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病机认识的椎间盘病症诊治新观点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椎间盘病因说"用于指导手法治疗椎间盘病症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阐述有关的病机理论,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认为"骨错缝、筋出槽"是椎间盘病症发病的关键病机,并提出相应的诊治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个体化分层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发病,病因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疾病个体化特征显著,正确及时的分层诊断是规范化个体治疗的前提。本文系统地提出了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排除与合并诊断、分型与分证诊断、病情分级诊断等分层诊断的内容与方法,以适应该病个体化综合治疗和临床研究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手法诊治中的重要作用,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研究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观察组,53例)和正常人(对照组,30例)的颈椎MRA中椎动脉走行及管径情况,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34例;年龄26-72岁,平均(52.51±11.29)岁;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25~70岁,平均(48.11±12.21)岁。比较两组受试者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性,并结合X线、MRI、MRA资料对观察组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的因素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的发生率达81.13%(43/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形式较复杂和多样化,其中以局部迂曲狭窄最为常见,累计占47.18%(25/53);局部迂曲狭窄因素以椎间关节错缝为主,占43.41%(23/53)。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容易发生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而MRA可有效诊断椎动脉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家兔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60只,在家兔C5椎体上植入不锈钢螺钉,建立家兔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模型,术后观察两个月并进行Tarlov评分后,将造模家兔随机分为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弥可保组和对照组,前三组予手法及药物干预,两个月后颈总动脉取血检测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中药加手法组和中药组在200/s,30/s,5/s,1/s剪切速率下与对照组及弥可保组相比,全血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弥可保组在5/s剪切速率下与对照组相比全血黏度降低(P<0.05),而中药加手法组在5/s剪切速率下与中药组相比全血黏度降低(P<0.05)。中药加手法组和中药组的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弥可保组(P<0.05);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和弥可保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慢性机械性压迫造成的脊髓损伤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方辨证论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善用经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知常达变,变其法,活其用,常获显效.可见经方之捷效,辨证之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试论颈稚病“骨错缝”的影像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颈椎“骨错缝”的医学影像学表现,论述并提出了颈椎“骨错缝”测量的思路与方法。规范、可量化的颈椎“骨错缝”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为颈椎骨错缝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单穴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3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分别进行局部单穴电针与常规取穴的电针治疗,共治疗8次,并分别采用简化疼痛量表(SF MPQ)对两组患者腰腿痛进行连续动态观测。结果:首次治疗后两组SF 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且每个时间点两组间指标也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局部单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腰突穴针刺深度CT扫描定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腰段经验穴腰突穴深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深度与角度。方法:采用CT扫描技术对腰突穴的进针深度、角度与相关组织层面进行扫描观察。结果:当垂直进针至得气时,测得进针深度为73mm,针尖所在位置相当于椎间孔外口,此即为最佳进针深度与角度。结论:垂直进针并适当深刺至腰突穴深部的椎间孔外口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宜深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颈椎扫描重建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0例临床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推拿手法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颈椎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次检查颈椎的椎间孔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结果 推拿治疗前所观测的300个椎间孔中,发生狭窄的有80个,推拿治疗后狭窄的椎间孔...  相似文献   
20.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CBM-disc数据库、CNKI数据库、VIP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832篇,其中8篇符合纳入研究标准。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8篇文献采用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8篇文献共911例患者。8篇文献的治愈率汇总合并OR为3.65,95%CI为[2.15,6.20];有效率汇总合并OR为3.56,95%CI为[2.35,5.38]。手法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除手法之外或药物、或牵引、或针灸、或微波热疗,以下简称"其他疗法")组(P0.01)。结论:目前纳入研究显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有效率优于其他疗法。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且质量不是很高,结论尚不确定,需高质量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