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0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16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353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10篇
中国医学   1994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医药治疗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姜维  刘锋 《河南中医》2016,(5):914-917
中医药治疗GC副作用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应用,都已经有了广泛的认识。但是我们也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GC导致种种副作用的中医病机认识和中医药治疗大多从肾着手,虽然也有从郁证、少阳郁滞证等来论述,但中医药最大的优势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结合,从中医五脏、六腑等角度来讲,有着怎样的影响,还缺乏深入探讨;GC应用过程中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尚缺乏统一的认识;2复方治疗GC副作用,以滋阴补肾、补肾壮阳等补肾类方剂居多且大多以临床观察为主;相关的实验研究较少,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和开发还比较薄弱。中药复方是多组分、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功能主治为依据,药理效应及效应成分为核心,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阐明中药配伍、药效物质基础及效应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3单药研究较少。单药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复方研究的基石和可靠路径之一,对中医药治疗GC副作用的研究亦是如此。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实验技术的发展,为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GC副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和单药治疗GC副作用的具体机制和靶点,能起到明确机理、简化用药的作用,能更好的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慢性肾衰竭(CRF)是常见病之一,已有较多肾衰宁胶囊治疗CRF的临床试验。该研究系统评价肾衰宁胶囊辅助治疗CRF的疗效和安全性。计算机检索了11个英文和中文数据库(均至2015年10月),收集关于肾衰宁胶囊对CRF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人员独立提取数据,并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不适合Meta分析,仅进行描述性分析。共检索到429篇文献,最终纳入25个研究,总样本数为1 937例,试验组1 059例和对照组878例。在临床有效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方面,治疗组肾衰宁胶囊均优于各对照组;但是对于升高血红蛋白(Hb),不能确定肾衰宁胶囊的疗效。无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报告。肾衰宁胶囊对于辅助治疗CRF有一定的疗效且相对安全,但由于所纳入研究质量不高,尚不能提供高质量证据证实该药的临床疗效,需要更多设计良好、规模较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93.
基于HPLC-Q-TOF-MS研究6种乌头生物碱类成分的裂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蕾  王少辰  孙明谦  刘建勋 《中草药》2016,47(16):2827-2831
目的研究6种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的质谱裂解途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对该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在正离子模式下,乌头类生物碱的主要裂解途径是连续丢失CH3OH与H2O。双酯型生物碱也可以在C-8位置断裂,失去CH3COOH分子形成明显的特征碎片离子,从而实现与单酯型生物碱的区分。结论此质谱裂解途径可为乌头类生物碱的结构鉴定提供依据,采用HPLC-Q-TOF-MS技术可以高效地分析中药中乌头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有利于化合物的分析和鉴定。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teach-back健康教育对COPD稳定期患者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择149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78)和对照组(n=71).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常规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实行teach-back健康教育干预.采用自制的知信行(KAP)量表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知信行水平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及KAP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前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及SGR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及KAP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及SGRQ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ch-back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升COPD稳定期患者的知识、信念、行为水平,使其生活质量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995.
曹建春教授将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认为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机核心为气血不足,湿热夹瘀,以脾失运化为本,以湿瘀阻络为标,临床上应内治、外治相结合,针药并举,才能加速溃疡愈合。内治应根据正邪转化而变,前期以祛邪为主,以四妙勇安汤加减;后期以扶正为要,以实脾散合当归补血汤加减。外治以祛湿化瘀贯穿始终,予以局部熏洗联合疮面浅刺引湿瘀之邪从表而散,促进疮面腐脱新生。  相似文献   
996.
辛重强  王福  高庆和  张继伟  曾银 《光明中医》2016,(17):2482-2484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多发性的泌尿系统疾病,以进行性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特点。膏方是中药剂型之一,通常用以滋补强身,保养脏腑,祛除病邪,消除病痛,又称之为膏滋、药膏等。郭军教授根据本病病因病机与其慢性起病的特点,提出在本病发病早期,通过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思想,运用膏方通补兼施的作用参与调治前列腺增生,现对郭教授膏方调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经验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997.
观察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Epimedium,TFE)对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干预作用及其机制。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尔硫卓组(阳性对照药)以及淫羊藿总黄酮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淫羊藿总黄酮分别以200,100 mg·kg~(-1)的剂量连续灌胃给药4 d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再灌注4 h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OD和T-AOC活性及MDA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Tn I水平,同时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心肌组织中SIRT1与Nrf2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高、低剂量组以及地尔硫卓组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Tn I水平,提高心肌组织中SOD和T-AOC活性并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的组织结构,同时淫羊藿总黄酮高、低剂量组中心肌组织SIRT1和Nrf2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由此可见,淫羊藿总黄酮能够通过提高机体SIRT1与Nrf2内源性抗氧化信号传导通路,增加心肌组织的抗过氧化能力,从而抑制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的心肌细胞不可逆性伤害,维护心肌组织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998.
中医药治疗男性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严重影响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长期补充雄激素会增加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风险.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可调节内分泌与激素水平,延缓衰老,从而改善心悸失眠、烦躁汗出、性欲减退、疲乏无力等症状.本文从脏腑论治、经方治疗、自拟方治疗、针刺治疗、运动疗法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男性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9.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病变部位广泛,临床表现复杂,依据主要临床表现将多系统萎缩分为黑质纹状体变性(MSA-P)、Shy-Drager 综合征(MSA-A)、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MSA-C)3个亚型[1]。根据临床表现,MSA应属于中医“痿证”“眩晕”“晕厥”“阳痿”“遗尿”范畴[2]。周绍华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中医专家第二、三届师带徒导师。MSA虽分型不同、病名各异,但周教授认为MSA的3种亚型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发病机制,在应用中药治疗MSA、运动神经元病、帕金森氏病等方面经验丰富,现将其治疗MSA的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化瘀尿石汤对肾结石患者体外碎石术后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肾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2组均采用复式脉冲体外冲击波碎石,对照组于碎石当日开始服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连续服用3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化瘀尿石汤14 d。分别于碎石前、碎石当日,碎石后2周检测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MDA,同时留取尿液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 minidase, 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结果碎石后2周,治疗组尿NAG[(7.33±4.39)U/L比(9.93±5.10)U/L;Z=2.587,P=0.002]、血清 MDA[(4.63±0.90)nmol/ml 比(7.29±2.16)nmol/ml;Z=5.520,P=0.001]、血清 ET-1[(35.06±10.51)pg/ml 比(46.90±18.74)pg/ml;Z=3.315, P=0.001]、尿β2-MG[(0.14±0.17)mg/L 比(0.19±0.19)mg/L;Z=1.759,P=0.07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化瘀尿石汤可改善肾结石体外碎石患者碎石后2周时血清MDA、ET-1水平及尿NAG、β2-MG水平,对肾结石体外碎石患者的肾损伤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