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352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73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2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3.
新血管生成在个体发育、创伤愈合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肿瘤生存、转移、复发的组织基础[1].研究表明,少数极恶性肿瘤存在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血管形成(vasculogenesis)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等方式,多种血管新生方式与肿瘤的转移、复发等恶性生物行为密切相关.卵巢癌的死亡率在女性生殖道癌瘤中居首位,患者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30%左右,最新研究证实,卵巢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具有多样性,本文将就卵巢癌不同血管生成方式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卵巢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斌  神崎徹 《上海医学》2006,29(11):766-767,F0002
目的探讨胎儿静脉导管(DV)超声波血流波形随孕周变化的规律,检查右位心胎儿DV波形并随访其妊娠结局。方法采用Acuson128xp/1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142名正常妊娠日本妇女胎儿DV多普勒血流阻力指数(DV-RI),随访1例右位心胎儿DV超声多普勒血流波形变化及分娩结局。结果DV-RI与孕周呈负相关(r=-0.247,P=0.003 3)。右位心胎儿DV多普勒血流波形的心房收缩波近缺失。结论随孕周增加,DV-RI呈下降趋势。DV多普勒血流波形心房收缩波形缺失提示心脏前负荷增加、右心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5.
补肾益气方对流产大鼠胎盘孕酮生成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方对流产大鼠胎盘孕酮生成通路中相关重要上游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细胞色素P450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的影响及其与孕酮(P)分泌的关系。方法:溴隐亭皮内注射法建立流产大鼠模型,分别于孕1-8 d、1-11 d灌服补肾益气方药,黄体酮肌注作为阳性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P水平;RT-PCR技术检测LDLR、P450scc、3β-HSD在不同组动物胎盘中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LDLR、P450scc、3β-HSD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中药组及黄体酮组不同程度提高模型大鼠胎盘LDLR、P450scc、3β-HSD mRNA表达,表达强度随孕天和给药时间逐渐升高,与血P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补肾益气方清热益气、固肾安胎,能调控胎盘滋养细胞LDLR、P450scc、3β-HSD基因表达,促进孕激素合成分泌增加,从而达到保胎维持妊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17β-雌二醇和雷洛昔芬促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第一继代BALB/c小鼠头盖骨成骨细胞,药物刺激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或雷洛昔芬;含阻断剂组预先添加不同浓度的SB202190(p38MAPK的阻断剂)阻断信号转导通路,再加17β-雌二醇或雷洛昔芬,作用72h后用MTT法与PNPP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加入雌激素或雷洛昔芬后,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明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阻断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后,细胞增殖分化受到明显抑制,与未阻断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38MAPK在17β-雌二醇和雷洛昔芬诱导的小鼠成骨细胞的増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人群中检测TGFBR3基因编码区的疾病特异性错义突变,并研究突变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①研究对象为中国山东地区的汉族人群。病例组为2008年8月至2011年1月连续就诊的404例散发CHD患儿;对照组为同时期收集的排除CHD以及有心脏病家族史的213例体检健康儿童。②提取样本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TGFBR3基因外显子靶向测序。测序获得的病例组特异的单核苷酸变异(SNV)与数据库dbSNP(version137)和千人基因组比对,筛选出疾病特异性稀有或新发突变,行Sanger测序验证。③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TGFBR3表达载体,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后用免疫印迹检测外源TGFBR3蛋白水平,并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突变对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分别于3个CHD患儿中筛选得到3个CHD特异性的TGFBR3新发/稀有杂合突变,其中TGFBR3K685R为新发现的突变;TGFBR3A791VTGFBR3A804S为稀有突变,并被SIFT和PolyPhen-2软件预测为有害突变。3个被突变的氨基酸都位于TGFBR3蛋白的高度保守区。功能分析实验显示,TGFBR3K685RTGFBR3A804S突变导致TGFBR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且3个突变均导致TGFBR3蛋白对参与心脏发育重要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结论 突变TGFBR3K685RTGFBR3A791VTGFBR3A804S可能通过降低TGFBR3对TGF-β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参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比较EM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与正常对照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形态的差异。方法:采用改良EM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类型,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差异。结果: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细胞及EM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分别为91.67%、93.75%和75.00%。EM异位、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大小相似,但EM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染色质增多,核增大。EM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较EM在位及正常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小,且细胞膜表面有较多的微绒毛和胞浆突起。结论:注意取材方式,采用改良原代培养方法,可以提高EM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培养成功率。EM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超微结构与正常妇女及EM在位子宫内膜细胞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PDGF-A)在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手术切除的50例HCC组织中,应用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PDGF-A mRNA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肝细胞株L02和7株肝癌细胞株中PDGF-A蛋白质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在43例HCC石蜡组织中检测PDGF-A蛋白质水平。再利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方法检测HCC组织中间质区域炎症细胞中PDGF-A与炎症细胞标志物(CD4、CD8、CD19和CD68)共表达情况。结果    与相应癌旁肝组织相比,HCC癌组织PDGF-A mRNA水平升高,约50%(24/50例)癌组织PDGF-A mRNA水平是癌旁肝组织的2倍及以上,这种差异在BCLC 0期和C期的HCC病例中更为显著。PDGF-A蛋白质见于L02、SMMC-7721、HCCLM3和MHCC97-H细胞株,而HepG2、Hep3B、Huh7和BEL-7402细胞株未检测到该蛋白质。近60%的HCC病例中,肝癌细胞表达PDGF-A,阳性染色有两种分布方式:弥漫于胞质内及在细胞质/细胞膜局部聚集。PDGF-A也大量分布于肿瘤间质区域和紧邻癌组织间质区域的炎症细胞(CD4+、CD8+、CD19+和CD68+)中。结论    HCC癌组织PDGF-A基因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在早期和进展期(BCLC 0和C期)病例更为明显;PDGF-A蛋白表达于HCC癌细胞和间质炎症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怀孕年龄单胎妊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截取产科和新生儿科电子病例资料,获得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单胎妊娠孕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孕产史及本次妊娠情况。按照分娩年龄不同将产妇分为低龄(<20岁)、适龄(~34岁)和高龄组(≥35岁)。分析各年龄组产妇相关特征的基线和妊娠的新生儿结局的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产妇亚组分析,以~34岁组为参考组,对<20、≥35岁组产妇,通过比值比(Crude OR)、调整比值比(Adjusted OR)和95%CI表示各产妇亚组相关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风险。结果 2006至2014年高龄产妇比例6.9%~9.9%,2015、2016、2017和2018高龄产妇的比例分别为13.1%、13.8%、17.6%和19.6%。低龄组、高龄组在流动人口、初产妇、剖宫产比例方面与适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高龄组较适龄组胎产式为非头位者、不良孕产史、男性新生儿比例增加(P<0.05)。校正后低龄组和高龄组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1.88倍(95%CI:1.34~2.65)和1.31倍(95%CI:1.21~1.42)。低龄组和高龄组中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2.83倍(95%CI:1.45~5.54)和1.34倍(95%CI:1.13~1.60),低龄组和高龄组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1.75倍(95%CI:1.22~2.51)和1.27倍(95%CI:1.17~1.36)。低龄组和高龄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2.35倍(95%CI:1.66~3.33)和1.26倍(95%CI:1.16~1.37)。高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是适龄组的1.39倍(95%CI:1.20~1.62)。结论 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和低龄组产妇增加了早产、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对低龄产妇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定期产检。对高龄产妇,应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积极处理妊娠期并发症,加强孕中后期监护,预防围生期感染。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不同怀孕年龄产妇的产前咨询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