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8 毫秒
41.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寻常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疣体内局部注射聚肌胞治疗,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治疗周期为28 d,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寻常疣自拟综合分级评分、治疗时VAS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评价安全性。结果①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6例,最终完成试验者151例,其中治疗组77例,对照组74例。②治疗组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73.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第2次治疗前、第3次治疗前与第1次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寻常疣自拟综合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次治疗前与第1次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寻常疣自拟综合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治疗前、第3次治疗前组间比较,寻常疣自拟综合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次治疗前组间比较,治疗组寻常疣自拟综合分级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④第1次治疗时组间比较,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治疗、第3次治疗、第4次治疗时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时VAS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⑤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火针治疗寻常疣疗效满意,与聚肌胞注射疗法相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时疼痛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究生肌化瘀方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TCMIP、TCMID、GeneCards、PubChem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生肌化瘀方的化学成分并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探索潜在作用靶点的生物学功能,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多层次网络图,对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并对获得的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生肌化瘀方共筛选得到845个化合物,并与1 095个靶标构成2 455个成分-靶点配对。生肌化瘀方的GO功能主要涉及代谢、跨膜转运、γ-氨基丁酸信号途径、炎症反应的负性调节等,KEGG通路主要涉及代谢途径、甾体激素生物合成、氮代谢、cAMP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胰岛素抵抗、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碳代谢、PPAR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结论:生肌化瘀方可能通过多种成分和多个靶点对慢性皮肤溃疡发挥治疗作用,方中黄芪、大黄、血竭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3.
44.
45.
报告2例颗粒状角化不全.患者分别为22岁女性和39岁男性,左腋窝角化性丘疹伴瘙痒10余年和18年.组织病理检查示角质层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伴有明显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沉积.诊断:颗粒状角化不全.  相似文献   
46.
本文系统介绍Th17细胞的发现、分化及其生物学特性,并结合银屑病发病的分子免疫学机制,阐述Th17细胞与银屑病发病治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创面的修复结果与胶原的合成和降解有密切关系,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胶原合成与代谢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旨在证实生肌化瘀方对创面的愈合作用,同时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角度探讨生肌化瘀方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芩珠凉血合剂对豚鼠银屑病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豚鼠32只,随机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以5%心得安乳剂外涂耳部皮肤造模,使其产生银屑病样病理改变,并随机分为模型组、芩珠凉血合剂治疗组(治疗组)、复方氨肽素片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予蒸馏水或相应药物干预4周。检测治疗前后银屑病样皮损豚鼠血清VEGF水平、皮损组织中VEGF与VECFR2水平的变化,观察该变化与皮损表现的关系。结果:模型组豚鼠血清VEGF显著高于正常组。经药物干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VEGF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O.05);而对照组与模型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仍高于正常组(P〈0.05)。免疫组化切片经图像分析显示,模型组VEGF及其受体VEGFR2表达均高于其余3组。经治疗,两药物干预组豚鼠皮损处的VEGF表达仍高于正常组,且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VEGFR2表达却有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芩珠凉血合剂能明显改善豚鼠银屑病样皮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VEGF水平和皮损处VEGFR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负压滴灌联合银黄洗剂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56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负压滴灌联合生理盐水治疗,治疗组给予负压滴灌联合银黄洗剂治疗,疗程均为2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的面积及状态(红肿、深度、肉芽形态及疼痛)评分、血清相关因子(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值)、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创面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创面状态评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细菌培养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29%vs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负压滴灌联合银黄洗剂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足感染,改善创面状态,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0.
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因躯干、四肢起皮疹3月,于2008年7月就诊我院皮肤科.3月前不明原因患者躯干及四肢起粉红色皮疹,起初有轻微瘙痒感,后期部分皮疹有疼痛感,皮疹逐渐增多,部分溃破,皮疹表面出现点状或小片状白色凹陷.不伴有发热、腹痛等不适症状.曾在外院诊断为淋巴瘤样丘疹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