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轮匝肌切除术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对先天性下睑内翻的矫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82例先天性下睑内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除术组和缝线组,每组41例,切除术组采用轮匝肌切除术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治疗,缝线组采用传统缝线法治疗。术后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角膜散光值、最佳矫正视力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 切除术组治疗有效率为98.75%,高于缝线组90.00%(P <0.05)。切除术组治疗前后柱镜度数、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值均高于缝线组(P <0.05);两组治疗前后轴位、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匝肌切除术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应用于先天性下睑内翻患儿的治疗中,更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保护视力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产科护理中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将应用常规护理者列为对照组(300例),将应用助产士一对一全称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者列为观察组(300例),对比二组的分娩方式、产程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更高(P<0.05,x2=7.095),分娩所需时间更短(P<0.05,t=4.335),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x22=8.942).结论:将助产士一对一全称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中,不但可促进自然分娩,缩短分娩时间,更为重要的是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胸部体检人群气管憩室变化的MSCT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随访观察胸部体检人群气管憩室(TD)的MSCT表现变化,探讨其机制及意义。方法:搜集行胸部CT健康体检及MSCT随访复查的78例TD患者,对比观察憩室大小、分隔、憩室气管间隔(DTS)、憩室气管间气瘘管(AFDT)、气管指数(TI)及肺大泡改变。结果:TD位于气管右侧75例,左侧3例。随访复查显示TD体积增大者明显多于TD体积缩小者(χ^2值=4.51,P<0.05);首次检查和随访复查中,TD体积增大组与缩小组间的TD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5、5.72,P<0.05)。24例出现分隔,6例增粗,3例变细,11例变形。41例DTS宽度、长短或弯弧形态发生变化;首次检查和随访复查中,DTS宽度增大组与缩小组间的DTS宽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3、4.87,P<0.05)。29例(37.18%)显示AFDT,复查消失9例,再现5例,走向变化17例。AFDT倾斜角随访变化量矢状面明显大于横轴面(t=6.35,P<0.05)。32例CTVE显示内口,最多者5个,随访消失3个,增多5个。44例TI比值增大患者中,31例TD增大,28例DTS变薄,32例AFDT形态走向发生变化,5例TD伴感染表现,6例新出现肺大泡。结论:TD形态和结构随访均可发生变化,关注TD变化有助于协同评估肺功能变化,对临床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精子抗体(AsAb)、解脲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水平与女性不孕不育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20例不孕不育患者及120例健康女性体检者(对照组)血液EmAb、AsAb蛋白表达水平,应用胶体金方法测定两组血清中UU及CT水平。结果不孕不育组血清中EmAb、AsAb、UU、CT阳性率分别为81.67%、76.67%、68.33%、70.83%高于对照组6.67%、4.17%、10.00%、6.67%,与单一检测相比,血清及宫颈粘液中EmAb、AsAb、UU及CT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灵敏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hb、Ashb、UU及CT水平与女性不孕不育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女性不孕不育的常规检查项目。通过联合检测的方法可提高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甘氨酸对脑出血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甘氨酸组(分别给予0.5 mg/kg或2 mg/kg甘氨酸)。采用侧脑室注射自体血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甲酰胺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的情况,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Akt、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2 mg/kg甘氨酸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血肿块体积、凋亡细胞数量显著降低,Ak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甘氨酸对大鼠脑出血造成的大鼠脑神经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甘氨酸干预的PTEN/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卢坤琴  陈龙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336-1337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在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吸氧、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及强心利尿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法舒地尔3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周。监测治疗前后两组肺动脉压,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PaO2及S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肺动脉压均较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COPD引起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坤琴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121-1122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即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h及一周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患者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 h后及一周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aCO2明显下降,而PaO2显著上升,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iPAP在AECOPD的治疗中有确切疗效,可快速改善临床呼衰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线及二线治疗失败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21例,应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或卡铂化疗,化疗1个周期后即评价不良反应;化疗2个周期后行疗效评价。结果21例患者中20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例,稳定(SD)12例,进展(PD)7例。客观缓解率(ORR)为5%,疾病控制率(DCR)为6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5个月。培美曲塞血液学及非血液学副反应均较轻,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经对症及支持处理后能恢复。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副反应略重。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或二线以上应用培美曲塞化疗有一定价值,并且副反应轻,老年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患者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 ERα) 基因XbaI(rs9340799)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A1c,HbA1c) 水平交互作用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 年2 月~ 2021 年11 月于如皋市人民医院就诊的DO 患者117 例,T2DM 患者112 例和108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法(high pressure liquidchromatography, HPLC) 测定三组人群的HbA1c 水平,并通过双脱氧末端终止法(Sanger 法)检测三组人群ERa 基因XbaI(rs9340799)SNP。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DO 发生的危险因素,估算ERa 基因XbaI39.32SNP 和HbA1c 水平与DO 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95% 置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CI),分析XbaI SNP 与HbA1c 水平的交互作用。结果 对照组、T2DM 组和DO 组患者HbA1c 水平分别为5.07%±0.85%,7.94%±1.32% 和9.2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71, P < 0.05)。DO 组、T2DM 组和对照组AA 基因频率(11.11%,33.93% 和46.30%)、AG 基因频率(49.57%,39.28% 和33.33%)、GG 基因频率(39.32%,26.79% 和2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174, 10.600, 14.307, 均P < 0.05)。DO 组、T2DM 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A 基因频率(36.75%, 61.61% 和74.07%)、等位基因G 基因频率(63.25%, 38.39% 和2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36.305,P < 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 水平和ERa 基因XbaI(AG/GG)与DO 的发生显著相关(P < 0.05)。单纯6.5% ≤ HbA1c < 9.0% 的ORe1 为6.231,单独携带XbaI(AG)型的ORg1 为5.384,二者同时存在时交互作用ORe1g1 为33.978,交互系数γ=βe1g1/βe1 > 1,ORe1g1 > ORe1×ORg1 为超相乘模型。6.5% ≤ HbA1c < 9.0%和XbaI(AG/GG)、HbA1c ≥ 9.0% 和XbaI(AG/GG)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均γ > 1)。结论 携带XbaI(AG)和XbaI(GG)基因型的个体属DO 高危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bA1c 水平的交互作用促进了DO 的发生发展,临床可通过控制HbA1c 水平以及基因调控达到预防DO 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苏俊宏 《黑龙江医药》2014,(6):1425-1427
目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我院自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60例需要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依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用量、见效时间和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和用药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起效快、用药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