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温肾方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白细胞介素-1(IL-1)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方法对SD大鼠EAT甲状腺组织IL-1进行测定,了解温肾方等对EAT的干预机制。结果:EAT大鼠的IL-1水平明显高于温肾方组、雷公藤组、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方可能通过对IL-1的抑制而对EAT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小宁  余江毅  顾志峰 《中医杂志》2005,46(11):850-850
目前认为,细胞因子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体内甲状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a)过多分泌可增强γ-干扰素(IFN-γ)诱导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HLA抗原的产生,导致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损害.本实验观察中药温肾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模型(EAT)TNF-amRNA、IFN-γ mRNA表达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影响,探讨温肾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治疗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三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所致的终末期肾病(ESRD)已成为肾衰竭的首要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认为,DN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确切机制仍尚未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消渴肾病)以本虚为主,虚和瘀贯穿了疾病的始终.治疗上不能一味追求西药强化治疗,应当中西医结合攻补兼施,增强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从中西医角度分析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从中医及西医的角度解释是相通互补的,并且中医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中医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且可以减少低血糖的风险和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玉葵清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肾系膜细胞(HRMC)趋化因子表达及其趋化效应的影响. 方法 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和玉葵清干预HRMC. 结果 AGE-BSA组较BSA组HRMC趋化单核细胞数增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Fractalkine(FKN)中和抗体组HRMC趋化单核细胞数较AGE-BSA组减少;玉葵清组MCP-1、Fractalkine基因表达、上清中的蛋白含量和趋化单核细胞较BSA组降低(P<0.05). 结论 玉葵清减弱AGE-BSA诱导的HRMC趋化因子表达及其趋化效应,可能改善DN肾脏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王志全  戴芳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11):1455-1458, 147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57例,男性79例,女性78例,其中分为合并骨质疏松组(OP)74例,未合并骨质疏松组(NOP)83例。分析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羟基维生素D的差异。结果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性别、病程、BMI、HBA1c、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25羟基维生素D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Ca、P、ALP、FBG、Tg、Tc、HDL-C、LDL-C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BMI、HBA1c、25羟基维生素D与OP有关。结论病程、BMI、HBA1c、25羟基维生素D是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崔淼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80-80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方法:对被纳入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观察组总有效率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消渴之初,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内热,煎灼津液阴血,血液黏滞,血脉瘀阻而为血瘀,正如《医林改错》中所说“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如毛细血管畸形、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血管周围渗出等变化;血管内皮损伤、增生,炎性物质增多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微小血栓形成,自由基增多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通痹方对糖尿病大鼠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方法:用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用通痹方治疗,用药4周后观察通痹方对其血糖和AR及ET的影响.结果:耱尿病大鼠血糖、红细胞AR活性及ET水平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通痹方治疗组血糖、红细胞AR活性及ET水平明显降低,与糖尿病模型组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痹方可明显押制糖尿病大鼠AR及ET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及B族维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通痹方每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结果:两组经治疗1月后,肢痛、麻木、发热、发凉、感觉减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神经MNC及SCV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以尺神经SVC改善更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改善末梢神经传导功能,促进周围神经病变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