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医院鲍氏不动杆菌(Ab)肺炎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探讨其传播途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Ab进行分子分型,采用琼脂扩散法(K-B)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114名医院获得性Ab肺炎患者的病死率为43.86%;菌株共分为A~Q 17种基因型,包括:99株流行株(A~E)和15株散发株(F~Q),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IC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流行株均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占95.96%,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加环素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医院存在Ab多克隆流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感染者间存在交叉传播,途径可能为患者间传播和环境传播;Ab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预后差,需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耐药菌的播散。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463例的干预治疗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伴代谢综合征人群新发糖尿病的预测因素,同时评价较理想的降压药物以降低危险因素,防止糖尿病发生。方法 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选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符合下列 3项中 2项者进入研究: (1)腰围及(或)体质脂数(BMI)异常; (2)甘油三酯(TG)及(或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酯(HDL C)升高; (3)糖耐量异常 (IGT)。将患者分成三个干预治疗组: (1)吲哒帕胺+福辛普利组 (第 1组,n=151); (2)阿替洛尔 +尼群地平组 (第 2组,n=160); (3)阿替洛尔+尼群地平+二甲双胍组(第 3组,n=152)。每月随访 1次,按血压水平调整剂量。每 6个月测定空腹血糖及服 75g葡萄糖 2h后血糖,发现异常者定为新发糖尿病而终止试验。在最后随访时重复测定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nRT)、血脂、体重及腰围。结果 (1)在三组降压幅度相似(P>0 05)的基础上,新发糖尿病共 23例,三组分别为 10例, 8例, 5例。虽然加服二甲双胍组比不加组新发人数较少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 (2)从三组危险因素构成比看, 第 2、3组,TG升高者在治疗后,分别下降 14 7%及 9 3% (P<0 05),向心性肥胖分别减少 16 7%及 15 9% (P<0 05 ),IGT分别减少 6 6%及 29 6% (P<0 05),而第 1组服药后均无明显变化; (3)平均随访 1年 5个月后基础状态危险因素 (  相似文献   
3.
目的 前瞻性研究骨髓外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所有进行穿刺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同时做H-E染色和瑞氏-姬姆萨染色,然后镜检查找海蓝组织细胞。对被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再行骨髓穿刺检查,确认骨髓中是否也有海蓝组织细胞。临床上重点观察其有无肝、脾肿大、皮肤有无出血斑、BPC是否减少。结果 从5760例被检标本中检出海蓝组织细胞8例,此8例患者骨髓中未见海蓝组织细胞,临床上无肝、脾肿大,皮肤无出血斑,BPC无减少。结论 骨髓外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临床表现与“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不同。可能为骨髓外局部组织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的缘故,认为骨髓外组织也可分化产生海蓝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4.
夏宇  盛瑾  朱铠  过常发  王春生 《贵州医药》2012,36(9):779-782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纯化及培养扩增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简单有效方法.方法 利用骨髓MSCs在体外培养皿中培养时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MSCs,通过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达到纯化和扩增MSCs目的,并与以优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情况;利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MSCs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FCM)鉴定MSCs膜抗原.结果 C57/BL6小鼠胫骨全骨髓细胞在分离后与含15%优质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混合,约5~10 min后即可见大量有核细胞贴壁,细胞形态为圆形,24~48 h后可见贴壁细胞转变为椭圆形、多角形及短梭形,7~12 d时细胞呈长梭形并达到90%单层融合.通过传代细胞进一步纯化及扩增.细胞传代后2d内处于潜伏期,3d后进入生长期,5d后进入平台期.第4代MSCs进行FCM检测CD45、CD44、CD29和CD54阳性率分别为2.4%、83.2%、95.1%和94.1%.激光免疫共聚焦结果显示造血细胞表面标物CD34和CD45阴性,而CD44和CD105阳性.结论 C57/BL6小鼠全骨髓贴壁法能有效得到分离纯化的MSCs,用此方法培养的C57/BL6小鼠MSCs生长稳定,增殖能力活跃,具有MSCs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可以为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Wu YF  Zhao D  Zhou BF  Wang W  Li X  Liu J  Li Y  Sun JY  Zhao LC  Wu ZS  Zhu JR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428-433
目的为配合制订《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出适合我国人群疾病和危险因素特点的血脂异常诊断界值和以血脂异常为基础的危险分层方案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方法汇总“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和“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资料(基线入组共计40719人,年龄35—64岁,男女约各半,随访总计345140.5人年),用统一的分析方案分析血脂异常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ICVD,包括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关系。相对危险的估计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并控制其他危险因素。采用该模型计算不同危险因素组合时一个50岁的人今后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用于确定危险分层方案。