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器官特异性免疫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治疗方案主要为甲状腺激素替代及对症治疗,但其并不能遏制疾病本身进展,最终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一些学者在不断尝试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方法,以期达到病因治疗,从而阻止其对机体的进一步损伤亦或治愈本病。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病因治疗将成为今后学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癌(ACT)潜在致病机制,并筛选出可能作为相关生物靶标的基因。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选取儿童ACT相关RNA芯片数据集(GSE75415),利用R语言的相关函数包对其中的18个ACT组织样本(实验组)以及7个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样本(对照组)中的mRNA表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差异表达分析,对ACT各分级(stage1~4)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重合差异基因(OLDEGs),采用功能富集分析(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并筛选出中心基因。同时对TCGA数据库包括79个ACT样本的二代测序数据进 行分析,筛选出对ACT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的基因。结果 Stage1~4分别有248、334、315和561个基因发生了差异表达,各分级样本组间存在73个重合基因(OLDEGs),中心基因HSPA13、GARS、STXBP1、AKIRIN1、TUBB3在各分级中均表达上调,中心基因ADH1B、DCN、RASSF2、PDGFRA、PLAT、C3、FOS在各分级中均表达下调,它们通过影响免疫反应、细胞周期、磷酸化、凝血及相应的信号通路,对ACT的发生与发展发挥作用。另外,OLDEGs在79个TCGA数据库ACT样本生存期分析发现,基因XPO1、RACGAP1、PDGFD、NR4A2、MXRA5、VPS51、TMED3、NDFIP1和CDKN1C与ACT的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 在各级中均差异表达的基因和生存期相关基因可以作为ACT治疗的新靶点,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肾上腺皮质癌的病因和预后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文查阅了近五年中国知网数据库115篇文献,综述了中药治疗TBI的研究进展,从中医辨证分型、中药成方、单味中药、中药注射液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英文检索词方式检索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方面的论著,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ARDS患者BALF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数ARDS患者死亡组BALF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ARDS的发病过程,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导致了ARDS的发生与进展;部分细胞因子对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整理分析大肠癌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机器检索与人工手检,检索2003—2013年CNKI及万方数据库关于大肠癌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文献。结果:大肠癌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相关文献主要从病理分型及分期、血清标志物、基因与蛋白表达、病变部位、转移情况和恶病质情况等几个方面探讨。结论:由于其中医辨证分型尚未有统一的标准,相应研究方法也尚未成熟,大肠癌的中医证候微观辨证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完善研究技术,使大肠癌的微观辨证研究更加客观,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6,(8):701-704
目的 :观察调肺益肠针法对老年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肠功能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老年大肠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手术后在基础治疗相同的前提下,针刺组接受调肺益肠针刺法治疗2周,空白对照组不接受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第一次进食半流质饮食、排出黄色稀水便的时间、第一次排气或排便(宿便)时间、术后两周内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胃肠减压引流量、进水当日和进水10 d后尿L/M比值和血D-乳酸值。结果:经2周治疗后,针刺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第一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日均排便量明显增加(P0.05),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其余指标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调肺益肠针法对老年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肠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肠蠕动,缩短首次排气时间,增加日均排便量,减少胃肠减压引流量,但对于改善肠黏膜通透性未见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血压肾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2012年5月~2013年8月确诊高血压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生活干预(运动锻炼、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合并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为单用药物治疗组。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血压、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结果:观察组生活干预6个月后,体重指数(BMI),血压控制水平及尿素氮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比较肾功能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应用生活方式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个性化添加母乳强化剂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为早产儿的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定期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监测生长发育情况的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标准母乳强化剂喂养,观察组在母乳喂养中根据早产儿蛋白质摄入量实施个性化添加母乳强化剂,比较两组的体重、身长、头围和喂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喂养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均明显增高,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均明显增高,干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821、5.217,P<0.05)。结论 相比于标准母乳强化剂喂养,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实施个性化添加母乳强化剂喂养可更好地促进早产儿体格生长,且该母乳强化喂养方式的安全性更高,可减少喂养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进华 《医疗装备》2015,(16):81-82
目的:探讨小儿区域麻醉中氯胺酮联合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5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区域麻醉)和对照组(30例,单纯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RR、HR、SBP、DBP、Sp0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3.33%)(x^2=13.251,P=0.001);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芬太尼比单纯氯胺酮对小儿区域麻醉中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中风)患者常因脑部病变引起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网状结构的高度抑制,导致咽部肌群完全或不全身麻醉痹,造成喉部和舌部肌张力降低,舌体后坠。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3 d内的急性期患者有51%~71%均存在。脑血管昏迷患者和吞咽困难的患者,留置胃管是早期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常规和有效措施。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胃管是一项基本的技能操作,操作需要患者的配合,然而中风患者中昏迷患者和颈项强直吞咽障碍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