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胚胎干细胞诱导发育为浆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建立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浆细胞的体系,为研究造血发生的基因调控及B淋巴细胞发育过程奠定基础。方法:分阶段培养,第一、二阶段使用半固体培养,分组加入细胞因子、2-巯基乙醇和胚胎细胞条件培养液,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及Wright’s染色鉴定细胞,第三阶段移入骨髓基质细胞滋养层。结果:第一阶段:加入SCF、TPO、IL-6、IL-3、Epo和G-CSF,4d后细胞大片坏死,仅加入2-巯基  相似文献   
12.
李蓁  李树浓 《现代免疫学》1999,19(6):338-341
本研究用体内外实验观察MHC Ⅰ类基因转移对移植物免疫原性的影响。并用小鼠心肌移植模型, 探讨通过MHCⅠ类基因转移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正常对照组小鼠的心肌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MST) 为9-4d±1-84d。诱导耐受组小鼠的心肌移植物MST为45-7d±6-0d, 比对照组明显延长( P<0-05) 。提示将供体MHC Ⅰ类基因转移到受体造血细胞, 可以降低移植物的免疫原性, 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新型缺血再灌注模式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联用垂体后叶素(以下简称Pit)及硝酸甘油(NG)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条件及有关机制.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单纯经腹腔注入20μ/kg的Pit者为Pit组:30min后再注入10mg/kg的NG者为Pit和NG联用组,记录两组0,5,20,33,60min的心电图(以下简称ECG).80min取出小鼠心脏,用透射电镜及DNA琼脂糖胶电泳观察心肌凋亡的发生.结果 ECG表明在5min及33min前后,t波高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电泳出现凋亡特征性梯带,电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浓集、边聚等心肌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变化.结论Pit和NG联用能有效地诱导小鼠心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蛇膜毒素 (CT)和131I与抗鼻咽癌 (NPC)单克隆抗体BAC5的偶联物 ,对NPCCNE 2细胞微球的抑制或破坏作用。方法 采用氯胺 T法制备131I BAC5,并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 (SPDP)偶联CT BAC5,分别或联合应用于NPCCNE 2细胞微球 ,观察微球生长的体积变化率和评价其受抑制或受破坏的情况。结果 CT和BAC5的偶联率为 32 .4% ,与对照组比较 ,CT对微球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5 ) ,CT BAC5有明显的的抑制作用 (P <0 .0 5 ) ,131I BAC5、131I BAC5 CT BAC5有非常明显的破坏作用 (P <0 .0 1)。结论 肿瘤多细胞微球是一种用于体外研究肿瘤治疗效果的理想模型之一。CT BAC5和131I BAC5联合免疫导向治疗NPC比单项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通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脾指数、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以及~(125)I-UdR掺入试验,探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在免疫介导小鼠再障模型发病中的作用。从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和~(125)I-UdR掺入试验结果表明,DBA/2小鼠淋巴细胞输给BALB/c小鼠可以引起GvHR,而且呈细胞量依赖关系,但再障小鼠的皮肤、肠、肝、脾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GvHR,脾指数毫无例外地明显降低,而且再障小鼠并不因输入细胞量增加而表现发病率增加,存活期缩短现象,提示GvHR在免疫介导小鼠再障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遭受冷应激的老年小鼠的体温、血糖浓度及血浆MDA的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应激使老年小鼠体温发生显著下降,血糖上升不足及血浆MDA水平显著升高。提示老年小鼠应激承受力减弱,导致体温的稳定性下降,这可能与血糖上升不足有关而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应激引起的升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17.
肾局部血流在蛋白尿产生中的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肾局部血流在蛋白尿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产生机制。方法 ①一次性注射法复制大鼠阿霉素肾病综合征模型。并测取24h尿蛋白含量;②分别于蛋白尿的前期、上升期、高峰期及下降期和多功能监护仪测量血压变化,激光多普勒微血管流量测定仪测定肾皮质血流;③取血及肾皮质匀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ET)含量,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NO2^-,代表NO水平;④分别研究肾皮质血流与血浆、肾皮质的ET、NO、尿蛋白排泌量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①平均动脉压(mmHg)正常鼠4个时间点数值为118,119,118,117;肾病鼠为116,124,129,121;各时间点与同期正常鼠间差异无显著性;②肾局部血流量(Pu):正常鼠4个时间点值为66.2,68.4,67.2,70;肾病鼠为58,52,19,23;  相似文献   
1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行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和方法:用MTT方法检测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基质细胞(BMSC)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和淋巴瘤Raji细胞的粘附行为,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BMSC表面的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结果:急性期组ALLBMSC对骨髓造血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下降。长期缓解组ALLBMSC对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增高。急性期组ALLBMSC表面ICAM-1表达明显降低。结论:ALL患儿BMSC对骨髓造血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粘附行为的异常,BMSC粘附行为的变化与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保心胶囊对实验性犬心肌缺血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保心胶囊对结扎犬心肌缺血时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实验分假手术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地奥组,缺血+保心低剂量组,缺血+保心中剂量组,各组犬连续灌胃(生理盐水或药物)三天后,结扎犬心脏冠脉左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测定犬不同时点的血压、血流量及左室等容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的变化。结果:保心中剂量组对血压、血流量及左室等容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的作用与缺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保心胶囊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肌舒缩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ult rat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的体外增殖和特异性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方法 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诱导方法体外定向诱导第三至五代的r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分别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和免疫细胞组化检测神经元样细胞所表达的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及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 fiber acid protein,GFAP)],并进行神经元样细胞定量分析.结果 所采用的3种定向诱导方法都能使rMSCs特异性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此神经元样细胞都能特异性地表达出NSE和NF,而不表达GFAP.经过定量计数分析发现用上述方法处理rMSCs 后出现NSE阳性的细胞约为75.5%±3.5%,出现NF阳性的细胞约为77.2%±2.8%.结论 rMSCs能在体外扩增、传代,并能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