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规范医院药品核算权责发生制的标准及其方法。方法:比较和分析深圳市4家医院2003—2006年分别采用收费处实际收款制和采用处方、医嘱发生制进行药品核算的数据结果。结果:采用处方、医嘱发生制进行药品核算的盘点亏盈率为0.1%~0.9%,与国家制定的标准相符;采用收费处实际收款制进行药品核算的盘点亏盈率为1.0%~16.0%,与国家制定的标准相差较远。2种方法比较也有显著差别。结论:处方、医嘱发生制是实现医院权责发生制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胃康冲剂及其拆方在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方面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用乙酸浸渍的滤纸片腐蚀胃壁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断头取血检测血浆内皮素 (ET) ;取胃组织检测一氧化氮 (NO)。观察胃康冲剂复方及其清热解毒、活血养血、通阳益气拆方对消化性溃疡大鼠的防治作用。结果 :胃康冲剂复方及其通阳益气、活血养血、清热解毒 3个拆方均可降低血浆 ET的含量 ,复方的作用明显优于通阳益气方和活血养血方(P均 <0 .0 5 ) ;各药物组均能提高溃疡大鼠胃组织 NO的含量 ,亦以复方组的作用为优 ,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胃康冲剂全方及各拆方对血浆 ET和胃组织 NO的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但拆方疗效不及复方 ,说明各类药物在配伍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念珠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1例原发性肺念珠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男55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咳嗽,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像表现为双肺散在分布的结节状及索条状实变影。(〉3次)痰培养:白色念珠菌阳性。结论持续发热〉96h,经积极的抗生素治疗无效,具有肺部感染的症状及体征,单发或弥漫分布的小片状阴影,应警惕肺念珠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38例跟腱断裂手术的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早期彻底清创后直接端端“8”字缝合术,术后跖屈30石膏固定。结果 38例随访6个月-8年,优良率89.4%。结论 跟腱断裂早期清创手术修复,术后抗炎、外固定等治疗得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电针刺激大鼠腧穴,观察其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大鼠胰岛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在16周后隔夜空腹,以2%戊巴比妥钠(45mg/kg体重)麻醉,经下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HOMA-IR.结果 空腹血糖(FBG)正常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模型组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模型组比电针组增高(P<0.05);电针组较之西药组有下降趋势,但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改善NASH大鼠HOMA-IR而发挥治疗NASH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电针刺激SD大鼠肝俞、足三里、丰降、太冲穴,观察其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后2组分别行电针和西药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16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肝组织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电针疗法能明显降低NASH大鼠肝指数,改善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明显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减轻肝组织脂肪变程度,改善肝细胞形态结构.结论:电针这一中医外治法可以减轻肝组织脂肪变程度,改善肝细胞形态结构,且以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RP-HPLC法测定盐酸氨溴索片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虹  李东  王晓玲  李玉兰 《中国药业》2002,11(10):51-51
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氯溴素片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CLC-ODS柱,以甲醇-水-冰醋酸(40:6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4nm,于室温下对盐酸氨溴索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盐酸氨溴浓度在2-10ц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为99.8%,RSD为0.53%(n=5)。结论:RP-HPLC法具有简便、快速、专属性强等优点,可用于测定盐酸氨溴索片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防治肝脏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分子生物技术开展以来 ,中医药治疗各种肝脏疾病的机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现综述如下。中医药防治肝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 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 吴万垠等( 1) 用莪术油进行小鼠肝癌HepA抑制实验 ,以病理细胞图像分析仪分析莪术油对小鼠细胞DNA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只用咪唑斯汀治疗。结果治疗4周时,治疗组痊愈率为56%,有效率为86%,对照组痊愈率为24%,有效率为54%,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疗效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电针刺激大鼠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穴,观察其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模型组外,其他两组在造模12周后分别进行针灸和西药治疗;16周时将所有大鼠断头处死,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RT-PCR法检测PPARγmRNA表达情况。结果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的表达均较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均P<0.01);模型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电针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组织PPARγγmRNA的表达减弱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密切相关,电针可以起到激活PPAR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