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因素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狭窄的主要骨性原因.方法 对6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进行观测,首先观测双斜位片上发生狭窄的椎间孔,依据导致椎间孔狭窄的不同原因(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关节突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进行分类计数.结果 本组病例提示颈椎间孔狭窄因素以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居多,占94.1%(其中单纯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引起椎间孔狭窄者占42.0%;与其他3种原因相兼者占52.1%),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以C5-6和C6-7为多发节段.结论 颈椎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骨性狭窄因素的首位,通过45°斜位X线片可进行定性诊断,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2.
黄仕荣  石印玉  詹红生 《中国骨伤》2013,26(12):1041-104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体征复杂多变,腰腿痛是其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表现在疼痛的部位(范围或区域)、强度、性质、演变情况、影响因素与伴随症状等具有一定的特点与规律,临床上可将其总结归纳为皮节痛、运动痛、动态变化痛和病变节段椎旁深压痛。这些疼痛特点与规律成为该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也是该文“从痛论诊”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密骨胶囊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面积和深度的影响。方法 :自 1d龄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 ,接种于象牙薄片底物上 ,设密骨胶囊组、西药倍美力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同等条件下制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 ,以 30 %的浓度添加于培养体系中 ;第 7天终止培养 ,经甲苯胺蓝染色 ,每组随机拍摄照片各 6张 ,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算陷窝与背景面积的比值 ,以及陷窝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对照组、倍美力组和密骨胶囊组陷窝面积比值分别为 0 2 75± 0 0 6 2、0 0 96± 0 0 10和 0 0 6 5± 0 0 13,密骨胶囊和倍美力含药血清抑制陷窝面积增大的作用非常显著 (P <0 .0 1) ;对照组、倍美力组和密骨胶囊组陷窝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 1 6 4 3± 0 35 6、1 0 88± 0 4 4 9和 0 6 35± 0 345 ,密骨胶囊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陷窝的加深 (P <0 .0 1) ,而倍美力含药血清的作用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密骨胶囊含药血清能够明显抑制象牙薄片上骨吸收陷窝面积的增大和深度的加深 ,这可能是其提高骨质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机械压迫刺激观的质疑与反思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脊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被认为与疼痛和特定节段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然而不是在所有情况下突出髓核都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解除突出的髓核也并不皆意味着腰腿痛的立即消失。该文通过系统的文献研究,认为椎管内突出髓核是否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存在着诸多或然因素,并因此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素动态致压观。  相似文献   
25.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主要包括:毫针疗法、温针灸疗法、电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针刀疗法、刺络拔罐疗法、腹针疗法等,有效率基本在80%以上。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的方面,因此,今后应建立统一的针灸治疗LDH临床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严格按照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盲法设计临床试验;取穴、电针参数做到统一、临床试验结果要有重复性;建立稳定的动物模型,进一步加强机理研究和实验研究,为针灸治疗LDH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骨错缝、筋出槽”病机学说及其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了"骨错缝、筋出槽"基本病机在脊柱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与西方按脊医学的"半脱位"理论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并在"半脱位"动物模型的启示下建立了具有中医学特色的"骨错缝、筋出槽"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7.
针刺镇痛的后效应、针刺耐受与针刺频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各种疼痛性疾病或疼痛综合征自古以来就是针刺治疗的主要适应证.实践证明,针刺不仅对急性疼痛有效,而且对各种慢性疼痛亦有效.原因在于针刺镇痛作用的生理过程,不仅表现为单次针刺期间立竿见影的"即时效应",尚表现为针刺结束之后持续较长时间的"后续效应".一般而言,针刺镇痛的即时效应指从进针后至留针30 min以内的针灸效应,而30 min以后疼痛改善或痛阈升高的作用则被称为针刺镇痛的后续效应(简称"后效应",亦"长效应"、"后遗效应").  相似文献   
28.
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炎症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炎症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炎症期40例患者。结果:临床治愈16例,好转22例,未愈2例,治愈率40%,总有效率95%。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急性炎症期获效甚至痊愈。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补肾方、健脾方对大鼠肾脏、股骨中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健脾不同功效的中药复方,是否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VDRmRNA的表达存在一定选择性.方法:复制切卵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切组、模型组、补肾方组和健脾方组,术后12周开始灌胃,灌胃12周后取材.测定骨密度、血清雌二醇浓度,同时对大鼠肾脏、股骨中VDRmRNA进行半定量.结果:补肾方能提高切卵大鼠骨密度(P<0.05),健脾方能维持大鼠骨密度(P>0.05);补肾方、健脾方均维持了切卵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水平,上调了肾脏和股骨中VDRmRNA的表达(P<0.01).结论:补肾和健脾中药都能通过上调切卵大鼠肾脏和股骨中VDRmRNA的表达,而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以往“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渊源的梳理,同时参照国外按脊手法医学“半脱位”概念涵义,结合脊柱“骨错缝、筋出槽”临床推拿应用,对脊椎“骨错缝、筋出槽”的临床特性作出了较完善的诠释:除了以往文献认识的“关节结构异常”之外,还应包括“关节功能异常”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