结果两队列均呈现如下规律:(1)TC和LDL-C水平与ICVD发病危险的关系是连续性的,并无明显的拐点;(2)LDL—C〈3.37mmol/L(130mg/dl)与TC〈5.18mmol/L(200mg/dl)的发病率(绝对危险)基本接近,而LDL—C〈4.14mmol/L(160mg/dl)与TC〈6.22mmol/L(240mg/dl)的发病率基本接近;(3)TC〈5.18mmol/L(200mg/dl)时的绝对危险略高于理想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时的绝对危险,TC≥6.22mmol/L(240mg/dl)时的绝对危险略低于高血压1级的绝对危险;(4)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ICVD发病危险增加;(5)TG与ICVD发病危险间未见显著关联;(6)在任一TC水平,仅合并高血压时ICVD发病的绝对危险已高于合并3个其他危险因素时ICVD发病的绝对危险。结论我国人群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可准确定为:TC〈5.18mmol/L(200mg/dl)或LDL—C〈3.37mmol/L(130mg/dl)为合适范围,TC5.18—6.19mmol/L(200~239mg/dl)或LDL.C3.37~4.12mmol/L(130~159mg/dl)为边缘升高,TC≥6.22mmol/L(240mg/dl)或LDL-C≥4.14mmol/L(160ms/dl)为升高。HDL—C〈1.04mmol/L(40mg/dl)为减低,1.04~1.53mmol/L(40~59mg/dl)为正常,≥1.55mmol/L(60mg/dl)为理想水平。此标准与国际相关标准一致。在危险分层方案中高血压的作用相当于其他任意3个危险因素的作用之和。  相似文献   
6.
肝切除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专家共识(2011版)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肝脏外科已走进了精准外科时代.精准肝脏外科在追求彻底清除目标病灶的同时,确保剩余肝脏解剖结构完整和功能性体积最大化,并最大限度控制手术出血和全身性创伤侵袭,最终使手术患者获得最佳康复效果[1-2].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一种高加索人群丙型肝炎肝硬化风险评分模型(cirrhosis risk score,CRS)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评估该模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相关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研究人群包括肝硬化组患者和对照组无肝硬化表现者,分析各位点与肝硬化的关系,比较肝硬化组和对照组CRS值的差异.用x2检验检测哈维平衡验证样本的群体代表性.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单个单核昔酸多态性基因型等分类数据与肝硬化发生的关系用Pearson 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在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和加性模型下基因型与肝硬化发生的关系,计算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比值比经性别和年龄校正.结果 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因子1基因的rs2679757位点与肝硬化的发生相关(x2=6.79,P<0.05),与AA纯合子相比,携带危险等位基因G的GG+AG基因型显著增加肝硬化的发生风险,比值比为1.63,95%可信区间为1.13~2.35.位于Toll样受体4基因的rs4986791位点和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因子1基因的rs62522600位点在中国人群中无多态性基因型.其他研究位点与肝硬化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肝硬化组和对照组的CRS中位数分别为0.57和0.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因子1多态性rs2679757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相关.高加索人群CRS模型相关的两个多态性位点在中国人群中缺乏多态性,该CRS对评估有无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无明显价值,其他多态性位点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Abstract:
Objective A cirrhosis risk score (CRS) comprised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in seven genes that predicts the risk of cirrhosis in Caucasian hepatitis C has been report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of 11 separate but related SNPs and the CRS with cirrhosis risk in Chinese hepatitis B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563 Chinese subjects with persistent HBV infection (349 with evident liver cirrhosis and 214 without cirrhosis clinically or pathologically) were studied. The candidate SNPs were detected with a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 method. The allele frequency and genotype distribution of each polymorphism as well as the CRS value within the cirrhosis and non-cirrhosis subj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s2679757 polymorphism of the antizyme inhibitor 1 (AZIN 1) gen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cirrhosis ( x 2 = 6.79,P = 0.03, odds ratio for GG+AG versus AA = 1.6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 1.13-2.35). A gene variant (rs886277) in the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M, member 5 gene (TRPM5) was associated with liver cirrhosis, but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x 2 = 5.77, P = 0.06). Two SNPs (rs4986791, rs62522600) are not polymorphic in Chinese. Genotype frequencies of other SNPs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cirrhosis and non-cirrhosis groups. The overall CRS values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cirrhotic and non-cirrhotic groups (median value 0.57 versus 0.62, Z = -1.05, P = 0.29). Conclusions SNP rs2679757 in the AZIN1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HBV-related liver cirrhosis in Chinese. The CRS for Caucasian population has limited applicability for predicting liver cirrhosis in Chinese hepatitis B patients. SNPs associated with cirrhosis prognosis in hepattis B patients and liver diseases with other etiologies warrant further clinical validation.  相似文献   
8.
