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92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9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前锯肌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前锯肌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17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前锯肌瓣游离移植,肌瓣上游离植皮的方法。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1.2)h,血管蒂长(8.31±1.48)cm。发生局部血肿的患者2例,浅感染2例。翼状肩胛1例,无症状。瘢痕疼痛2例,侧胸壁麻木1例。3例患者与对侧相比,肩关节活动幅度及活动力量下降,术后半年好转。移植后的肌瓣小而薄,与足部组织的黏附性好,患者行走功能恢复好。结论前锯肌瓣为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优良的选择。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椎弓根固定器械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指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1例应用椎弓根器械进行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0.5~6.1年,平均3.1年。应用Suk标准进行影像学融合情况评估;VAS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丢失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V AS(0~10分)评分:术前9.5~6.8(平均8.5),术后0~5.3(平均4.1);()swestrv:术前30~80(平均64),术后0~72(平均38.5)。融合率:91.740A,;临床有效率:87.60%。结论 椎弓根器械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提高融合率,促进症状改善,缩短康复时间的作用。同时应关注椎弓根器械的性能一价格比,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33.
髋臼假体翻修重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庆铭 《上海医学》2004,27(2):69-71
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普及,关节置换已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目前,全国每年约有5万例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但由于人工关节假体自身存在的“时限性”及手术操作引起的并发症,使目前需行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病例逐渐增多。据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第  相似文献   
34.
1936年,Rush兄弟最早报告髓内针固定术治疗长骨骨折。这一方法的首选适应证是长骨髓腔峡部横形、短斜形或短螺旋形骨折,尤其是应用闭合性髓内针时,骨膜血供和骨折部血肿基本不受损害,骨折可免受感染、不连接或短缩而逐渐愈合。但髓腔宽部骨折和峡部粉碎性、长斜形或长螺旋形骨折却较难获得确切的固定。自60年代后期,相继有人报道数种交锁加压髓内针,用以治疗临床上较为棘手的下肢长骨骨折,效果较好。作用原理和针型髓内针固定作用的可靠程度与其在髓腔内的作用长度(指针周围无完整骨皮质保护的那段长度)和与骨皮质接触的面积有关。作用长  相似文献   
3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 ,能导致骨的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 ,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常见的骨代谢疾病。骨量的维持依赖于骨骼的代谢和转换能力 ,并通过改变骨的结构影响骨的强度。骨代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 ,通过二者的平衡 ,健康成人骨骼成熟期的骨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在各种类型的骨质疏松症中 ,每个骨再建部位的吸收和形成量的不平衡是发病的关键。任何能导致这种不平衡的因素均能引起骨质疏松。一般来说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激素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状态及遗传因素有关。男性老年性骨质…  相似文献   
36.
膝关节主要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等骨结构组成,是维持站立、负重、行走等人体基本生活要求的重要器官,也是恶性骨肿瘤最好发的部位。上世纪70年代初期,化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开始广泛用于骨肉瘤患者并取得了突破性的结果,手术结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使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单纯截肢术治疗的不足20%提高至70%~80%。生存率的提高使患者期望在保命的同时保留肢体的愿望愈加强烈。Enneking肿瘤外科分级、分期为肿瘤切除范围提供了指导原则,Rosen的新辅助化疗理论通过术前化疗为切除肿瘤保存肢体创造了条件。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在有效化疗的前提下,保肢和截  相似文献   
37.
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58例用非手术治疗的Perthes病进行了回顾和随访。认为治疗的关键是股骨头在髋臼内的“包容”。笔者推荐股骨头获得“包容”下,行主动髋操练。本组86%的患儿经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文章还介绍了治疗的依据、关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能导致骨的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常见的骨代谢疾病.骨量的维持依赖于骨骼的代谢和转换能力,并通过改变骨的结构影响骨的强度.骨代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通过二者的平衡,健康成人骨骼成熟期的骨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聚乙醇酸(PGA)支架材料和成骨诱导因子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RCCS)中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采用动力接种方法形成骨髓基质干细胞-PGA支架复合物,以成骨条件培养液为生长介质,在RCCS中进行培养。用趋骨性荧光素四环素标记、茜素红染色以及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研究细胞-PGA支架在RCCS中的成骨潜能。结果:组织化学研究显示,兔骨髓基质干细胞-PGA支架结构中RCCS中培养第7d时,茜素红钙质染色呈弱阳性反应,至第21d及28d时,茜素红钙质染色呈强阳性反应。荧光显微锏上,培养组织趋骨性荧光素四环素标记呈现金黄色荧光,荧光亮度与分泌物堆积程度成正相关,与钙质染色阳性反应结果一致。超微结构观察,见骨髓基质干细胞合成分泌胶原纤维,释放基质小泡,并出现钙盐沉积,形成丛毛球状钙球,最终形成骨组织。结论: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中,骨髓基质干细胞-PGA支架结构具有形成类似活体骨组织特征的组织工程化骨的潜能。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与骨代谢有关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测定了12只7月龄新西兰兔双侧卵巢摘除前与摘除后8个月的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术前这3种酶的活性分别为20.06±8.20、19.06±5.46和14.04±1.67U/L;术后8个月,分别为14.60±4.64、11.04±4.10和4.44±2.10U/L,均非常显著地低于术前(P<0.001)。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下降幅度比碱性磷酸酶大,说明以它作为骨代谢指标比碱性磷酸酶更灵敏。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术后下降幅度也大于酸性磷酸酶。提示:这些酶的活性变化可能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部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