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纤维连接蛋白(FN)降解片段MAD2的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了MAD2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27例肝细胞癌(HCC)、76例肝转移癌(HMC)、98例消化道癌(ACC)、156例慢性肝病(CLD)患者和48例健康人体血浆MAD2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制备的MAD2 McAb属IgG1,与FN无交叉反应;HCC组血浆MAD2含量均值与CLD组、HMC组、ACC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P<0.01),以HCC患者的最低MAD2值作临界值时,仅13.5%CLD、6.6%HMC和4.1?C超过此值,而健康人体血浆MAD2含量均低于临界值;65例血清AFP正常的HCC患者其血浆平均MAD2值仍明显高于非HCC肿瘤、CLD患者和正常对照。结合以前的结果,进一步表明,血浆MAD2检测可作为HCC诊断的新标志物,并可与AFP相互补充;MAD2 McAb的制备使MAD2的检测变得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观察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24h及1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18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UAP患者血清IL—18、IL-1以及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常规治疗组支架置入后24h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降低(P〈0.05)。丹参多酚酸盐组支架置入后24h上述3种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周降低更明显(P〈0.01)。且丹参多酚酸盐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IL-18、IL-1和sICAM-1不同程度参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管壁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调节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冠脉局部的炎症级联反应,对UAP患者及支架置入后发挥较全面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注射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360 nm;进样量:20μL;柱温:(40±1)℃,流速:1.0mL/min;梯度洗脱;流动相:A液为0.1%三氟乙酸,B液为0.1%三氟乙酸乙腈,用0.45μm滤膜过滤并脱气,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梯度洗脱。结果游离氨基酸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7 7,相对标准偏差为0.6%。结论 HPLC法测定转移因子注射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简便、快捷、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海洛因依赖雄性大鼠模型,观察穴位埋线对其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美沙酮组、埋线组。用累进固定比率程序建立大鼠海洛因依赖模型,干预结束后比较各组血清睾酮含量及睾丸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正常组、埋线组血清睾酮含量及右侧睾丸脏器指数较美沙酮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更好地恢复海洛因依赖雄性大鼠血清睾酮含量及睾丸脏器指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