三氧化二砷洗脱支架防治兔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主要是由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引起,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多聚左旋乳糖酸(PLLA)涂层的药物洗脱支架在兔的损伤髂动脉内抑制内膜增生防治再狭窄的疗效、机制及As2O3释放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4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三组,每组15只,分别将裸支架、PLLA涂层支架、As2O3洗脱支架置入兔髂动脉的近端,饲养28d后处死,组织病理学检测内膜厚度,TUNEL法测细胞凋亡。在体药代动力学研究:雄性新西兰白兔48只,按支架置入后饲养时间(2h、1d、3d、7d、14d、28d)分为6组,每组8只,检测血浆中及支架处组织中的As2O3浓度。结果As2O3洗脱支架释放As2O3达28d,第一天支架处组织中的As2O3浓度约是血浆中的55000倍,14d约为22000倍。As2O3洗脱支架较PLLA支架和裸支架分别减少内膜增生51%、31%。As2O3洗脱支架组较PLLA支架组和裸支架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面积明显增加(21·0±3·3比6·2±1·9,5·3±2·1)。结论As2O3洗脱支架在局部血管处释放As2O3达28d,在兔的髂动脉可有效抑制由支架和球囊损伤导致的兔血管内膜增生,其机制之一是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蛋白质表达谱,筛选在大鼠肝癌前病变阶段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方法大鼠分为DEN组和正常对照组,诱癌过程中定期处死动物并取其肝组织;以γ-谷氨酰转肽酶染色阳性的肝细胞增生灶为标志,识别和获取肝癌前病变的组织标本.用双向电泳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对大鼠正常肝组织、癌前病变组织和肝癌组织的全蛋白质组表达谱进行比较和鉴定.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质(如层黏连蛋白受体1和鲱精胺酶)进行表达水平的验证.结果 筛选出表达水平差异≥2倍的蛋白质共82种,其中在癌前病变阶段即发生明显改变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有47种,包括在正常对照组、癌前病变组、肝癌组呈现依次上调的层黏连蛋白受体1等8种蛋白质和在上述组织中呈现依次下调的鲱精胺酶等22种蛋白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对层黏连蛋白受体1和鲱精胺酶表达水平的验证结果与双向电泳的结果相似.结论 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蛋白质表达谱有所不同,对癌前病变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如层黏连蛋白受体1和鲱精胺酶等进行深入探讨,有望为人类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应用,为阳性血培养中微生物鉴定提供了革命性的新方法,我们报告一种改良的利用MALDI-TOF质谱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的方法。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集312瓶阳性培养物,细菌分别属于12个不同属和32个种,MALDI-TOF质谱鉴定的细菌同时进行了常规生化法鉴定,其中不符合的部分通过序列分型明确。结果 200株革兰阳性菌中,161株(80.5%)准确鉴定到属以上水平,121株(60.5%)准确鉴定到种;112株革兰阴性菌中,101株(90.2%)准确鉴定到属以上水平,81株(72.3%)准确鉴定到种水平;MALDI-TOF质谱鉴定革兰阴性菌,在属以上水平和种水平上,准确率均高于革兰阳性菌。结论通过这种方法能在1h内快速、鉴定阳性血培养中的常见细菌,如果将此项技术常规应用于临床,将显著增加菌血症患者在24h内得到最佳抗菌药物治疗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