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血流切应力作用于内皮细胞对脂质过氧化物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血流脉动切应力对循环液中脂质过氧化物产生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室已已建立怕体外模拟脉动循环装置及硫代巴比妥酸测定法,进行19,29与56.25dynes/cm^2两组切应力作用于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0,1,2,4,6,10,24小时后循环液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变化的实验。结果:在两组模拟脉动切应力的作用下,循环液中LPO含量均实验1小时开始增加,4小时达最高值,之后下降,于6小时后下降趋于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仙灵脾对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HPAT)轴作用的保护效应。方法:临床选择需用强的松治疗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复方强的松组(强的松与仙灵脾合方)与强的松组,观察用药前后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动物实验用皮质酮皮下注射造成大鼠 HPAT轴抑制模型,观察仙灵脾对 HPAT轴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血浆 ACTH、皮质醇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强的松组明显下降,复方强的松组明显上升( P< 0. 05)。实验动物表现为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被激活;垂体、肾上腺、胸腺重量减轻;室旁核、正中隆起 CRH神经细胞与神经纤维减少,肾上腺束状带与胸腺皮质萎缩;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活性及淋巴细胞产生IL-2、γ-干扰素水平降低(P<0.05);仙灵脾组上述各项指标较皮质酮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仙灵脾具有减轻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效应。  相似文献   
73.
目的:采用针药结合麻醉进行大脑功能区手术,观察该法能否达到手术对肿瘤的高切除率和对功能的低致残率。方法:按照手术两种入路方式,采用两组不同的体针加耳针穴位组合。结果:80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语言中枢20例,位于感觉运动中枢6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针麻I级率达100%,术后未见语言障碍或功能障碍加重,5例术后肢体肌力降低,感觉障碍加重,均在术后2 ̄4周恢复正常。结论:此方法具有肿瘤的高切除率、低致残率优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老年癫痫病人的抗痫药浓度变化及诊治特点。方法 用HPLC方法或TDX分析仪测定血浓度。结果 老年性癫痫多为症状性癫痫 ,全身性发作的疗效优于部分性发作。服常规剂量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的血浓度范围分别为 :12 .1~ 5 1μg·ml- 1 ,3.5 4~ 15 .1μg·ml- 1 ,2 8~ 12 7μg·ml- 1 。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31例(37% )。结论 老年性癫痫的临床表现有别于青少年。对老年癫痫患者 ,应据其临床发作情况 ,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抗痫药浓度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75.
皮下隧道在预防深静脉导管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皮下隧道在减少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C R I)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连续样本,按区组随机化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60 例需施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老年患者分成两组。130 例采用自创的经简便皮下隧道(长度5cm )后股静脉置管(试验组),130 例非经皮下隧道股静脉置管(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置管后局部皮肤感染例数、导管头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和外周血细菌培养阳性例数。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留管时间分别为2997±1281、2895±1079 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皮肤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1% 和92% ,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χ2= 004, P> 005),导管头感染发生率对照组69% 显著高于试验组15% (χ2= 465, P< 005)。结论 经长度为5cm 的皮下隧道后深静脉置管在减少 C R I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超微结构及酶组织化学变化。方法 选用SD大鼠 ,切断胫神经建立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 ,测定肌肉Na,K ATP酶及Ca ATP酶含量。结果 肌肉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线粒体与肌质网扩张、空泡化直至消失 ,细胞核仁自 4周开始略扩大 ,12周后缩小 ;Na ,K ATP酶含量 4周内下降不明显 ,6周后呈进行性下降 ;Ca ATP酶含量 2周时下降近 1/ 3 ,以后一直维持在正常值 60 %~ 70 %。结论 Na ,K ATP酶活性可作为反映肌肉萎缩程度可靠酶组织化学指标 ;Ca ATP酶活性变化规律说明失神经支配后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含有质子泵抑制剂(PPI)兰索拉唑的短期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根治的效果、不良反应及溃疡愈合和复发情况。方法 对152例胃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患者,经胃粘膜活检脲素酶法(clotest)测定HP,阳性者用PPI兰索拉唑30mgbid,阿莫西林500mgbid及克拉霉素500mgbid三联治疗7d,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的4周及6月。复查胃镜及clotest,并记录根治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15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141例(92.8%)HP测定阳性,治疗后4周复查时,HP根治率为95.5%,溃疡愈合率为92.2%,3%的病人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且不影响治疗。治疗后6月复查,HP阴性率为93.0%,溃疡复发率为2.6%,且复发者HP测定均再次阳性。结论 短期三联HP根治疗法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氨基酸谱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选择 30例不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维持性血透患者 ,平均分为两组 ,分别运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输血治疗 ,并测定治疗前、治疗 4周、12周时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透前血浆氨基酸谱。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 12周后 ,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浆中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甘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水平降低 (P <0 .0 5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改善贫血来纠正血透病人的氨基酸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价甲状腺肿瘤术前各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将36名单发性实质性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分为良性肿瘤组 (A组 ,16名 )、恶性肿瘤组 (B组 ,2 0名 ) ,探讨其术前所行B型超声波 (B超 )、99mTc同位素扫描、B超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 ,以及测定血清甲状腺免疫球蛋白 (Tg)等检查的临床意义。结果 B超显像中 ,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 ,或伴有细小钙化灶显像类型在恶性肿瘤中明显较多出现 (P <0 .0 5 )。B超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的正确率为 77.8% (P <0 .0 1)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两组的血清Tg水平、99mTc同位素扫描结果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B超 (结节内部回声 ,伴有细小钙化灶显像 )、B超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为两种较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0.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性血管生成与中医药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心病是在诸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等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动脉发生并形成粥样硬化病灶,使得冠状动脉腔径狭小或阻塞,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直至心肌细胞死亡的严重疾病。虽然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欧美西方发达国家,但近20年来却呈现显著而持续的上升趋势(1)。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严重问题。 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经典治疗包括:(1)药物治疗。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供,如硝酸酯类药物;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以减少心肌氧旁路移植术耗,如β受体阻滞剂;抗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