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两种膀胱癌亚型(基底样膀胱癌和管腔型膀胱癌)之间不同的分子调控机制和分子特性,为更准确地区分膀胱癌亚型和探索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帮助。方法利用稳健的多芯片平均算法将由22个基底样膀胱癌和132管腔型膀胱癌样本组成的数据集进行标准化,并选择其中前1000个具有最高标准差的基因进行两种亚型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将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此外,选择前100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结果得到基底样和管腔型膀胱癌差异表达基因共742,其中基底样亚型上调的基因405个,下调的基因337个。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外区基质、趋化性、炎症等功能上,KEGG通路富集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的通路上。构建的蛋白质互作网络显示重要的hub蛋白质为LNX1、MSN和PPARG。结论本研究得到的基底样和管腔型膀胱癌亚型分子机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细胞外区域的分子作用机制、细胞趋化性和炎症反应等,基因LNX1、MSN和PPARG为区别两种膀胱癌亚型的特征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1)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特点,研究MEN1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收集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6例患者及其各自家系成员(共13例)外周血DNA,对MEN1基因编码区9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家系1中2例患者和2例家系成员MEN1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1378C>T,家系2中1例患者MEN1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80C>G,家系3中先证者及其母亲MEN1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1225T>C,其余人员均未发现突变?其中MEN1基因突变c.80C>G和c.1225T>C为新发现的突变类型,c.1378C>T为已知突变类型?结论:MEN1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MEN 1患者早期诊断及其亲属的筛查?本研究发现2种新的MEN1突变类型能增加研究者对于MEN1遗传学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徐文彬  卢林 《国医论坛》1999,14(5):26-26
自1991年~1998年,笔者运用自拟“消员方*加冻结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历3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16$ff#1.l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6岁;病程1个月以内者22例,l个月~6个月者8例,6个月以上~l年者6例,l年以上者2例;其中普通型26例,伴腹型6例,伴肾型《例,混合型2例(腹肾型)。1.2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青少年,春秋多发,病前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及倦怠、纳差、低热等前驱症状。紫癫:多为对称分布,以四肢伸侧居多,伴有病痒或感觉异常,初起可为芝麻疹样,后皮疹出血,渐变为暗红色,…  相似文献   
4.
女患,34岁。因皮肤瘙痒,尿闭,浮肿就诊。3天前因口服新诺明1片后自觉皮肤瘙痒,尿少,双下肢浮肿。在门诊按新诺明过敏口服抗过敏药物及利尿药不见好转并出现尿闭、恶心、呕吐,便水样便而入院,既往无肾病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对输卵管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接受输卵管肿瘤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术后治疗方式分为化疗联合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组(NACT-IDS组)和化疗联合初次肿瘤细胞减灭组(PDS组)。其中NACT-IDS组术前予化疗药物治疗1~2疗程后,行肿瘤细胞减灭术,PDS组先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再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NACT-IDS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88.10%)明显高于PDS组(67.3%)(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NACT-IDS组患者2年和3年生存率(73.8%和59.5%)明显高于PDS组(52.2%和37.0%)(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手术后生活质量均较手术前增高,且NACT-IDS组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对输卵管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ALDH2)基因多态性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46名中国南方汉族人(无亲缘关系)分成2组,高血压组123例,对照组123名。测定2组ALDH2的基因分型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2组受试者ALDH2不同基因型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246例中国南方汉族人的ALDH2基因型有3种,即ALDH2野生纯合子型(ALDH2*1/*1)、ALDH2突变杂合型(ALDH2*1/*2)和ALDH2突变纯合子型(ALDH2*2/*2),在高血压组中分别为69例(56.1%)、43例(35.0%)和11例(8.9%),在对照组中分别为72例(58.5%)、47例(38.2%)和4例(3.3%),这3种基因型在所检测人群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P=0.637)。对照组与高血压组之间ALDH2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高血压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0.92±0.87比0.70±0.67(对数值),P<0.05]。高血压组中ALDH2突变型(突变杂合型+突变纯合子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野生型[1.10±1.03比0.77±0.69(对数值),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路径手术治疗对乳房纤维瘤病人预后与乳头乳晕皮肤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乳房纤维瘤女性病人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乳晕缘弧形切口入路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乳晕内弧形切口入路切除治疗。术后对病人进行跟踪随访6~20个月,分析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术后乳头乳晕皮肤感觉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2组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而病人对瘢痕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乳头乳晕皮肤感觉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晕内弧形切口入路治疗乳房纤维瘤疗效显著,预后较好,术后乳头乳晕皮肤感觉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痛风冲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痛风冲剂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 ,及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临床研究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痛风冲剂 )100例 ,对照组 (秋水仙碱 )50例 ,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 ,包括关节疼痛、肿胀缓解情况 ,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实验研究主要进行抗炎试验。[结果]临床研究表明 :痛风冲剂可明显缓解急性痛风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 ,改善关节功能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 % ,对照组总有效率94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痛风冲剂能抑制致炎物质所致小鼠的耳廓肿胀和大鼠的足跖肿胀 ,降低致炎小鼠炎症渗出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能抑制尿酸钠所致大鼠的踝关节肿胀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风冲剂具有抗炎、镇痛、抗痛风急性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祛瘀生肌法对慢性下肢溃疡创面色泽及渗液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法对慢性下肢溃疡面创面色泽及渗液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慢性下肢溃疡患者按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口服生肌化瘀方同时配合外用生肌散创面换药.对照组25例,单纯外用生肌散换药,两组均1次/d.治疗4周,观察创面愈合率及创面色泽、渗液量情况.结果:生肌化瘀方合生肌散组治疗慢性下肢溃疡,可以提高创面愈合率,改善创面色泽和调节渗液量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明祛瘀生肌法是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更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