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0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285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1篇
  2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3例(电针+低分子肝素),对照组63例(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D-二聚体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D-二聚体及ADL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41%(62/63),对照组为96.83%(6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犬咬伤人事件屡屡发生,在急诊外科疾病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我们自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犬咬伤患者95例,其中发生狂犬病3例。结合本组病例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头痛、头痛型癫与脑电图(EEG)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发作性头痛的患儿,在头痛间期进行了常规EEG及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并对其临床与EEG改变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单纯发作性头痛而无癫发作或癫家族史,若EEG有典型癫样放电、抗癫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诊断为头痛型癫;单纯发作性头痛而无癫发作或癫家族史,尽管EEG有典型癫样放电,但一般药物治疗有效,应诊断为偏头痛或血管性头痛更为合适。结论:EEG检查可为头痛与头痛型癫的筛选、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常被误诊,晚期出现肠管坏死,中毒性休克,器官功能衰竭.误诊率可达90%~95%,晚期死亡率可达60%~100%[1].对我院1990-01~2004-01收治20例早期诊断与治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从200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心肌灌注检查病例中,选择100例心电图试验阳性患者,对两者总的符合情况及不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静息和运动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明显限制,尤其是假阳性问题,如何鉴别及正确治疗,是临床上很重要的课题。现将我科近年来100例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及运动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长时程监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我院高危儿室住院的52例HIE的患儿进行12~24 h的EEG监测,将其脑电信息储存,采用(日)福山幸夫"新生儿异常EEG"诊断标准进行回放分析。并随访35例患儿,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52例患儿中,35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背景脑电活动降低,异常率占67%,且临床为中、重型HIE患儿的EEG异常率(100%),明显高于轻型HIE患儿的异常率(39%)(P<0.01)。EEG表现为中、高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留有后遗症的几率(8/24,33%)高于轻型EEG背景活动降低者的几率(2/28,7%)(P<0.05)。在出生>1周后的新生儿。EEG仍表现为中、高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的患儿,留有癫癎、脑瘫的几率(11例均有后遗症)明显高于出生后1周内背景脑电活动降低患儿的几率(4/13,31%) (P<0.01)。结论:EEG表现为轻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预后良好,中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预后不良,高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预后极差。因此长时程脑电监测对新生儿HIE诊断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HP-1和JAK1基因在初治急性白血病(AL)细胞的转录表达及其与初治AL患者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0例初治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HP-1和JAK1 mRNA的表达。结果:60例初治AL患者SHP-1和JAK1的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100%;初治AL患者SH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JAK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初治AL患者SHP-1 mRNA阳性组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为88.9%,阴性患者组CR率为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SHP-1与JAK1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46)。结论:SHP-1可能是白血病潜在的抑制基因,可望作为判断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对体外培育破骨细胞的具体抑制作用,绘制特征性曲线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体外培育小鼠骨髓细胞,分化获得破骨细胞并将其分为唑来膦酸组、伊班膦酸组、帕米膦酸组、对照组。其中,唑来膦酸组培养液中加入唑来膦酸,药物的阶梯浓度为:10-3、10-2、10-1、1、10、102、103μmol/L。同时,伊班膦酸组与帕米膦酸组加入相应药物的阶梯浓度相同,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观察双膦酸盐类药物对破骨细胞形成、迁移、粘附、骨破坏的抑制作用特征并进行比较,绘制特征性曲线。结果随着药物浓度逐级增大,多核细胞数量随浓度增加而减少。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的最低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1、10、102μmol/L。三者50%有效浓度分别为0.66、5.58、51.9μmol/L。结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建议参考破骨细胞抑制特征曲线,为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的静脉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