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89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7篇
  2篇
中国医学   44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3cm的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分布的病灶[1]。近年来,我国肺结节检出率已高达35.5%,其中恶性概率为0.54%[2]。指南针对肺结节已有较为完整的诊疗指导,但仍然存在术后30%的阴性率[3],及无手术指征单纯随访的问题,造成了过度诊疗、医疗资源浪费及受检者焦虑的局面[4]。肺结节早期多无呼吸系统症状,一些研究认为肺结节患者多为偏颇体质[5,6],并针对其体质  相似文献   
2.
卵巢切除对大鼠肾上腺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去卵巢大鼠雌激素受体(ER)亚型在肾上腺表达的观察,研究去卵巢对大鼠肾上腺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选择成年Wistar大鼠20只,10只为假手术组,10只为模型组(去卵巢组),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摘取肾上腺,称重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进行ERα、ERβ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取动物血清测量雌二醇(E2)和促卵泡生成素(FSH)的含量。结果1.ERα与ERβ在大鼠肾上腺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肾上腺皮质部,以球状带和束状带为主,网状带有少量分布,ERβ的表达强于ERα。2.ERβ在大鼠模型组的表达强于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ERα在模型组的表达略强于假手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3.卵巢切除后,大鼠血清FSH升高,E2下降,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卵巢切除可影响雌激素受体在大鼠肾上腺的表达,尤其是对ERβ表达的影响较为显著。卵巢切除能够减少大鼠血清雌激素的分泌,使垂体反馈性的增加FSH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活血解毒方对HSG细胞凋亡及自噬表达的影响。方法 活血解毒方中药冻干粉干预IFN-γ+TRAIL联合诱导的HSG细胞凋亡,以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TGP)作为阳性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 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内源性途径中及自噬相关蛋白与m RNA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检测自噬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ax、LC3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 <0.01),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 <0.01);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Bax、LC3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 <0.01),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 <0.01);与TGP组比较,中药组LC3B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ax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 <0.01),Bcl-2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 <0.01);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Bax mRNA...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了 2 4例 ( 4 8眼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患者年龄从 1 2岁到 44岁 ,平均 ( 2 0 3± 7 2 )岁 ,男性占 83%。发病典型者多为 1眼无痛性视力下降。视力下降程度从眼前手动到 1 2 ,其中 40眼 ( 83% )≤ 0 1。视野缺损主要为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 ,色觉障碍严重。本组部分病例发病早期有特征性眼底改变 ,包括视盘明显充血 ,视盘周围小血管扩张迂曲 ,神经纤维层水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盘及盘缘血管无荧光素渗漏。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血管病症状体征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T、MRI等神经影像学的发展 ,目前急性脑血管病的正确诊断已达 90 % ,这为中医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们知道一般人们认识事物时往往先把被认识的对象进行分类 ,以便寻找其中相同与不同的特征 ,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方法。聚类分析又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它是比较各事物之间的性质 ,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 ,性质差别较大的归入不同类。它适用于事先并不知道对象类别的面貌 ,甚至连共有几个类别也不能确定的情况[1] 。中医认识疾病就是遵循了这个认识规律 ,首先也是从症状、体征入手的 ,我们遵循这一特点 ,对经CT…  相似文献   
6.
姜河延  曹芳  韦婉  程钰  寇梦佳  焦扬 《中医杂志》2023,(22):2368-2371
基于朱震亨“六郁”理论,提出肺结节的形成与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六郁密切相关。认为六郁皆可导致肺结节,其中以气郁为主导,气郁久则化为火郁,导致脾失运化可成痰郁、湿郁、食郁,气不行血则成血郁,六郁相因为病且病机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促进肺结节的发生发展。治疗以畅通气机为主,以治疗六郁的经典名方越鞠丸为基本方,并根据六郁偏颇在越鞠丸基础上灵活配伍疏肝理气、清热散结、化痰散结、健脾化湿、消食化积、活血化瘀之品。  相似文献   
7.
肿瘤内微生物群(组)已被证实广泛存在于各类肿瘤内,对肿瘤微环境的形成、调控肿瘤生长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药物干预肿瘤的疗效。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针对肿瘤内微生物功能和分类的研究日益增温。诸多研究表明不同肿瘤内微生物种属分布不同,且不同种微生物所发挥的促/抑瘤机制不同。针对肿瘤内微生物的编辑技术亦取得了许多成果,有望成为检测与治疗肿瘤的新手段。本文旨在对近年来肿瘤内微生物群(组)相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8,(4):488-491
目的优选和降颗粒的乙醇提取工艺条件,并与传统汤剂及配方颗粒进行初步药效学对比研究,对提取工艺进行评价,为该方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率、浙贝生物碱提取量、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条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基础致敏结合食管酸灌注所致NERD大鼠模型中相关蛋白含量,对和降颗粒的药效进行评价,并对量效关系进行考察。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黄连、浙贝母采用12倍50%乙醇(考虑药材对溶剂的吸收首次加液量为13.4倍)、提取3次、每次1.5 h。药效研究表明和降颗粒低剂量组药效显著,日服药剂量降为原来的1/2。量效关系考察发现,和降颗粒中黄连总生物碱含量高于传统汤剂及配方颗粒,量效关系明显。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保证了和胃降逆方药效物质的充分提取,大大降低了服用剂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处方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eber家族遗传视神经病变(LHON)中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病程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LHON并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D-OCT)检查视盘周围RNFL厚度的患者58例(共116只眼),分析不同病程阶段的RNFL平均厚度变化、各象限厚度变化及RNFL厚度与患者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LHON患者各象限RNFL厚度: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随着病情进展,RNFL厚度呈先增厚,之后逐渐变薄趋势。病程前3个月RNFL增厚,其中上方和下方象限较显著。病程4~6个月RNFL薄变明显,上方和下方象限RNFL厚度均下降约70μm,而鼻侧和颞侧象限下降约20μm。6个月之后,各象限RNFL厚度薄变幅度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不同病程组之间LHON患者检查时平均视力差异有显著性(P=0.000);但病程与患者视力无明显相关性(P=0.052),患者的视力在病程4~6个月期间降至最低,随后又逐渐提高。不同病程患者视力与其RNFL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384)。结论 LHON患者各象限中,颞侧RNFL厚度最薄。病程的前3个月RNFL增厚,4~6个月各象限RNFL薄变明显,提示病程6个月之内是修复受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最佳时间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 采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病例(症状表现),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的数据库.最后采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证候可分为毒瘀神络、气阴两虚,毒瘀神络、气阳两虚和毒瘀神络、阴阳两虚三类.结论 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目前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出现的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