管内皮细胞内明显增高。而在受体敲除脑血管内皮细胞无明显变化。HO-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野生型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和受体敲除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均明显增高。结论 TNF-α可能作用于脑血管内皮细胞TNFR1,增加iNOS表达,HO-1表达增高并非由TNFR1介导,而由TNF-α的其他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88.
部分中药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小鼠跳台法和避暗法观察了临床常用补心、补肾、活血化淤以及安神等中药对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何首乌、枸杞子、刺五加、补骨脂、杜仲、菟丝子、人参、远志、酸枣仁、黄芪、党参、葛根、川芎等均能显著对抗东莨菪碱所致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葛根、人参、党参、刺五加、杜仲、川芎等还能拮抗40%乙醇所致的小鼠记忆再现障碍,葛根、人参、刺五加对正常小鼠记忆获得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9.
同步辐射X线相位衬度成像的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X线影像技术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常规的X线成像方法,如X线摄影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等,是利用组织间X线的吸收系数不同产生吸收衬度差,使探测器获得不同光子流率而成像的[1]。软、硬组织的X线吸收衬度差异明显,骨和牙中的钙较软组织中的碳、氢、氧具有更高的吸收衬度,因此成像效果较好。而不同软组织之间如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由于密度和组成的差异较小,难以产生足够的衬度,使得各种基于吸收机制的常规X线成像方法难以区分其中的差别。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同步辐射X线相位衬度成像(以下…  相似文献   
90.
葛根醇提物及总黄酮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小鼠跳台法和大鼠操作式条件反射观察了葛根醇提物及总黄酮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二者均能对抗东莨菪碱所致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和40%乙醇所致的记忆再现障碍;葛根醇提物尚能对抗东莨菪碱所致的大鼠操作式条件反射的抑制。研究发现,东莨菪碱能降低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并降低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而葛根醇提物能显著对抗东莨菪碱的上述作用,提示这可能是葛根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