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评价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特点、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15例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9~63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单侧下肢放射性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均为单节段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节段:L_(4,5)8例,L3,44例,L_(2,3)3例。按Lee标准将移位的髓核位于椎管内位置分为4个局域:Ⅰ区2例,Ⅱ区3例,Ⅲ区5例,Ⅳ区5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VAS和JOA评分对患者腰腿痛和腰椎功能进行评定,末次随访采用Mac Nab功能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椎间盘突出物切除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根、硬膜囊损伤、术后出血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54.8 min。住院时间3~4 d,平均3 d。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3个月,平均12.2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2±1.4、3.0±0.6、1.7±0.5。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8.76±3.32、23.61±2.14、24.82±3.43,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术中需做椎板成形,局麻下施术患者可能神经刺激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治疗前后中度氟骨症患者的肘、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数,评价郭氏马钱汤对中度氟骨症患者肘、膝关节届伸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54例中度氟骨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郭氏马钱汤治疗,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对照组采用空白安慰剂,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安慰剂.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肘关节的屈伸功能改善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膝关节的屈伸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周随访时肘、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郭氏马钱汤可改善中度氟骨症患者的肘、膝关节属伸功能.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疗法治疗多发性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多发性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予针刀松解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闭疗法治疗,同时2组均配合术后功能锻炼。治疗1周后,判定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显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治愈25例,显效1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9.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法治疗多发性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封闭疗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治疗前后中度氟骨症患者的肘、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数,评价郭氏马钱汤对中度氟骨症患者肘、膝关节届伸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54例中度氟骨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郭氏马钱汤治疗,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对照组采用空白安慰剂,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安慰剂.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肘关节的屈伸功能改善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膝关节的屈伸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周随访时肘、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郭氏马钱汤可改善中度氟骨症患者的肘、膝关节属伸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的两种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8月,采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cecromy,PELD)治疗的3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PETD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30~65(44.70±12.08)岁;L_(1,2)节段5例,L_(2,3)节段6例,L_(3,4)节段8例;中央型突出6例,旁中央型突出8例,突出移位5例。PEID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25~55(42.23±12.09)岁;L_(1,2)节段3例,L_(2,3)节段4例,L_(3,4)节段6例;中央型2例,旁中央型4例,突出移位3例,脱垂游离型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和6个月时VAS、ODI,并于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PETD组随访12~24(15.80±3.48)个月,PEID组随访12~30(16.70±4.66)个月,但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的病例。PETD组中1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膜囊撕裂,术后无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ETD组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PEID组优7例,良4例,可2例。结论:经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满意疗效,PETD技术更适合于中央型、旁中央型及轻度移位的患者,PEID技术对于脱垂游离型有优势。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腰椎后路内固定及融合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实施PLIF手术1 250例,对其中29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患者术前诊断、手术过程、术后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9例患者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49~82岁,平均61岁.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节段:单节段为12例,双节段14例,3节段3例.结果:29例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1年,最长为2年半,平均1年7个月.23例随访结果满意,受累肌力恢复到4~5级,3例患者随访效果较差,最终肌力为0~2级.术后恢复的时间与损伤程度成正比,术后肌力在2级以上的患者大部分2周之内即可有明显改善.结论:PLIF术后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较为复杂,如果不存在严重碾挫伤及离断伤,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A组)和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CF,B组)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2010年2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2例,采用双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15例,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组17例。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12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复查均达到骨性融合。两组间术后1周融合节段曲度、全颈椎曲度及融合节段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融合节段曲度和全颈椎曲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融合节段高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2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ACCF视野清楚,操作更方便,但其创伤大、出血多,而且在维持融合椎体高度方面比ACDF差,存在钛网下沉现象。  相似文献   
58.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采用经皮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L_(2,3)2例,L_(3,4)3例,L_(4,5)28例,L_5S_113例;中央型5例,旁侧型34例,极外侧型7例。病程5~87个月,平均13.4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JOA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未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6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5~210 min,平均153.6 min。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病例。VAS评分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1±0.7和2.2±0.6,较术前的7.3±1.2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ODI分别为(23.5±2.4)分和(22.10±9.26)%,均较术前的(13.2±2.8)分和(69.12±13.15)%,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结果 ,优30例,良14例,可2例。至末次随访没有发生间盘复发及翻修病例。结论:椎间孔TESSYS技术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59.
侧前方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路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患者,应用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手术治疗,男15例,女6例;年龄21~46岁,平均32.2岁。骨折节段:Tn3例,T126例,L17例,L25例。平均脊柱后凸角20.1.骨折载荷分享评分平均7.8分。21例均伴有不完全性瘫痪。采用Frankel分级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后凸角矫正、维持和内固定情况。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1例出现胸膜损伤,2例出现动力性肠梗阻,1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1例切口愈合不良,对症治疗后均治愈。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4.2。,矫正率79%。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管腔恢复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钛网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断裂及退出现象,植骨均获得良好融合。结论:胸腰椎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但时于存在严重骨盾疏松患者.避赍.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对家兔硬膜外瘢痕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耳白品系家兔随机分为A、B、C、D 4组,制作家兔L6椎板切除模型,分别在硬膜囊周围滴加生理盐水、三七浓缩液、透明质酸钠、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各0.5ml.各组于术后1、2、4周取手术局部硬膜外瘢痕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ox-2 mRNA和CTGF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2周时D组硬膜外瘢痕中Cox-2 mRNA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2、4周时较1周时及A、B、C组4周时较2周时均显著减少(P<0.05),D组2周和4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CTGF mRNA的表达B、C、D组较A组及D组较B、C组均显著降低(P<0.05);2周时D组较其他各组均降低(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C组2、4周及B组4周较1周时均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各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TGF-β1抗体的表达B、C、D组较A组及D组较B、C组均显著减少(P<0.05),2周时D组较A、B、C组均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2周与1周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较1、2周时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4周时各指标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可明显抑制硬膜外瘢痕组织中与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的Cox-2、TGF-β1、CTGF的表达,其作用优于单独使用三七浓缩液或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