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微创手术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高能量Plion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12例Pilon骨折,随访7例。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4例,Ⅲ型3例。均采用三叶草型支持接骨板经皮内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不采用任何外固定。结果 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4.5个月:7例创口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按Mazur等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 微创手术是治疗高能量Pli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2.
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治疗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机体对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成蛋白2(adenovirusmediated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Ad-hBMP-2)基因治疗的免疫学反应。方法崇明山羊12只,手术截去右侧胫骨中段2.1cm,制备胫骨干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将Ad-hBMP-2转染的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转染组,n=7)及未转染的MSCs(未转染组,n=5)分别植入骨缺损内。于术后4、8、16及24周摄X线片检查骨缺损愈合情况,并对治疗前后机体对腺病毒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进行检测。结果X线片示,转染组4~8周,骨缺损内有连续性骨痂形成;24周,有6侧骨缺损完全愈合,部分骨髓腔再通。未转染组4~8周,骨缺损内骨痂形成较少,与骨端界限清楚;24周,仅2侧骨缺损愈合。淋巴细胞与MSCs混合培养示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timulationindex,SI)于植入后14d升高,转染组4.213±1.278,未转染组-0.310±0.14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d后下降,转染组2.544±0.957,未转染组3.104±0.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28、49和120d,转染组的血浆腺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2.359±0.226、2.297±0.200、2.214±0.215和2.297±0.210,未转染组分别为-0.175±0.335、-0.419±0.171、0±0.171和0.874±0.524,两组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可引起机体对腺病毒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从而逐渐消除腺病毒基因和相关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冻干骨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人冻干骨(FDB)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模型,以扫描电镜观察MSCs在FDB上的附着情况:将在体外孵育不同时间(2h、1、10d)的MSCs-FDB复合物植入裸鼠体内,分别在2、4和8周,对植入物进行组织学和形态计量学检查。结果:FDB表面及内部都有MSCs附着生长,孵育了不同时间的MSCs-FDB复合物,在裸鼠体内都有明显的成骨,骨量无明显差别。结论:FDB与MSCs有良好的相容性,MSCs在冻干骨上孵育不同的时间(10d内),对其植入体内后的成骨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4.
重组BMP-4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原核细胞基因工程方法生产出有活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morphoge-neticprotein-4,BMP-4),观察其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成熟的人胎盘组织中扩增出长0.34kb编码人BMP-4成熟肽的基因序列,装入表达载体pET-22b( ),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并诱导目的蛋白表达,SDS-PAGE检测表达蛋白。获得的蛋白制品经小鼠异位成骨测活证实后,诱导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观测细胞形态变化、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含量。结果大肠杆菌中目的蛋白表达量达菌体蛋白的15%,该蛋白可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形成钙结节,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含量也明显增加。结论大肠杆菌可表达出有活性的BMP-4,该蛋白可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5.
延长的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评估延长的外侧入路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按Sanders分类法进行骨折分类。采用延长的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2.5个月。结果:按“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分。本组优17侧,良19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为92.3%。结论:采用延长的外侧入路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6.
髌骨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髌骨的生物力学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髌股关节之间的运动十分复杂,对合不良被认为和膝前痛密切相关。作者从髌骨在伸膝机制中的作用、髌骨软骨的特性与髌股关节活动的匹配性、髌股关节面在伸屈膝过程中的接触区域变化、髌股关节作用力和压应力、髌骨的运动轨迹五个方面阐述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一些问题、挑战和前景。  相似文献   
47.
半月板组织工程化修复实验研究及其生物力学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方法在具完全免疫功能的哺乳动物体内修复半月板缺损并讨论其生物力学问题。方法 15只45天龄的长枫杂交仔猪为实验动物,以改良的Klaflsbrun酶消化法从左膝半月板获得的自体纤维软骨细胞在体外扩增至一定数量,在右膝内侧副韧带前方的内侧半月板造成长1cm的全层缺损,分别将PGA-纤维软骨细胞-pluronic复合物、纤维软骨细胞-pluronic复合物和单纯PGA植入缺损,以正常半月板和旷置缺损作为对照,分别于第9周、16周、25周和36周取材。标本采用大体观察、组织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作为评估指标。结果 PGA-细胞-pluronic复合物在大体形态、组织学结构和压弹性模量(36周为正常组的69.5%)方面均显示形成了最佳的修复组织,并使对应股骨髁软骨的GAG含量(36周为正常组的58.3%)保持相对稳定。结论自体组织工程化纤维软骨在适宜的力学条件下能够修复乃至再造半月板,并且可以防止膝关节的创伤性退变。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TNF-α在聚乙烯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钛合金棒植入大鼠双侧股骨远段,2周后向左侧膝关节注射聚乙烯颗粒,右侧注射生理盐水对照,每2周注射一次,12周时处死动物,取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和膝关节滑膜作组织学观察,ELISA法测定假体周围界膜组织TNF-α的浓度.结果注射聚乙烯颗粒侧关节滑膜及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可见明显的异物肉芽肿反应,假体周围界膜组织TNF-α含量明显增高.结论聚乙烯颗粒能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TNF-α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由Urist[1]在1965年对脱钙骨基质的成骨研究中发现的。他们将脱钙骨基质移植于动物的皮下和肌肉内,可诱导软骨化骨,随后从骨中分离出了一种小分子的糖蛋白,这种糖蛋白可诱导异位宿主区间充质细胞向成骨和成软骨细胞的方向分化。BMP在组织中含量甚微,每1 000 g皮质骨仅含1~2 μg[2],因而利用基因工程生产重组BMP成为必须。赵明[4]、崔有宏[5]和刘礼初[6]均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有活性的BMP,但多为人BMP…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以天然型无机骨 (NNB)为支架材料 ,复合体外诱导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构建组织工程化骨 ,并进行动物自体异位成骨实验 ,以期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较为理想的方法。方法 贴壁法培养兔MSCs ,体外诱导培养扩增。以 5 0× 10 6/ml的密度与NNB复合 ,构建组织工程化骨 ;部分材料体外培养 1天 ,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复合情况。其余以NNB为空白对照 ,分别植入 6只新西兰兔皮下 ,每组 6例 ,4周取材 ,脱钙组织学观察。结果 复合后 1天 ,细胞可在NNB内表面良好贴壁 ;植入动物自体皮下 4周 ,实验组材料网孔中有新生骨、软骨样组织形成 ;而NNB空白对照组材料内无新骨形成。结论 NNB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为种子细胞生长提供理想的三维空间 ,与MSCs复合可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化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